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国营大中型企业推向市场是深化企业改革,进一步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必然要求。但是,要把国营大中型企业推向市场,必须具备必要的条件,不能急于求成。要转换国营企业经营机制;要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要转变政府管理经济职能;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顺利地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2.
国营大中型企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也关系着公有制以至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职工教育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为企业的振兴尽到自己的责任、发挥应有的作用,职工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真研究如何为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服务问题。当前,国营大中型企业正面临着生存、发展问题。从整体上看,职工教育是企业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永久  相似文献   

3.
<正> 一、企业的活力是指一种态势,其主要来源之一在于企业的素质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指出:“继续增强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效益不高是个非常严峻的现实。据统计,现在约有35%的国营大中型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还有30%的企业微利或潜亏,只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效益较好。分析效益好的企业,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他们都具备较高的企业素质,显示了较强的应变力、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也就是说他们自身造血功能强,具备蓬勃的生机。造成国营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企业内部看,主要是没有形成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4.
葛建中 《教育与职业》1992,(2):18-19,23
当前,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除了要改善企业的外部环境、转换经营机制之外,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是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根本途径。“企业要在提高职工素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方面下功夫,抓好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不断挖掘内部潜力”。企业职工教育必须认真研究如何促进企业科技进步,为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服务。 一、职工教育与企业科技进步的关系 目前,对科技进步的理解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从专业部门的角度去理解科技进步,把科技进步看成  相似文献   

5.
一、借鉴三资企业探索改革方向国营大中型企业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到1990年底,大中型企业占有全市工业固定资产的67%,工业总产值的52.8%,以及财政收入的80%。特区建设十一年来,我们对国营大中型企业职工教育的指导,经历了由不自觉到比较自觉的过程。1984年以前,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对企业进行严格的、直接的管理和指挥,1985年起,我们组织人员到三资企业调查,开始研究借鉴三资企业经验,改进职工教育工  相似文献   

6.
国营大中型企业代表着生产力先进的部分,我省国营大中型企业是我省现代化建设的支柱,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充分发挥其骨干作用,对我省经济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在农村改革中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经过短短几年时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建设中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不论理论界或实际部门的部分同志,对乡镇企业的发展有着怎样的责难,实践给人们的证明仍然是:乡镇企业依赖着国营大中型企业所提供的必要物质技术基础发展着  相似文献   

7.
会计工作是一项社会经济治理工作,必须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会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随着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已日益显现,企业会计工作的任务,已从单纯的信息咨询、监督、服务等职能进一步向预测、监测和参与企业决策职能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营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国营大中型企业面临着日趋严重的市场竞争,于是,企业改革势在必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则是国营大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国营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原因及关键。(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营大中型企业对市场的挑战应接不暇,缺乏应有的活力,这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原因。企业缺乏活力主要表现有如下几点:1、企业产权不明确,政府对企业的干预较为严重,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没有真正落实,企业本身不能成为真正独立的法人实体,资金没有保证,生产产品的能源、原材料供应没有保证,故而也无法激发企业追求自我发展的动力,难以做到自负盈亏。  相似文献   

9.
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面临着政企分开、国有资产结构、流动资金、社会职能、内部机制、产权所有等六个方面的难点问题,根本的解决办法是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并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增强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和提高企业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国营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国现有独立核算的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13400多个,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2.5%,而它们创造的工业产值却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5.6%,上交国家的利税占60%以上。进一步提高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效益,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经济上讲,最重要的就要体现在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的不断增强和效益的不断提高上。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企业办教育是人国事例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世界范围内而言,也可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产物。然而,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与转轨中出现的阵痛,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企业办社会的问题,其中企业办教育首先被推到了改革的前沿。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通行的做法是将企业办教育推向地方政府,该举措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道路。然而,是否还有新的办学模式可以使企业办教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对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实行股份制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一、股份制是否是国营工业企业的改革方向一种意见认为,股份制不是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的方向。因为:1.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彻底扬弃,其对资金的集中能力远远超过了资本主义所达到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实行股份制就会加剧国家、部门、地区及企业之间的矛盾,形成以所有权为基础的各个利益集团,造成企业决策的复杂化。2.如果把股份制当作改革国营工业企业的目标模式,国家就会丧失调节经济的物质基础,如果仅靠市场机制去自发地调节经济,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 ,企业办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世界范围内而言 ,也可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产物。然而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与转轨中出现的阵痛 ,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企业办社会的问题 ,其中企业办教育首先被推到了改革的前沿。在2 0世纪 90年代初 ,我国通行的做法是将企业办教育推向地方政府 ,该举措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道路。然而 ,是否还有新的办学模式可以使企业办教育走出困境 ?黑龙江东亚学团的做法可能会给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79):195-196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企业管理的环境、内容、重点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造成我国企业组织内部冲突变得越来越严峻,对我国企业组织内部冲突进行研究并进行有效管理已刻不容缓。文章主要从对我国企业组织内部冲突及其管理的特点、存在问题的分析出发,寻求解决我国企业组织内部冲突的有效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搞好大中型企业,增强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国家赋与企业更大的自主权,企业将逐步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企业机制的转换,尤其是企业内部实行以全员劳动合同制和岗位技能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劳动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企业职工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各  相似文献   

16.
教育作为人类文明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自古以来,不断满足和服务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成人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成人教育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人教育的职能和方式也相应改变.社会对成人教育的需求还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我国的成人教育又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需要层次理论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依靠职工教育,推动企业发展吉林杨世平,高伟最近.我们到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吉林炭素厂、吉林造纸厂、吉林冶金建设公司等十余家国营大中型企业,对他们十年来坚持走通过抓职工教育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道路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企业活力的最终源泉在企业内部,企业...  相似文献   

18.
职工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吉林省吉林市部分国营大中型企业依靠职工教育推动企业发展的调查杨世平,高伟1993年年底,我们深入到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吉林炭素厂、吉林造纸厂、吉林冶金建设公司等十余家国营大中型企业,对他们十年来坚持抓职工教育提高企业...  相似文献   

19.
企业社会职能的分离与财政职能的转换安体富,高培勇编者:企业经营的目标本应是实现企业资产增值和利润最大化。而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职能则是多元化的,除经济职能外,还担负一部分社会职能,含有政治目标和社会目标。由此引发的矛盾已成为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20.
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镇政府职能在客观上会随着行政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基层政权的乡镇政府,其职能行使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使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成为必然。经过几次机构改革,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进展:部门职责得到明确,部门关系进一步理顺;政府职能配置有所变化;开始树立城镇意识,重视对城镇规划和建设的领导。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农村行政环境变化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可以说,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尚未真正到位。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存在以下制约因素:一是理论和认识的不足,二是社会环境的阻碍,三是财政管理体制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