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书·艺文志》“考镜源流”义例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嘉时代的学者章学诚著《文史通义》,开篇即云:“六经皆史也。”此说后屡为五四学人所征引,以支持其“非经”之业。胡适说:“此语百馀年来,虽偶有人崇奉,而实无人深懂其所涵之意义……其实先生的本意只是说‘一切著作,都是史料’。”“史料”云者,非同于“史实”。五四学人先降经为史,继而以“疑古”之科学精神非史为“伪史”,遂使经史俱亡,其“祸几于秦皇焚书矣”(章太炎语)。  相似文献   

2.
也谈“六经皆档案”——兼与赵彦昌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来源角度和内容角度两个层面对赵彦昌先生的六经皆档案说进行了剖析与质疑,认为赵彦昌先生的六经皆档案说的理由不太充分,似乎还不如表述为六经皆史更为妥当些。就整体而言,六经是珍贵的档案史料,即六经皆史;就个体而言,《诗经》可称之为史料或者档案史料,《尚书》可称之为档案文献(文件)汇编或者史书典籍,《仪礼》可称之为档案文献汇编或者档案编研材料,《周易》可称之为档案记录(文献)汇编,《春秋》可称之为编年体史书或者大事记。  相似文献   

3.
《宪章录》是明季史家薛应旃所纂的一部载录本朝历史的编年体史著,史料价值甚高。是书之史料价值体现于“载录史实,翔实得宜”、“点睛之按语”、“开‘宪章’史著之先河”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4.
章学诚是我国清代的目录学家。在当代的一些目录学著作和讲义里,都要阐述他对我国古典目录学的贡献,其中都要着重提到他的“六经皆史”的观点。如北大、武大《目录学概论》编写组的《目录学概论》第二章里说:“‘六经皆史’是章学诚总的学术观点”。来新夏的《古典目录学浅说》里  相似文献   

5.
一、从<梦溪笔谈>中看沈括对官方档案的利用 1.利用皇家档案.沈括提到在编定祭祀制度时,曾对祭祀的次序有所怀疑,从而追溯到唐代有记录的旧制:按唐故事,凡有事于上帝,则百神皆预遣使祭告,唯太清宫、太庙则皇帝亲行.其册祝皆曰:"取某月某日有事于某所,不敢不告."宫、庙谓之"奏告",余皆谓之"祭告".唯有事于南郊,方为"正祠".至天宝九载,乃下诏曰:"‘告’者,上告下之词.今后太清官宜称‘朝献’,太庙称‘朝飨’."自此遂失"奏告"之名,册文皆为"正祠".这里记载了唐朝时期皇帝郊庙记录于册,并有祝词,唐天宝九年,皇帝下令将"奏告"、"祭告"改称"朝献"、"朝飨",并在册中记录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正【题记】此文是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史料(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即"文革卷"的审读意见。2009年11月18日,出版史料副主编、"文革卷"责编方厚枢写信给我,说此卷与前各卷不同的是:"因中央档案馆没有收‘文革’时期的出版文件,现在所收的‘文革’出版文件、史料,都是我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①的确,史料对于治史,正如"米与炊"之关系.而史料之来源中,档案不可不谓为是主要途径之一.因为档案是真实的历史记录,与其他文献相比,在印证历史事实、纠正史籍讹误、解决矛盾纠纷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当我们讨论档案再现历史的功能时,档案的真实性中的内容真实与历史真实性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不应回避的.  相似文献   

8.
《宪章录》是明季史家薛应旂所纂的一部载录本朝历史的编年体史著,史料价值甚高鞘橹妨霞壑堤逑钟凇霸芈际?实,翔实得宜、点睛之按语、开‘宪章’史著之先河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9.
一、孔子档案编纂的原则和方法 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儒家经典,其内容"皆先王之政典也"(<文史通义·易教>).孔子编纂"六经"是我国古代对档案文献第一次有目的的大规模的整理和汇编."六经"编纂的原始材料,都来自于历史文献,孔子在编纂时没有根据个人喜好加以改动,而是忠实原文,使得历史材料能尽可能保持原来的风貌.  相似文献   

10.
一聂夷中,晚唐著名诗人,曾任华阴县尉。其籍贯旧有二说:一为河南人,一为河东人。现存史料中,五代人孙光宪《北梦琐言》首述聂氏籍贯,谓其为“河南中都人”①。嗣后宋元诸书,如蔡居厚《诗史》、阮阅《诗话总龟》、魏庆之《诗人玉屑》、辛文房《唐才子传》皆从之,谓聂夷中为“河南人”,而均不标县籍②。至明代,高《唐诗品汇·诗人爵里详节》云:“聂夷中,字坦之,河东人。”③其后清《全唐诗》卷六三六、李调元《全五代诗》卷六聂夷中小传皆承其说④。近代以来,有关论著述及聂夷中籍贯,或取河南说,或取河东说,并无考证。195…  相似文献   

11.
"老子曰"在今本《文子》中共出现一百八十五次,除少数出现在问答部分外,一般都冠于一章之首。这一点,很多人都提出过疑问。章太炎说:"所引老子,亦多怪异,其为依托甚明。"张成秋说:"其文皆称‘老子曰’,然不尽老子言也。"由"老子曰"的可疑,推论《文子》为伪书。对于这些指责,认为《文子》是先秦古籍的学者们在论述中  相似文献   

12.
编辑忌懒     
今年2月18日人民日报四版杂文《现代史难于宇宙史》,其中有这么一段:“‘用心研究史料’,史料准确可靠吗?有一种1981年10月初版就印行65万册的《中共党史大事年表》,说到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了新的中央机构:‘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当选为  相似文献   

13.
张立彬  陈镭 《图书与情报》2007,(6):50-54,58
网络作品是指在互联网络上出现的作品,它为普通情报与学术史料的搜集、整理、交流与利用,提供了一个高速而便捷的平台,并成为当前文献史料工作一个新的“聚居地”。其中,网张作品的电子表述改善了史料的技术呈现;网络作品的虚拟色彩增强了史料的“史感磁场”;网络作品的开放性质扩大了史料的搜索空间;网络作品的交互特性拓展了史料的交流渠道;网络作品的个体属性更新了史料的表现形式。在新环境下,网络史料有“静态网络史料”与“动态网络史料”之分,而“动态网络史料”又有“显性动态”与“隐性动态”之分。网络作品的史料价值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和实用功能,同时,它也从反方向推动了网络作品自身呈现形态的变化进展。  相似文献   

14.
释“七”     
《汉语大字典》释“匕’云:‘“七,数词。六加一的和。”这是“七”字的基本意义。在说解“七”字的字形及本义时,引《说文》云:“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卖出也。”并引了山《数名古谊),谓“‘七’古通作‘十’者,刊物为二,自中切断之象也……考其初形,‘七’即‘切’字”。丁山所谓古字,当是指甲骨文及六国古文。甲骨文“七”字与“甲”字相同,都像今日的“十”字以甲骨学小辞典》说“七”字的横比“甲”字的横较短,并非普遍如此人《说文》释“甲”云:“甲,东方之益,阳气萌动,从木戴车甲之象_一日人头直为甲,甲象…  相似文献   

15.
正"终南山是‘龙脉’,是‘众山之祖’,是传说中‘仙界与红尘的分界’,是‘月亮山’,是‘父亲山’,是中国南北地理的分界线,是‘献给地球的礼物’。终南山于我而言,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个精神概念。"这是史飞翔先生在他的著作《终南隐士》一书中写到的。我对终南山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西北大学教授李利安先生。早在三年前,李利安先生曾多次向我介绍终南山在陕西地理位置、旅游开发、经济开放和宗教文化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李教授说,在西安,秦岭段的自然开放比较  相似文献   

16.
章学诚一生多修方志,在方志学理论上多所创获,其中所提出的"州县请立志科",的确可以看作建立现代地方档案馆的理论先驱,档案学家之桂冠并非虚名.但他最著名的"六经皆史"一论.并不能和档案理论若合符节、衔接顺利.我们今天的档案学理论,不必时此求之过深、强溯其源.  相似文献   

17.
编辑忌懒     
今年2月18日人民日报四版杂文《现代史难于宇宙史》,其中有这么一段:“‘用心研究史料’,史料准确可靠吗?有一种1981年10月初版就印行65万册的《中共党史大事年表》,说到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了新的中央机构;‘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当选为副主席,邓小平当选为总书记。’那末,林彪呢?时至今日,谈到历史贵存信,资料贵翔实,提起  相似文献   

18.
著名史学家陈高华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编著的古代画家史料系列著作,以合理的体例、丰富的史料和客观的评述为鲜明特色,不仅体现出学者严谨、精深的治史态度,更为当代美术史学者的研究提供了"百科全书"式的史料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涛 《兰台世界》2013,(29):16-17
在中国科技史研究中,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忽略口述史料的价值和意义。它在科技史研究中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可在其传播科技思想和弥补文字、实物科技史料之不足两方面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20.
《尚书》是"六经"或"五经"中最重要的一经,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先秦文献中,《尚书》多被称为"书",如《论语》、《左传》、《孟子》、《荀子》等皆以"书曰"称引今《尚书》文。然《尚书》之称始于何时?迄今尚有争议。《墨子·明鬼下》云:"故尚书夏书,其次商周之书,语数鬼神之有也,重有重之,此其何故也?"有人以为此"尚书"即指《尚书》,实误。王念孙《读书杂志·墨子第三》云:"案‘尚书夏书’,文不成义。尚,与上同;书,当为者。言上者则夏书,其次则商、周之书也。此涉上下文‘书’字而误。"可见所谓"尚书"是"尚(上)者"的误写,《墨子》中并无《尚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