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胡潇文 《辅导员》2014,(23):51-51
前苏联作家米哈尔科夫曾说过:"读一本适时的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这句话足以证明读书的重要性。当你遨游在书籍的海洋中,为自己刚刚拾到一颗知识的金沙而感到欣喜时,你就获得了读书的快乐。很小的时候,我就认为读书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我把读书想像成为老师读书、为家长读书,总之一提到读书我就心烦意乱,我把读书当成了为别人"打工"。  相似文献   

2.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读书求学总难免被视为一件"苦差事",古谚有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勤"一"苦",道出了其中的艰辛和不易。而不少人却认为,读书应该是快乐的事情,如果是苦读,为功利而读书的话,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负担,读书也会成为痛苦之事。既然要快乐读书,享受人生至乐,就应该用快乐的心境去读书、学习,不应该存在苦读一说。  相似文献   

3.
<正>关于读书,古人有两个对联是我特别喜欢的,一是"人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二是"勤耕种无多有少,多读书不圣也贤"。读书既是自己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方式,就免不了在各种场合谈读书。真正的读书就是读经典当今有一个概念叫"信息爆炸",这是很多人说没有时间读书,或纷纷选择"快餐式阅读"的一个重要借口。但我完全不赞成这个判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和"信息爆炸"几乎同样流行的  相似文献   

4.
当年周恩来在南开中学的课堂上被问起为何而读书时,他掷地有声地回答:"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会从老师那里听到过这样一个有关读书与理想的故事。在每个学生的心底也总会有一个梦,这个梦是对自己未来理想的憧憬。"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在老师的这个提问过后,学生们说得最多的是"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当一位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5.
新教育的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曾反复强调:"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在我看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阅读。对于学生来说,这句话更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相似文献   

6.
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凡是四五十岁以上年纪的人都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场全国性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活动。当时正值"文革"结束没多久,各项事业百废待兴。  相似文献   

7.
张明 《考试周刊》2010,(57):32-33
阅读习惯和阅读品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素质与素养;对国家而言,"读书人口"在人口总量中的比例,已成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甘其勋)钱定平教授在《阅读仍是第一夫人》(《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4月6日)一文中指出:"网络与信息越发达的国家读书的人越多,2006年人均读书有统计,法国人11本,日本人17本,美国21本,  相似文献   

8.
教师经常会被人称为"读书人",言下之意有二:一是教师是接受学校教育时间相对较长的一批人,其次就是教师是在平时生活中读书较多的一群人。读书能让你浮躁的心灵宁静许多,也能让你面对一些教育现象理性思考;读书能使你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能让你贫乏的头脑充实许多,也能让你面对动态的课堂自信许多。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知识的社会。知识,已成为一个现代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基本条件。想要获取知识,就必须运用有效的手段——读书。读书,不仅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更是培养一个人谈吐、气质、思维方式的最好途径。读书已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个学生如果仅仅将“读书”停留在语文课本、家庭作业上,他将来肯定不能很好地承载人生。那么,如何让他真正感觉到读书是件“有意”又“有益的事情呢?许多老师和家长也越来越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仅仅一句“你应该多读书,读书很重要”就够了吗?这里,我想就我个人的想法和做法谈谈如何培养学…  相似文献   

10.
一教师,首先应该是个读书人,成不了"知识分子",至少做个"知道分子"长期主持"名师人生"栏目的邢星老师,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做名人访谈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终极的追问,即一个人成名、成功,真的有秘诀可寻吗?阅读,广泛地、持续不断地阅读——这就是我们采访对象给出的最普遍的答案。然而,庞大的教师群体中真正能够读书,有较好的读书和藏书习惯的人似乎并不多。从与很多同事的交流中我发现,大家都觉得教育理论书籍似乎不那么"可爱",不那么"有趣"。  相似文献   

11.
给孩子读书为什么是重要的1.给孩子读书表明父母认为读书是一件重要的事,孩子会因此而看重这件事。2.读书是父母与孩子接近并共同享受这种欢乐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正>在云南的丽江古城遇见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天雨流芳。这是纳西族的语言,翻译成汉语就是:去读书吧。多美!是的,上苍托先生转交给学生一把钥匙,一把打开书房、教室、眼界、心扉的钥匙:读书。读书,一件事,贯穿一个人的一生,也成就一个人的一生。在如今的电子媒介时代,人对  相似文献   

13.
书与我     
我是一个不用功的人。"不用功"自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不过,我不愿因为它不光荣,而就向不知底蕴的人假装用功与渊博。但是,如果说,我真的不喜欢读书,那却又与事实不符。我很喜欢读书。"读书"和"用功"可能是两回事。用功的人不一定"喜欢"读书,喜  相似文献   

14.
读书与摘抄     
读书与摘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个人天资再高,要长久记住自己读过的书刊内容是不可能的,非借助抄录不可。所以,有人主张"有志于学者,抄书之功断不可少。"可见,一个人读书,除了眼勤、脑勤、口勤外,还要手勤──有选择有目的地抄录一些资料。如何做摘...  相似文献   

15.
读书,是一件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乐事。德国哲学家尼采就曾把读书形象地喻为“散步在别人的知识与灵魂中”。法国哲学家巴罗深有体会地说:“一个爱读书的人,他必定不会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幽婉的安慰者。”这道出了读书的真谛。  相似文献   

16.
赵旭一 《新读写》2009,(10):13-13
读书是件寂寞的事。 这是我从爱上读书之后不久便接受了的事实。或许是我天生喜静,夜深人静时,无人打扰的灯下夜读正合我意;但我更相信那一句话: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读书的寂寞于我而言,其实也更似安静的狂欢盛宴。  相似文献   

17.
宗璞 《辅导员》2012,(Z1):38
经常读书,接触的都是别人的精华。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陶渊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金圣叹读到《西厢记》"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动得三日卧床不食不语。这都是读书的至高境界。不只是书本身的力量,也需要读者的会心。我不是一个做学问的读书人,读书缺少严谨的计划,常是兴之所至。虽然不够正规,也算和书打了几十年交道。我想,读书有一  相似文献   

18.
“腹有诗书气自华”、“厚积而薄发”,这些至理名言告诉我们,读书对一个人的气质、品格、修养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影响学生一生的一件大事。一个人一旦对读书有了兴趣,就可以自我完善“终身教育”,就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相似文献   

19.
读书,是一件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乐事。德国哲学家尼采就曾把读书形象地喻为"散步在别人的知识与灵魂中"。法国哲学家巴罗深有体会地说:"一个爱读书的人,他必定不会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  相似文献   

20.
张俊 《青年教师》2005,(2):35-35
读书,是一件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乐事。德国哲学家尼采就曾把读书形象地喻为“散步在别人的知识与灵魂中”。法国哲学家巴罗深有体会地说:“一个爱读书的人,他必定不会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幽婉的安慰者。”这道出了读书的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