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曾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许多关押战俘的集中营以及关押敌对国侨民的集中营.之所以把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与潍县侨民集中营相比较,是因为前者是日本在中国的奉天(今沈阳)设立的关押美英等盟军战俘的集中营,是迄今为止保存较好的亚洲最大的盟军战俘集中营,而后者是日本在中国的潍县设立的关押美英等国侨民的集中营,也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亚洲最大的美英等国侨民的集中营.  相似文献   

2.
日本侵略中国,要使中闲成为其独占的殖民地。在南京市中心建立“日人街”,大量地引进日本侨民与扶植尽可能多的日本企业,则是其殖民政策的表现之一。 南京“日人街”的由来  相似文献   

3.
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百科全书,它不仅在编辑体例上有所创新,而且是西方文化在近代中国传播的开山之作,在近代中国和近代日本均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近代文化传播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茶起源于中国,在本土已历三千年以上的发展演变,且东传韩、日,远被欧美,流布世界,成为人类饮文化中最为摧璨的一支。它早在日本开花结果,发展出日本茶道。随着近代日本国势的增长与文化的传播,“茶道”一词与“花道”、“棋道”、“剑道”等流传世界,几被世人视为日本之固有文化,而不知其别有更早的根源与延绵的传统。故今日言“茶道”,必及日本,也必及“和、敬、清、寂”,且视之为日本茶道之精神,而忘其所自出。“和、敬、清、寂”原为中国之旧物。镰仓末期,日人南浦绍明(即大应掸师,1235——1308)渡海赴来求法,…  相似文献   

5.
<正>李叔同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著名人物,曾于1905年8月留学日本,1911年3月因家道中落归国。在留学日本期间,李叔同努力取人之长,学习现代文化知识;同时也加入了日本"随鸥吟社"汉诗社团,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不断进行汉诗创作和文化输出,改变了日本人对中国留学生的刻板印象。一自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之后,中国被迫参与了现代化的进程。1872年,首批幼童赴美留学,揭开了中国留学史  相似文献   

6.
正在过去的百余年间,曾有多国侨民生活于阿尔滨,不但形成了当地独特的侨民文化,也在中外文化交汇中为哈尔滨带来了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在侨民群体中,留居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当属俄罗斯侨民。俄侨的大量涌入始于19世纪末中东铁路的开工,发展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和内战引起的移民热潮,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局势的变迁而逐渐销声匿迹。至今漫步于哈市街头,我们仍能感受到当年俄侨的文化遗存及生活惯习的浓厚印记。  相似文献   

7.
日本文化是世上少有的模仿文化——古代学中国,近代学西方。因而,日本文字的组成也比其它文字复杂得多:既有大量汉字,又有假名,还有字母。  相似文献   

8.
上海自1843年开埠以后,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再加上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使上海很快成为远东闻名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崛起,吸引了众多的外国侨民来此居住和工作,其中包括因各种缘由、通过各种途径来沪的朝鲜侨民,当然也包括一些从事革命斗争的朝鲜共产党人。一、十月革命的炮响唤醒了朝鲜无产阶级1905年11月17日,日本强迫朝鲜政府签订了《日韩保护协约》.在朝鲜设置“统监府”,从而确立了日本在朝鲜的宗主国地位。从此,朝鲜人民处在封建主义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日寇把朝鲜人民最起码的自由和…  相似文献   

9.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羁留在中国的日本战俘与侨民共三百余万人。经过一年多的大遣返,大多数日本人被遣送回国,但仍有部分日本技术人员被当局留用,其身份亦顺应大时代潮流而变化。建国初期中国西部天兰铁路的修筑,便与一批日本技工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0.
1937年底留在南京而亲眼目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美国侨民中,有些人对于美国政府姑息纵容日本侵略中国的外交政策深为不满,给予批评.这几位美国侨民在批评自己国家政府对日外交政策的言论中,回顾了错误政策自九一八事变后七年来助长日本侵略野心的历史教训,分析了不能再实施错误政策的当前形势,指出了该政策在眼下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造成的恶果、引起的舆论反应,从今后长远角度权衡利弊得失而指出抛弃错误政策的必要性,进行了道义上的批判与呼吁.  相似文献   

11.
1942年,为了报复美国,日本在山东潍县建立了一座外侨集中营,西方人称为"潍县集中营"。在这座集中营里,先后囚禁了2000多名欧美侨民。在中国,这是唯一的一座外侨集中营,也一度成为亚洲最大的同盟国被关押人士的一座外侨集中营。  相似文献   

12.
被称为日本近代文学史文豪的夏目漱石,在观察和体验西方文化、目睹西方文明的弊端和日本人盲从西洋的态度后,开始思索如何辩证地看待东西方文化。本文在分析夏目漱石“个人主义”的核心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社会福祉思想中对“人”的理解,探讨《我的个人主义》中体现的社会福祉思想。  相似文献   

13.
董康是中国近代法制史上极其重要的人物,他精研中国传统法制,远赴日本考察寻现代法制之精要,与晚清修律大臣沈家本等人积极推进清末的立法和法律修订工作,极大地推进了中国近代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上海是近代中国最早出现公园的城市.1868年公共花园(今黄浦公园)在黄浦江与苏州河之间的外滩建成以后,这里不仅成为观赏黄浦江景色的胜地,也成为外国侨民聚会娱乐的场所.西方人大多喜欢西洋音乐,侨居上海的外国人便自发组织了业余管乐协会.为了有一个演奏与欣赏音乐的场地,公共租界于1870年在公共花园中部的草地上,建造了一座露天音乐台.这是上海最早的近代音乐建筑,不过当时还只是一座木结构的亭子.  相似文献   

15.
刘飞锋 《青年记者》2007,(21):24-24
根据史料记载,由英国人美查于1872年4月创建的《申报》,在日本侵犯中国台湾和中法战争等重大战争活动中派出了自己的记者进行报道,这是有历史记载的中国最早的战地报道。方汉奇编写的《中国近代报刊史》和《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都记载了这些新闻事件。1874年6月,"日本借口侨民被杀,派兵侵入台湾。《申报》特派记者一名,前往前线进行实地采访。7月22日起,在报上刊出大量有关日军  相似文献   

16.
《儒学在日本近代文化运动中的意义》(战前篇)严绍(汤玉)著,载于《日本问题》,1989(1)近年来,日本政治文化生活中接连发生了一系列有着内在关联的事件,比如编写美化日本侵略战争的历史教科书,无视宪法第九条,向伊拉克派兵等,小泉纯一郎先后六次参拜靖国神社,等等。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使得所有关注中日关系、关注亚洲乃至世界局势的中国人无不忧虑和愤慨。究竟是什么形成并支撑着日本颠覆历史的战争认识?这既有外交、政治、经济层面的原因,也有哲  相似文献   

17.
《初雪之恋》是由Sang-hee Han导演的一部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位韩国人在日本人的生活,在影片中体现着日本文化,本文将从几个角度浅评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18.
张石 《中国档案》2012,(6):80-81
天津开埠以后,随着侨民的不断涌入,不少外国人开始在这里兴办教育文化事业,其中以商人、学者或政治家为主体的外国报人,以日趋繁荣的天津租界为背景,凭借实力和特权,逐步推动了近代天津报业的发展。天津市档案馆从英国征集的《中国时报》(英文版)和《京津泰  相似文献   

19.
1843年上海开埠,西方近代体育伴随着西方侨民、西方文化涌入中国,上海成为我国近代体育的发祥地.奥林匹克运动会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1894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时称奥林匹克运动会国际委员会)在巴黎成立,标志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1896年在希腊举办了首届夏季奥运会,1924年举力、了首届冬奥会.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迄今已经举办了32届(第6、12、13屑因战事未能举行),影响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20.
2006年4月11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日本国会的演讲中,提到了1946年葫芦岛的日本侨民遣返行动.这是二战后全球最大的一次百万侨民大遣返.日本战败投降时,在浙江境内大约有数万名日本军人和数千名侨民,那么他们的情况怎么样呢?根据浙江省档案馆收藏的<东南日报>等资料,现作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