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在德育中把美育提到应有的高度,寓德育于美育之中, 可以改进德育方法、美化德育过程、优化德育内容,对于进一步提高德育质量,增强德育效果, 构建和谐德育体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加强德育工作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
《文化学刊》2011,(2):123-123
张忠华在《江苏大学学报僻主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撰文指出,德育本质问题是德育基本理论的核心问题,它主要解决德育是什么的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学者提出了转化论、主体发展论、适应论与超越论、自由论、沟通论、养成人道德品质的社会活动论、实践论、体验论等多种德育本质观。客观评价这些德育本质观,科学厘定德育概念,把握德育内部的特殊矛盾性,揭示出德育本质是培育人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对当今德育理论研究与德育实践改革具有重大价值。德育本质研究还存在着概念混乱,本质与目的、过程、功能、途径、特征等概念相混淆等问题。区分这些概念,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沉淀,经过时代的见证不断向前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更以深厚的历史底蕴得到大众的认可.分析文化类、商业类、公益类等不同种类广告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状况,了解传统文化现阶段所处的位置;挖掘传统文化在广告设计中的创意内涵,包括传统文化所体现的美育、德育和审美内涵,寻找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价值意义;阐述传统文化应...  相似文献   

4.
单良  金禹来 《文化学刊》2024,(3):193-196
以生态存在观为哲学基础的生态美育打破了历史上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枷锁,在后工业社会背景下生态美育的萌芽是大势所趋。生态美育作为美育的崭新形态在审美对象、理论基础、审美形式等方面皆区别于传统美育体系。如何更好地推动生态美育在教育领域的落实,本文拟从认知观念、课程建设、实践浸润三个层次助推生态美育基础建设,为美育打造多方协同、系统科学的新格局,同时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5.
高凯 《文化学刊》2009,(4):44-48
传统的社会本位德育在当代高校人才培养中出现了很多不合时宜的问题,逐渐被“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所取代。人本德育倡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特性、创新性等主体性作用,注重满足学生内心需要,关注与学生情感的交流。这其实是管理学的第三次革命“心本管理”的理念衍生。本文将“心本管理”引入人本德育的实施过程,提出了“心本德育”概念,并着重讨论“心本德育”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谭菲  郝利 《职业圈》2007,(4S):218-219
文章以社会文化发展为线索,探讨了社会文化对韩国当代德育影响的三个方面:儒家文化是韩国当代道德教育发展的摇篮;美、日德育文化是韩国当代德育的创新条件;独特的家庭文化是韩国当代德育的突出体现。在分析韩国德育特色的同时,也对中国提出了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代以来的美育理论中,蔡元培在《美育实施的方法》一文中提出的社会美育理论独树一帜,对当代美育理论的建设与美育实践的施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启示当今美育实践要面向大众,植根于生活,充分发挥影像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传统音乐对现代社会的建设有着美育和德育的积极作用,音乐的传播则是让这些传统音乐经久不息、源远流长、充满活力的原因所在,是传统音乐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洗涤之后仍然能够传承至今的源动力之一。基于此,本文将对传统音乐进行深入研究,对我国当下传统音乐的传承与传播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基于全社会的传统文化学习的背景,提出有效地传承与传播策略,希望能促进传统文化在当下社会中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创峰 《职业圈》2008,(17):146-148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存在教育方法单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缺乏对高职大学生习惯养成的教育等问题,为了提高高职大学生德育的实效性,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推进高职大学生德育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宋春香 《职业圈》2007,(4S):233-235
一、传统德育中的学生角色: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 在传统德育中,学生角色仅仅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对此,有许多学者都作了相关总结和批判。比如,万美容在《论主体道德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一文中指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德育工作者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他们或者把学生当作道德知识的接受器,或者把学生看作是可以驯服训练的小动物,由此形成了“说教式”和“管教式”两种僵化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黄惠群 《职业圈》2007,(5X):132-132,122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德育实效性较差,德育工作陷入了困境。文章从学校德育工作的客观和主观方面进行探讨,以有利于以后中职学校的德育实践。  相似文献   

12.
潘建红 《职业圈》2008,(2):93-94
学校德育的困境在于德育与生活的疏离,要走出困境就必须走德育生活化之路。文章对未成年人德育生活化理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商周时期是青铜器功能价值转型的重要时期,本文基于商周时期代表性的青铜器铭文研究中华美育源头的内涵,探讨尊礼尚德、人文化成、天人相和等美育要素在商周青铜器铭文中的体现,对美育在新时代的重要意义提出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翦伟 《职业圈》2008,(3):202-203
文章提出遏制形式主义的泛滥,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德育工作考评系统;大力改革现行德育教材;多开展一些生动活泼、深受学生欢迎的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不仅要为科学研究、专业教育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同时也是实施通识教育,特别是美育的重要实践基地。近年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广外图书馆”)特别重视学校美育工作,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阅读推广理念,通过精心设计实现美育信息资源的合理投放,以增强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大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着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达此目的,广外图书馆以咨询推广部为核心,通过团队建设、打造多渠道的宣传平台、建设整体的视觉传播系统、举办美育系列阅读推广活动,有针对性地增强高校图书馆的美育功能,使广外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在省内高校范围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张昕 《文化学刊》2011,(2):30-32
体育教学离不开美育的渗透,美在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得以发展,体育与美育两者互相促进,互相提高。从体育与美育的关系以及体育教学中的美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探讨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的能力,旨在促进体育教学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效能德育是指从高职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出发,立足高职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德育效率,追求德育实效.改进德育教学方式,融课堂教学、平台讲学与论坛研学为一体,强化德育实践环节,开展德育实践实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调动内驱力,实现德育效率和效果的统一,有效提高德育效能.  相似文献   

18.
武欣萍  杨晓春 《职业圈》2007,(5X):198-199
新时期青少年德育面临社会环境变化,深化改革,生活背景变化等一系列挑战,面临青少年自身出现的新情况。德育教育作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以德治国的重要方面,必须迎接新挑战,研究新情况,回答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以适时促进青少年德育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易传》是儒、道、墨、阴阳等思想的集合,德育思想是《易传》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易传》以精炼的语言和成熟的思维探讨了德育的起源、明确了德育的目标、归纳了德育的基本内容,并首次对德育问题做出了总结性论断,构建了一个维护统治秩序的德育规范。研究《易传》的德育思想,对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传统德育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华云 《职业圈》2007,(1X):91-91,93
文章从分析德育在量化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入手,浅谈如何采取其它补充措施促使德育量化更加有效地运用于学生的道德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