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应该面对现实陈先达在发表于《求是》1995年15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性与实践性》一文中提出,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性,决定她必须面对群众,即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教育我们的干部、知识分子和青年一代,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决定她必须面对...  相似文献   

2.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大纲》的说明陈先达,杨耕1、受国家教委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陈先达教授主持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教程》主要是为高校哲学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编写的,但其基本内容也适用于高校政教系和文科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3.
2010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难忘的一年,学界在回顾"十一五"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成就与问题并展望"十二五"哲学学科发展规划的同时,迎来了黄枬森先生九十华诞和陈先达先生、陶德麟先生八十华诞的文化庆典.  相似文献   

4.
2011年8月26日,由北京市社科联、教育部社科中心、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教育部、中宣部、北京大学等单位领导同志,当代中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邢贲思、陈先达、庄福龄、杨春贵、侯树栋、许志功  相似文献   

5.
陈志良、杨耕同志在1989年5月15日的《光明日报》上载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二重化》(以下简称“陈文”)。该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般的一体化哲学,……这是一个理论‘误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已经内在地二重化了”,这就是以马克思为代表的“实践唯物主义”和以恩格斯为代表的“现代唯物主义”的二重化。那  相似文献   

6.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大纲》的说明(续)陈先达,杨耕第六章世界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第一节世界的普遍联系。系统和要素一、事物的普遍联系及其多样性二、普遍联系中的中介三、普遍联系中的系统第二节世界的运动发展。发展和过程一、相互作用与运动发展二、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当代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有着"行走的马列字典""马克思主义圣火传播者"美誉的中国人民大学陈先达教授,其著作《伟大的马克思——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一书2019年2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从结构上看,该书共分为:导论,论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上篇,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  相似文献   

8.
陈先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学术研究中,他坚持面向现实,注目当代,从哲学高度对重大现实政治问题或社会问题提供思想智慧与理论支持.他几十年如一日,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研究前沿,辛勤探索,笔耕不辍.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一般哲学理论、文化理论等方面有精深的研究和著述,其中专著<走向历史的深处>对马克思的历史观进行了较系统、较完整的探讨,阐述了马克思是如何发现历史规律的问题;<被肢解的马克思>对当代西方各种企图肢解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了剖析和批判,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点摘编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根本的指导原则陈先达(中国人民大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现实的方式》一文中指出,经济学说当前最缺乏的是什么?在我看来是缺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指导。经济学当然有自己的特有范  相似文献   

10.
6月26日,《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李卫红出席座谈会并讲话。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张东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编委会主任陈先达,以及来自有关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提高刊物质量,为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的主题进行了座谈。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辑杨河主持会议。李卫红在讲话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与人文学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与人文学科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先达社会是个有机体,是多种因素的辩证统一。它不仅需要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来直接推动生产的发展,而且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来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和人自身,提高人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哲学社会科学的最...  相似文献   

12.
艾思奇同志的《大众哲学》在19世纪30年代成功地把广大中国人民群众引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诠释得淋漓尽致。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由于与政治联系紧密、改革开放后商业气息增强等因素,加之部分学者用艰深晦涩的语言来表达,使其失去时代感和生活气息,出现当代“哲学贫困”的现象。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宣传)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出发,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让马克思主义哲学回归当代现实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3.
徐崇温同志在1988年4月18日《光明日报》提出“实践本原论”和在1988年12期《哲学动态》提出“时代呼唤着实践唯物主义”之后,又在1989年第3期《求是》杂志发表了题为《马克思的哲学世界观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的文章,全面地提出了“用实践唯物主义去取代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改革纲领。  相似文献   

14.
《漫步遐思:哲学随想录》出版○张立波陈先达教授的名字是与《走向历史的深处》、《被肢解的马克思》、《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等著述联系在一起的。陈教授在这些著述中所展现的缜密运思和犀利笔锋,每每为哲学圈内圈外的人所仰叹、所感喟,我们所体认、所熟悉的陈教授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围绕《陈先达哲学随笔》,对丛书的内容进行了具体而微的评价,认为这套随笔设计精美,典雅大方,以清新活泼而又幽默风趣的语言,使枯燥深奥的哲学变得鲜活而生动起来,接近现实,接近生活,融思想性、可读性于一体,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出版意义,体现了作者的睿智和哲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前不久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十四大’中哲学问题研讨会”。龚育之、韩树英、赵凤歧、黄枬森、肖前、陈先达等40余人参加了会议。各位专家、学者思想活跃,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问题肖前认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需要反思、研究的问题很多,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本身也要加深理解。陈先达认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7.
1992年第1期《哲学动态》发表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名称、实质和原则的讨论综述》资料。该资料在介绍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名称的讨论时,认为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称之为新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另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称之为实践唯物主义。第三种意见认为,还是应该用辩证唯物主  相似文献   

18.
国家重点课题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进行的有益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注重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中汲取力量;必须坚持面向现实、立足当代,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9.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大众哲学》出版发行80周年之际,应该深刻反思其成功经验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借鉴意义。《大众哲学》抓住了大众,凸显马克思主义与大众是"头脑"与"心脏"的互需关系;《大众哲学》的问题意识,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紧扣时代需要;《大众哲学》的平民气息,启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作者身份与地位上要作出改变。  相似文献   

20.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的讨论,学术界虽有分歧,但大多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不是终结了,而是在以不同的方式发挥着作用。对于这种作用,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着,由王仲士、李声禄两位专家主编的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史》(以下简称《当代史》)一书,一方面总结和反思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的历史,另一方面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因此,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