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档案馆国有档案公布权的思考——《档案法》审视之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对《档案法》规定档案馆国有档案公布权谈了看法:1.国有档案公布权的权责不一致及对档案利用工作的影响;2.国有档案公布权与利用目的的矛盾;3.国有档案公布权与政务信息公开的矛盾;4.国有档案公布权与档案开放的矛盾;5.对设置档案馆国有档案公布权的困惑。  相似文献   

2.
广角     
对国有档案公布权的再认识赵力华在《中国档案》2005年第2期上刊登此文。作者认为,随着政务公开的发展和公民利用档案意识的逐渐增强,有必要对国有档案的公布权问题重新加以思考。一、我国当前对国有档案公布法律规定的现状及其历史必然性。关于国有档案公布权问题,世界上通行两种模式:一是档案利用权与档案公布权合一,公民有档案的利用权,也有档案的公布权;二是档案利用权与档案公布权分离,公民个人有档案利用权,但档案公布权属于国家。我国在档案公布权的法律规定上采用后种模式,作者认为,这是由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情况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国有档案公布权的立法演进,分析其行使现状,提出国有档案公布权是一种公权力,档案馆或有关机关既是权力主体,也是责任主体,行使权力即为履行责任。国家应通过制定公布权行使程序,将国有档案公布列入档案部门工作规划和考核体系,建立档案公布基金等方式,促进档案馆及有关机关积极行使国有档案公布权,满足社会公众档案利用需求,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4.
对国有档案公布权的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政务公开的发展和公民利用档案意识的逐渐增强,利用国有档案过程中的公布问题引起档案界乃至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有杂志还专门刊登了由于利用者擅自公布国有档案打官司败诉而引发热烈讨论的文章。客观形势需要我们对国有档案的“公布”权问题重新加以审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现行档案公布制度的设计缺陷,严重制约了档案信息的广泛传播和档案价值的有效发挥,并使国家档案馆与利用者双双陷入“行为不当”的困局。文章分析了授权利用者公布国有档案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需求,借鉴德国相关经验,提出制度设计不能“一禁了之”,而应在现行《档案法》的框架下,健全档案公布审批制度,平衡档案利用与公共利益和第三方合法权益的保护,合理界定许可范围,在满足许可条件下,将国有档案公布权部分授予利用者,吸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立多元主体、多种途径公布档案信息的协同治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价值,同时为解困国有档案公布权探索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重新审视国家机关档案的公布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档案信息利用方面存在的矛盾 ,重新分析了国有档案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家机关档案的公布权问题 ,并从政府与公民的关系的角度 ,进一步提出国家机关是纳税人供养的部门 ,最大程度地向社会公开它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公共档案信息 ,是它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它应享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我国<档案法>一直奉行建立公共档案利用与公布的二元制度.而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转变,档案公布权的设定越来越不适应档案开放利用工作发展的需要.本文在研究我国档案公布权设置的历史背景、取消公布权的现实基础、国外档案立法经验等的基础上,建议<档案法>修订中应当取消开放范围内档案公布权,而对于未开放范围内的档案公布权仍需保留.  相似文献   

8.
现行法律法规对档案利用权与公布权分离的规定,使档案利用者无法实质运用未公布的档案资料,大大限制了档案的利用,档案的实质利用价值并未得到实现。档案利用权与公布权逐步统一应成为我国今后的立法趋势。  相似文献   

9.
2020年6月20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对档案利用与档案公布条款进行了修正.文章基于新修订《档案法》涉及的档案利用与档案公布条款,回顾了我国档案利用权与公布权讨论热点,分析了现存法规在公布与利用的权责、公布审核程序以及国外立法趋势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要转变档案开放思想,完善开放鉴定程序,取消公布权的审核,以及进一步完善档案法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罗滦 《档案管理》2011,(1):13-15
长期以来,我国《档案法》一直奉行建立公共档案利用与公布的二元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转变,档案公布权的设定越来越不适应档案开放利用工作发展的需要.故在新一轮的《档案法》修订中,一方面,有必要考虑废止开放范围内的档案公布权,取消开放范围内档案公布主体的限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  相似文献   

11.
公共档案馆的内涵不是基于《现代汉语词典》中公共性的解释就可以得出,也不是只要建设成为城市标志性的文化建筑就能实现,更不是传统档案馆只要服务向社会开放就可以瞬间建成。公共档案馆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基于我国档案工作的国情及社会发展环境务实开展。论文阐述了公共档案馆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发展路径及"三步走"发展战略,同时还对相关保障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型是公共档案馆服务绩效评价工作开展的关键。本文从公共档案馆服务绩效的特性分析入手,采取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思想,按照设置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评价数学模型的思路构建了公共档案馆服务绩效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我国某市A区公共档案馆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合法性问题是现代社会实践的首要问题。公共性是现代档案工作合法性的具体体现。档案工作公共性的意蕴在于:档案工作出发点的公共性、档案工作受益对象的普遍性和档案服务的均等性。实现档案工作的公共性要求我们用公共性思维来进一步完善现行档案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从用户感知角度构建公共档案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提高公共档案馆服务质量提供评判标准与数据支撑。[方法/过程]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公共档案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评价框架与指标体系进行预设计,借助SPSS软件,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检验预设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结果修正预设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结论] 构建的公共档案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用户感知视角全面、综合衡量公共档案馆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5.
论档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中的证据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档案执法证据的转换,《档案法》及《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为档案执法证据能够在刑事司法程序中采纳与使用提供了法律依据,这既是由档案违法行为与档案犯罪之间的竞合与证据的不可复制性所决定,又有助于提高刑事司法效率。档案执法证据向刑事司法证据的转换包括证据的转换范围、证据转换规则和档案执法文书的转换规则等内容。为确保公安司法机关合理使用档案执法证据,有必要对档案执法证据在刑事司法中的适用条件和特殊程序做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6.
公共档案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基于用户感知角度对公共档案馆服务质量评价进行实证研究,为切实有效提升公共档案馆服务质量提供有力支撑。[方法/过程]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构建公共档案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各项评价指标权重,并选取2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共档案馆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在档案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评价实践中具有易操作性。对比分析公共档案馆服务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为改进公共档案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档案服务外包已成为深化档案工作内容的主要手段之一。银行档案服务外包既符合现实需要又满足政策要求。基于国家开发银行的调研情况表明:国开行档案服务外包需求较为强烈,各部门可自行采购,正由单一服务外包向综合服务外包方向发展,且采购中存在"明星"供应商。为此,做好银行档案服务外包工作不仅需要银行做好外包过程风险管控,还需要银行总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制定相关制度规范,规范外包行为,合理确立档案服务外包供应商,以便各部门节缩招标成本。此外,银行档案部门要重视技术对档案环境的变革影响,积极推动档案工作数字转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区的发展,社区中心已经成了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前端窗口,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社区孤寡老人档案,使孤寡老人这一特殊社会群体享有更方便的档案服务。要求对孤寡老人这一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进行单独建档,并且将社区与档案馆工作服务相结合,实现社区—档案馆联合的"馆社联动"档案利用服务模式,使社区服务与档案政务相联系,扩大档案对社会公众的服务范围并且提高档案部门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环境下大众对档案的多元需求不断提升,加之档案部门机构改革大力推进,促使档案馆强化文化服务职能。然而,目前档案馆的文化服务属性仍显不足。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故宫博物院的推广工作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深入分析故宫博物院的推广营销工作,对其经验教训进行分析,希望以此为档案馆提升服务品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