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魏源在林则徐主持翻译的《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了《海国图志》。《海国图志》的编撰与传播,为中外图书交流过程中的图书的接受和引进、编撰和加工、传播和输出等环节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海国图志》的编著者只有魏源一人,但林则徐对该书的编著功不可没。《海国图志》是魏源受林则徐之嘱而编著,《海国图志》是魏源在林则徐组织翻译的《四洲志》等资料基础上编撰而成。  相似文献   

3.
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百科全书,它不仅在编辑体例上有所创新,而且是西方文化在近代中国传播的开山之作,在近代中国和近代日本均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近代文化传播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现代史中,1840年到1861年间,中国共著有22种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的书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魏源的《海国图志》和徐继畬的《瀛寰志略》,无数学者对两者见解不一,或肯定《海国图志》,或肯定《瀛寰志略》。  相似文献   

5.
刘勇 《兰台世界》2016,(10):147-149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饱含情感地对美国予以详细介绍。从《海国图志》对美国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美国社会的进步是一种全面的进步,同时也可以看出为什么魏源对美国赞叹和向往。  相似文献   

6.
魏源不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也是一位有重大影响的编辑家。魏源在编撰《海国图志》过程中的文化选择表现为"自省式"的文化自觉"、改良化"的文化认同以及"务实型"的文化创新,体现出强烈的文化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7.
魏源作为晚清思想家,编纂了时代巨著《海国图志》,这部鸿篇巨制集中表达了魏源提出的要全面、客观地看待西方并向西方学习的思想.2011年出版的《海国图志》对魏源成体系的思想传播有重要意义.这些思想虽然存在特定的阶级局限和时代烙印,但对近代的哲学理论以及近代思想文化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实学的形成与发展也功不可没,对中国当今的经济发展亦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治近代史不得不讲洋务派的先驱魏源,讲魏源不得不讲他的巨著《海国图志》。洋务派(撇开它末流的各种畸变)的宗旨或曰中心意图,正如魏源在《海国图志·原叙》所说,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为了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不但要知己,更须知彼;因此首先必须向懵懵然只知天朝大国的士大夫作世界大势的启蒙,打开人们全球性的眼界。《海国图志》绝不仅是世界地图和世界地理  相似文献   

9.
"调夷之仇国以攻夷"是《海国图志》"悉夷情"的结果,体现了高度的智慧,可是历史没有给其提供展示的舞台。无论"调夷之仇国"还是"师夷之长技"都是《海国图志》为中国御侮图强提出的"制夷"之策,都是探求民族复兴的伟大构想。  相似文献   

10.
《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命题,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旧有的史地观念,树立了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相似文献   

11.
闻通 《新闻传播》2014,(1):122+124
<正>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魏源(1794—1857)所著的《海国图志》,被认为是中国认知海外第一书。我们熟知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便出自于此,其最初的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增强国力,以抑制西方列强的侵略。撇开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结合现在的图书出版工作,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引进出版国外优秀的图书来服务于我国图书市场发展需求,提高我国的文化实力。这便是我们引进出版外版图书的宗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林则徐,福建福州人,清代著名爱国将领,是我国"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他的精心构思策划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魏源写成《海国图志》,详细阐述了对外开放思想、世界各国地理交通状况和武器轮船制造技术.当时此书被中国留学生带往日本,得到日本高度重视和效仿,促使日本后来发展成为世界科技强国.酒泉图书馆藏有最早的《海国图志》线装本全套15册,书中绘制有清代世界地图、通往西方各国的海陆交通路线图、轮船大炮制造各部件工艺及组装使用图谱,对于研究清代政治外交军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克征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12):137-138,143
魏源在晚清文献编纂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自身所编纂的史书,诸如《海国图志》《圣武记》《道光洋艘征抚记》和《元史新编》等,体现出的经世致用精神、史论与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特点、春秋笔法等革新思想,对今天文献编纂理论与实践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言 《历史档案》2012,(3):92-99
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人开始自觉地了解和研究西方与世界。短短几年后,便产生了《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两部杰出的世界地理著作,代表了当时中国知识阶层对世界认知的最新最高水平。两书关于尚未统一的德意志,均予以足够的重视,专门介绍,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魏源是我国19世纪杰出的思想家。他毕生著述不断,作品卷帙浩繁,风行海内且超越时空者有《皇朝经世文编》、《圣武记》、《海国图志》。本文拟按照这三部书编著出版的先后顺序分别介绍,以探讨魏源在鸦片战争前后与时俱进的思想变化和各书畅销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中期传入日本的《■咭唎紀略》和《海国图志》中,英文"Library"的中译名是"大书馆"和"书馆"。但源自《四洲志》的《海国图志》中,中文"书馆"大部分译自英文的"学校"或"大学"而非"图书馆"。1860年森田冈太郎和1872年市川清流与町田久成先后提出了"書籍館"的译名。日语"図書館"的名称首先来自1877年的东京大学法理文学部图书馆,以该馆为代表,日本的大学图书馆名称出现过先将"書籍"转换为"圖書",并与建筑设施的其他称谓结合(如"圖書室"),然后再替换为与"館"结合的演化路径。"图书""文库""图书室""图书馆"在中国古代均已出现。日语中只有"図書"源自古汉语,日本在8世纪初出现了名为"図書寮"的机构,一度也负责管理国家的藏书。没有证据表明"library"一词的日译名称"図書室"和"図書館"直接取自中国古已有之的称谓。  相似文献   

17.
史正志于乾道五年(1169)编撰的《乾道建康志》,吴琚、朱舜庸于庆元六年(1200)编撰的《庆元建康续志》,是南宋年间的两部官修建康府志,均为十卷。史正志、吴琚曾知建康府,二志均编撰于其任职期间。因内容简略、体例陈旧,且由于《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等志书的陆续撰成,故二志流传不广,并最终散佚。《乾道》《庆元》二志主要由《疆域志》《山川志》《城阙志》《祠祀志》等卷目构成,较为传统,虽有政事、武卫、文籍等内容之记载,但并未独立成卷,亦不够完备,与其后成书的《景定建康志》差距明显。但因二志均系官修府志,亦对建康府基本资料有所整理保存,故《景定建康志》修撰之时,对其征引颇多,因此,《乾道》《庆元》二志当是《景定建康志》编撰的重要参考文献及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18.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毕生致力于讲学、著述和纂修史志。基于章学诚的图书编撰学理论研究的分析,其中各种史书体裁、体例的流变和得失、书目编撰、编撰实践都有详尽的论述,较完整地反映了章学诚对图书编撰学的认识,对今天的图书编撰学研究与实践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谢清高口述的《海录》,存在杨炳南、吴兰修两个笔受本争议。吴兰修与杨炳南曾在希古堂文社等有所交往。嘉道之交李兆洛为广东巡抚康绍镛私塾教师,与两广总督阮元交往甚密,在道光元年(1821)九月至十月,依据吴兰修本改定编修《海国纪闻》,在家乡常州一带流布。常州人张■英、王采苹姑侄曾阅览,汪文台《红毛番英吉利考略》、范循骇《鸦片见闻录》亦加以引用。道光十七年俞正燮入湖广总督林则徐幕僚,两年后编成《校补〈海国纪闻〉》。由于李兆洛、俞正燮曾分别为封疆大吏康绍镛、林则徐私塾教师与幕僚,故后二者分别对《海国纪闻》《校补〈海国纪闻〉》编撰与流布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知识与趣味     
这30种图书是: 根源篇11种:《尚书》、《周易》、《诗经》、孙武:《孙子兵法》、老聃:《老子》附《庄子》、孔子:《春秋》附左丘明《左传》、孔子:《论语》附孟轲《孟子》、《孝经》、韩非:《韩非子》、《礼记》、《黄帝内经》。创变篇9种:司马迁:《史记》、王充:《论衡》、《太平经》、慧能:《坛经》、唐诗人:《唐诗三百首》、司马光:《资治通鉴》、朱熹《四书集注》、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曹雪芹:《红楼梦》。维新篇10种:魏源:《海国图志》、康有为:《新学伪经考》、郑观应:《盛世危言》、严复:《天演论》、孙中山:《建国方略》、胡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