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双减”政策的持续推进,有效减轻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文章基于“双减”政策实施背景详细阐述初中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提出,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校内,体现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在校外,体现为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消除校外培训各种乱象。本文重点回应校内如何落实“双减”,并着重探讨教师的评价能力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提升教学质量中的作用,为“双减”政策落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通过落实“双减”政策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背景下,作业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延伸,既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也是课后活动的重要环节。“减量提质”的作业设计成为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我们把落实"双减"政策作为全面提升学校育人水平的良机。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既要做好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减法",又要做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品格素养、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加法",以更好地满足农民对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为农村孩子创造幸福快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5.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提出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在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正式贯彻落实。如今,距政策实施已过半年,学界有关“双减”政策的本源探讨、“双减”政策的推行和学理研究进展如何?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河南省关于"双减"和"五项管理"政策要求,持续推进相关政策规定落实落细,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省教育厅办公室近日印发通知,就进一步加强"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8.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双减"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双减"政策颁布以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积极响应,在减轻小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质增效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学校的主要经验是:围绕"学历案"教研,实施"双减"工程,重新认识作业、...  相似文献   

9.
<正>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简称“双减”。面对“双减”,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师,要提高认识,加强研究,稳步落实,让语文作业成为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的需要,成为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成为诊断改进语文教学的需要。一、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的需要语文作业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一、地理学习质量提升的政策背景及地理学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21年7月24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以帮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及家长减轻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重点在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  相似文献   

11.
潘照团 《福建教育》2022,(23):8-9+21
<正>“弹性上下班”,是为教师,更为学生。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其着眼点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落脚点就是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了让“双减”政策落地,在规范校外培训的同时,必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让学生每一天的在校生活“学有所托”“兴有所至”“长有所依”,最大程度减轻家长的经济和精力负担,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部在新千年下发的第一份与基础教育相关的文件是2000年1月3日发布的《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召开的第一场会议是2000年1月7日的"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在落实"减负"工作的20多年里,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得到快速发展。20多年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双减"政策,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的实施,将让孩子们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大幅增加,为中小学美育工作带来更广阔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双减”政策提出了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目标。这就要求日常教学必须减负增效,在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的质量。进入小学高年段,简便运算能力成了学生的必备能力。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教学,激发学生面对复杂运算时的简化意识,提高学生简便运算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正>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办发[2021]40号)。这一“双减”文件,目的在于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相似文献   

15.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是对当前教育格局的一次重大调整,旨在通过“双减”政策减轻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也进一步强调了学校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重要性。本文围绕当前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改进的路径,减负增效,使课堂成为学生成长和成才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6.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双减"政策是党和国家基于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教育决策,使基础教育回归学校,课程学习回归课堂,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减负"的根本目的是"增效",落实"双减"的根本之策在于提...  相似文献   

17.
朱凤书 《教育》2022,(14):17-20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强调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多样化需求,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双减"在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同时,树立了学校育人主阵地的地位,犹如...  相似文献   

18.
王捷 《青海教育》2022,(4):26-27
<正>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旨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实现“五育并举”。中央《“双减”意见》印发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上下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及我省“双减”工作安排部署,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一、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做好“双减”工作责任感紧迫感  相似文献   

19.
<正>“双减”是针对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减负政策,其目的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真正实现减负增效。时下“双减”政策落地实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唤醒学生美好的想象、激情的体验和创造的欲望已成为这个时代的命题。学校教育重在教会学生追求真、善、美,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呢?  相似文献   

20.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随着我国教育“双减”政策的落地,教师特别要对教学课后作业编写结构与编写内容方式进行积极创新,通过全面优化的课后作业类型设计逐步达到提质减负,培养提高学生课后作业学习和兴趣等的根本目的。为此,从把握当前教育“双减”课程政策背景信息的专业角度出发,探讨加强初中英语新课程阶段课后作业课程设计管理的学科必要性论证与内容设计等策略,以期切实提升学生英语阶段课后作业教材设计内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