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时务报》维新变革的传播内容切中时代脉搏,迎合了国人救亡图存的心理需求;《时务报》传播技巧的改变赢取了更为广泛的受众青睐;《时务报》读者的受众观足以显现报刊媒介起到了政治动员,吸引同盟军,扩大社会基础的作用,对晚清社会产生了巨大的震荡。  相似文献   
2.
报刊是变革社会的“利器”,报刊舆论无疑是历史发展的助推器.报刊舆论对于鼓动民众、推进变法具有强有力的作用,这几乎成为维新人士的共识,他们将办报作为推动维新运动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3.
魏源在林则徐主持翻译的《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了《海国图志》。《海国图志》的编撰与传播,为中外图书交流过程中的图书的接受和引进、编撰和加工、传播和输出等环节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维新政论报刊从一开始创办,就隐含着与封建主义难以割舍的情结.报刊舆论所倡行的改良思想极力反对急变,致使维新运动范围总局限在上层,远离了民众,其结果只能是昙花一现,成为软弱的改良运动;报刊舆论中的帝国主义形象充分显示了维新派幻想依靠几个国家,抵击另外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愿望,当然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些局限性对运动的失败应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材“以事系人”,随着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是学生学习历史,培养他们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一、历史人物教学蕴含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6.
甲午一战,中国惨败.在严重的民族危机跟前,时代呼唤新的媒介以唤醒国人实行变法图强,深受刺激的民族资产阶级也迫切需要通过舆论工具来表达自己的要求,满足自己参政的愿望;社会迫切需要新的媒介以疏通壅塞的社会风气与启迪民智.在这种背景下近代国人掀起了自办报刊的第一次高潮.  相似文献   
7.
针对儒学的"理欲"观和"义利"观,魏源突出人性,提出了关于人的主体地位思想,强调个性自我,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并对儒学性情论提出了批评,彰显人文关怀。尤其是在对人个性发展的宣扬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本世界观为核心的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他对传统儒家人文价值观深刻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①的确,史料对于治史,正如"米与炊"之关系.而史料之来源中,档案不可不谓为是主要途径之一.因为档案是真实的历史记录,与其他文献相比,在印证历史事实、纠正史籍讹误、解决矛盾纠纷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当我们讨论档案再现历史的功能时,档案的真实性中的内容真实与历史真实性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不应回避的.  相似文献   
9.
教科书是传授学科常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构建共同体学科想象的关键渠道.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新闻史教科书的编撰,以中国史学革命范式为基底,通过对中国新闻史进行重新书写,再造学科常识,重构历史想象,从而对中国新闻史学共同体进行生产与再生产.  相似文献   
10.
魏源在林则徐主持翻译的《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了《海国图志》。《海国图志》的编撰与传播,为中外图书交流过程中的图书的接受和引进、编撰和加工、传播和输出等环节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