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哈广场     
《初中生之友》2012,(31):64
观摩课观摩课上老师问:"有谁知道台湾主要盛产哪些水果?"甲同学:"凤梨。"乙同学:"香蕉。"学生们把该说的水果差不多都说完了,唯独少了西瓜。老师十分着急,心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时,一名同学举手准备回答,老师这才松了一口气。这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安排回答西瓜的那名同学没来。"  相似文献   

2.
案例: 数学老师将测试成绩公布时,一向考得都不太理想的同学甲这次考到了全班的前几名,老师认为这不可能,断定这是作弊的结果.甲同学气愤地站起来说他没有作弊,说这是老师诬陷.老师见同学甲竟然顶撞他就非常气愤地说:"你的情况我还不知道?老师眼里是容不得一粒沙子的!"甲听后站起来就冲出了教室,出门时扔下一句:"我的眼里也容不得一粒沙子!"如果你是同学甲的班主任你该怎样做?  相似文献   

3.
案例: 数学老师将测试成绩公布时,一向考得 都不太理想的同学甲这次考到了全班的前几 名,老师认为这不可能,断定这是作弊的结 果。甲同学气愤地站起来说他没有作弊,说这 是老师诬陷。老师见同学甲竟然顶撞他就非 常气愤地说:"你的情况我还不知道?老师眼 里是容不得一粒沙子的!"甲听后站起来就 冲出了教室,出门时扔下一句:"我的眼里也 容不得一粒沙子!"如果你是同学甲的班主 任你该怎样做?  相似文献   

4.
快乐加油站     
<正>学霸就是不一样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高难度的化学题,全班同学都不会,最后老师只好把目光转向了学霸。学霸问道:"是用中文回答还是用英文回答?"全班哗然,因为我们几乎还不知道答案时,人家已要求用英文来回答问题了。老师说:"那先用中文吧。"学霸回答:"不知道。"老师说:"英文呢?"学霸回答:"I don’t know!"兄弟如手足老师写了一道题,问:"谁上来做一  相似文献   

5.
西瓜请假     
各位同学,考察团要来参观,为了给班集体增光,给学校增光,大家一定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全力配合!明天我会问:“人们常吃的水果都有哪些?”你们就踊跃回答,你说苹果,你说葡萄,你说草莓,你说香蕉,你说西瓜,你说荔枝……第二天,考察团来到了学校,观摩活动有序地进行,最后终于到了这节自然示范课。人们常吃的水果都有哪些?考察团苹果!葡萄!草莓!香蕉!……老师,西瓜请假了,还要继续说吗?西瓜请假@梁丽嫦!528318$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叶霖佳小学六〈2〉班~~  相似文献   

6.
“读一读,在不是同一类的词语下面画上横线:茄子、丝瓜、西瓜、豆角、冬瓜。”这是小学语文作业中常见的题目,二至六年级学生都可以做,而且许多同学都能做对,都会在西瓜下画画线。之所以在西瓜下面画线,这是因为我们都知道茄子、丝瓜、冬瓜、豆角的果实都是蔬菜,应该是同一类的。而西瓜的果实是水果,因此,西瓜不是同一类的。如果出现在茄子或豆角下面画线,我们一般都不会认为是对的。前不久,我们二年级语文抽考试卷中就出现过这道题。一个同学在“茄子”下面画了线,而且被阅卷人批了个“×”。分析试卷时,我让这个同学说说他的理由。他说:“…  相似文献   

7.
吴友智 《中国德育》2007,(12):47-48
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教育学老师问我们:"上课时,假如有学生突然问你所不知道的问题,你怎么办?"我们这些"准老师"无言以对,都觉得这实在是有伤师者尊严的难题。如果对学生说:"我也不知道答案是什么……"那么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从何谈起?于是老师传授我们两个经典的教例。一位老师的回答是"这个问题我们课内暂不讨论,下课后我们单独对这个问题探讨一番。"下课后,教师去查阅资料,然后回复学生另一位老师则说:"这个问题我先不回答,先请其他同学说说看?"转移回答对象,然后老师在学生众多答案中整理出一个得体的回答。我们都抚掌称妙,这两种方法既掩饰了老师的"无知",维护了学生对老师的崇拜,  相似文献   

8.
正用什么指导方法才能帮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来?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讨的一个问题。于是,对我校小学部三、四年级的238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口头调查。当我们问道:"小同学,你写作文是给谁看的?",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回答说:"是给老师看的。"还补充理由说:"每次作文不都是老师批阅一遍吗?"也有说是给自己看的,还有说  相似文献   

9.
此时,闵老师正绘声绘色地讲着课,我看似面无表情,心里却颇不平静,甚至还有点不服气:闵老师呀闵老师,为什么我每次积极举手您都不喊我?也许您要说:"老师知道这些问题你都懂,所以很放心你.而那些上课不积极举手的同学,如果不请他们回答问题,他们以后就没有积极性了"虽然我知道您讲得很对,但我是真的很想站起来发言啊!  相似文献   

10.
开心时刻     
《少年文摘》2013,(1):108-109
不允许坐在最前排的一位同学经常不洗脸,老师对此很反感。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了这位同学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名老师,坐在最前面的同学经常不洗脸,你会怎么办?"该同学回答道:"我绝对不允许这样的同学在我的课堂上出现。"老师听了有些满意地说道:"没想到你还是挺理解老师的。"在此之后,该同学一连几天没有来上课!  相似文献   

11.
正学魏书生的故事之三十一:写座右铭实验外省来听魏书生老师语文课的一些老师,看到每位同学桌子上都放着一件做得很好看的五面体,上面写满了字,便问:"这是什么?"同学回答说:"是座右铭。"应外省听课老师的要求,魏老师介绍了这座右铭的前前后后。  相似文献   

12.
在一节外语课上,老师问道:“外语课上最常用的一句话是什么?”一个同学被叫起来回答,他可能还没想好答案,就低着头不好意思地回答:“I don’t know.(我不知道)”我们都以为老师要生气了,谁知道外语老师却笑着说:“Yes.”当时我们都笑了。  相似文献   

13.
2003年4月l8日,人才中学初二(5)班所有老师集体向教务处提出了辞职申请。理由如下:■■语文老师:上课的时候,有个同学在看杂志,我没收了他的杂志并用杂志敲了敲他脑袋……可是在我转身准备继续上课的时候,他的同桌竟然哈哈大笑了起来,搞的课都上不下去。我就问他,为什么笑。你知道他是怎么回答我的?那小子从抽屉里掏出一本辞海,竟然这样对我说:“老师,你还好没发现我看书,要不就被你砸死了……”■■数学老师:一个单元考从来不及格的同学竟然能在交上来的作业里用到高中的知识……我问他这作业是不是他自己做的,那个同学竟然回答我说不知道,…  相似文献   

14.
孟子的预言     
正盆成括在齐国做官。孟子知道后十分悲伤,对弟子们说:"盆成括要死了啊!"弟子们正为自己的同学能够做官而高兴的时候,老师孟子却这样说,他们个个感到莫名其妙。后来,盆成括果然被杀。弟子们大惊,问孟子道:"老师您怎么知道盆成括会被杀?"孟子回答说:"盆成括这个人啊,他为人喜欢耍点小聪明,但却不懂得君子的大道。这是他在这里学习的时候我了解到的。耍小聪  相似文献   

15.
一节语文公开课上,教师要求一名学生表演童话故事中的小猪贪吃的样子。这名学生的座位在前排,他跟平时回答提问一样,面对讲台上的老师表演了一番。然后,老师说:“扮得真好。表扬他。”全体学生很有节奏地边拍掌边说:“棒。棒。你真棒。”这掌声如同队列训练时的脚步声,整齐划一,但不带一丝儿热情;这喝彩声如同小和尚念经,嗓门不小,却没有一丝儿色彩。孩子们脸上的笑容,生硬而不自然。为什么明明不知道那个同学扮演得如何,老师说“好”,学生还跟着喊“棒”?老师表扬,学生就跟着鼓掌?他们的小脸蛋上明明写满了异议,为什么没有人发问?孩子们心…  相似文献   

16.
吃瓜之乐     
正今天,妈妈故作神秘地对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说:"小朋友们,我今天买了一种水果。想知道是什么吗?"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那好,先把眼睛闭上,猜猜看是什么!"妈妈笑着说。我们就乖乖地闭上眼睛,我听见"咚咚咚"的声音,马上反应了过来说:"是西瓜!"睁开眼睛一看,果然是  相似文献   

17.
正一、案例一次晚自习,我正在办公室批改"导学案",我班一组长L同学找到我,说:"老师,这组长我不干了!"我意识到又是在小组工作中出现了矛盾,我想知道是什么矛盾打击了这位认真负责的小组长。"小P给我们组挣不到分不说,还整天不完成作业,老是给我们组扣分。"她显得很激动。"还有其他原因吗?"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不是她辞职的主要原因,"说吧,说了,老师可以给你出出主意。""组员们的缺点太多了,简直一无是处!管他们,他们都不听,反而说我多管闲事。""还有呢?"我期待着她的下文。"我觉得,让我当组长,简直是浪费时间,还影响了我的学习。"L同学理直气壮地回答。  相似文献   

18.
开心格格     
《小学生》2009,(4):2-3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公开课,老师问我们一个问题:"各位同学,有谁知道长度的单位是什么啊?"这时候,班上最乖巧的一个同学举手要求回答,这是课前老师安排好的,当然就得他回答啦。"老师,是米!""不错不错,请坐下。""可是,有谁还知道有什么呢?"这时候,平时学习最落后的同学也举手,老师有点激动,虽然没有事先安排他,可是老师决定给他一个机会。"老师,还有菜!"  相似文献   

19.
十几年前,我在上九年级物理的《热机》时,由于自己对于这部分的内容不是很熟悉,在讲完课本知识之后,对班级的同学说:"其实,实际的热机是很复杂的,我知道的也不是很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一些资料。"这时,班级的几位同学说:"老师,他知道。"我一看是我们班级成绩最差的一名同学,平时物理的考  相似文献   

20.
<正>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在一次学术报告后,按照惯例回答学生提问,学生提了3个问题,丁肇中都回答"不知道",而且表情自然诚恳,没有任何明知不说的矫揉造作。在场的所有同学都大感意外,短暂的沉默后开始有人窃窃私语起来。丁教授微笑着说:"不知道的事情绝对不能去主观推断,而最尖端的科学很难靠判断来确定是怎么回事。"简短而平实的几句话,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很好地诠释了"在探索中——一个物理学家的体验"这句话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