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族称的衍变与仡佬族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尊严和文化个性,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民族交流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构成新的文化规范的动态过程。从仡佬族先人濮人到濮僚、夷僚到仡佬的民族称谓变迁中可以看出其文化变迁是在贵州形成一个新的文化合成体的过程。因此,探讨仡佬族民族文化的发展变迁,对多民族文化的和谐发展、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世居丽江的各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长期以来,多民族和谐杂居,多元文化交汇融合,共生共荣,构成了丽江民族文化多样而又独具个性的特色,深入研究其特征,挖掘其丰富内涵,对于促进丽江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丽江社会、经济、文化等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也有积极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3.
尽管欧洲各国由于民族的原因,欧洲文化呈现五彩缤纷之态,但仍然有着大量统一的特征。欧洲文化对生长于其中的家族企业有着巨大的影响。 欧洲文化的异质性与家族企业的跨国化经营 欧洲文化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异质性,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其自身的个性。欧洲大家族中,他们经常进行相互交流,尤其是国际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陈思宇 《海外英语》2012,(4):225-226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和载体,文化是语言存在的人文生态环境,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差异,由于英汉两个民族历史社会发展进程的不同,其语言被赋予了各自文化的特殊内涵,该文主要从文化语言学角度来举例分析十二生肖动物词英汉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异同。  相似文献   

5.
文化差异与翻译相对等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个性或特性。共性构成了翻译的可行性与可能性,而个性在构成翻译必要性的同时,也造成了翻译中的障碍。个性形成了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形成了翻译中的不完全或无对应现象;翻译等值只能是相对而言。本文拟从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即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来探讨翻译相对等值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文化的产生、发展和播散,导致了异质主客体文化交汇的出现.由于存在着民族(或区域)文化模式的差异性,不同文化模式有着不向的历史个性和价值取向,这就决定了异质主客体文化交汇过程有着艰难曲折和极为复杂的特点。 从世界文化交汇史看,由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各自发展道路不同,所形成的民族文化心理状态存在着差异,因而在文化交汇过程中,主体文化良族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也不一致,它们所经历的文化交汇历程必然也是千差万别的。但在这种杂乱的表象之下,却隐伏着  相似文献   

7.
苏联解体是一个悲剧。随着新的俄罗斯的诞生 ,悲剧气氛依然笼罩着这个民族 ,不愿散去。其个中因素固然很多 ,但有一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个民族、国家惟有保持本国文化的民族特性 ,才有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 ,我们在对俄罗斯问题进行探究的同时 ,应对其文化传统进行充分的认识与理解。俄罗斯是一个充满特点、有着与众不同个性的民族。  相似文献   

8.
翻译与文化有着密可不分的联系。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 ,但其语言文化的个性又给翻译活动设置了障碍。由于民族历史、社会制度、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别 ,我国汉族文化与英、美等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这种差异造成思维方式不同 ,具体体现在汉、英两种语言上的表现包括词语理解与运用、词义内涵、联想意义及句式结构的不同等方面。为此 ,分析其理论原理 ,通过引用例句做进一步的探讨 ,并就某些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具有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法律文化,对区域发展、民族融合、社会安定有着独特功能。其特殊的形态和民族、区域等特性,使其与国家层面的法律文化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对国家法律的实施有着重大影响。对少数民族法律文化进行研究,使其满足时代的要求、实现其现代化,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发展、国家的法治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文化就是一种生存的应对方式,任何一种文化形态背后都有着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道德教育在文化上就是一种精神创造。要通过有意识地传授先进文化,培养人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精神,引导人们自主应对经济全球化,保持鲜明的文化个性,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主意识,提升文化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11.
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大量的隐喻 ,这些隐喻既有共性又有民族个性。主要从隐喻概念和通感两方面分析了共性 ,从民族思维方式、习俗、政治文化和传统文化等方面阐述了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12.
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大量的隐喻,这些隐喻既有共性又有民族个性,本文从隐喻概念和通感两方面分析了共性,从民族思维方式、习俗、政治文化和传统文化等方面阐述了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文化历史形成过程中,动物和人的联系紧密。在英汉语言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动物词汇,其隐喻涵义也相当丰富。对一些常见动物隐喻的认知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英汉动物隐喻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这种认知比较分析有利于丰富人们对不同语言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西方中心主义的特征还十分鲜明,文化的全球性还未进入多元文化并存共生的文化生态环境下,既有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对立、本土文化与殖民文化的对抗,又有异质文化间的误读,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不同民族文化和文学又相互融合、吸纳与激荡。中国文学在全球性多元文化格局中的地位与身份的重新确立,首先要以一种真正的全球化视野和高度来审视和界定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在全球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学中的现实地位和身份,中国文学应对文化全球性的挑战的策略,一是要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找寻中国文学的传统和中国艺术精神,并实现其现代性的转换;二是重铸和张扬中华民族精神,赋予民族文学活的灵魂,形成具有现代性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使民族文学以鲜明的民族文化立场和身份赢得自己在全球文学整体格局中的位置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儒家文化教育传统对“儒家文化圈”內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垂壅庑┯跋?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儒家文化圈”内各国文化教育的影响是相互的,多样性的文化教育在冲突与融合中推动着各国文化教育整体发展;中国文化教育传统尤其是儒家伦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影响力,经合理取舍,会成为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有利因素;创新是每个民族文化教育进步的灵魂,某种文化教育的接受不是简单的移植,而是需要作出理性的选择和创造性的转换,赋予合乎时代与国情的內涵;必须坚持民族文化教育本位的基本立场,善于保留本民族文化教育传统之特色。  相似文献   

16.
语言既是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渗透了各个民族不同的文化。民族文化的特征经过历史的积淀而结晶在词汇层面上。本文以色彩语码这一特殊词群为例,通过比较中、英、俄、法等语言中色彩语码的异同,从政治因素、宗教因素、其他文化的渗透、传统习俗、审美情趣五个方面简述了文化传统对其象征意义的巨大影响,以更深理解色彩语码的全部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它在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同时,亦能极大地增强民族凝聚力,是我国人民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结晶。在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大环境下,由于媒体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导向力度的匮乏,中国传统节日单一的形式对青少年吸引力甚微,加之青少年教育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缺失,使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青少年教育中日趋淡化。为有效改变这一现象,应从法制角度、舆论角度、学校教育角度、自身教育角度共同入手,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8.
以抽样调查与实地访谈的方法,建立规范的文化类型与冲突类型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发现珠江三角洲外省群体与广东群体的冲突总体特征呈整合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区域文化的“不同”,中华文化的“和”;区域习俗的“不同”,全国性习俗的“和”;精神家园的“不同”,物质家园的“和”;深层文化的“不同”,表层文化的“和”。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的中国影视,是世界多样性文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几千年的社会性别文化传统积淀与种种挣扎、变化的思想情感,通过具体的影视作品呈现出来,形成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世纪之交的中国影视作为多样性文化存在,其中的女性叙事话语既是民族的中国特色的、又是国际的具有人类普适性的文化状态;研究、分析和关注的目的,是促进实现男女两性间的协调发展、促进性别平等、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由于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有差别,很多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差异很大,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错误。本文对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差异进行了探讨,旨在增强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促进和加强各国人民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