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流动的内在动力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来自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大学教师的需要主要包括物质需要;精神文化需要;创造和成就需要;自尊和荣誉需要。大学教师的工资与福利等经济因素,学术组织文化、学术环境和学科忠诚等文化因素,学术劳动力市场和家庭因素等社会因素将影响到大学教师的横向与纵向流动。  相似文献   

2.
1900年美国大学协会(AAU)的成立,标志着在美国高等教育结构中产生了一种新的组织形式———研究型大学。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和自觉群体,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以往有关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研究型大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研究型大学的特征,研究型大学与联邦政府的关系,研究型大学在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和对美国科学的贡献,研究型大学的经费和物质保障,研究型大学的人力资源等方面。罗杰·盖格(Roger L.Geiger)所著的《增进知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To Advance Knowl-edge:The Growth of American …  相似文献   

3.
基于1013份研究型大学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调查数据,结合现有关于人与环境匹配理论及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研究,分析了个人特征、组织环境对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影响路径,并探索人与环境匹配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个人特征中的性别、身份特征、国际留学经历以及工作投入,组织环境中的宏观环境(包括高校层级和类型、学缘关系)、中观环境(包括组织支持、学术评价制度)显著影响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的职业成长,人与环境匹配在其中具有完全或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讨论了身份认同对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增益,非科研投入对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损耗,以及"第一学历歧视"是否合理等问题。上述发现验证了人与环境匹配理论在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职业成长影响机制研究中的适切性,并证实了良好的组织环境对于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激励机制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 《煤炭高等教育》2007,25(4):107-108
动力机制是研究型大学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手段.由于现行动力机制的单一性和不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快速发展.充分了解教师需求,优化内部环境,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促进研究型大学教师快速成长,是构建研究型大学全方位动力机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制度创新视野中的中国研究型大学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是大学制度的创新。为了培育中国研究型大学核心能力、充分释放其学术功能、激发其创新活力,在组织架构上中国研究型大学系统应与中国科学院系统建立知识联盟,在内部治理上中国研究型大学应按照学术组织的内在品质重塑大学制度,在制度环境上要供给更加平等竞争的大学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新型研究型大学集创新、研究于一体,是“小而精、高起点、研究型”的新兴大学。通过案例分析与比较研究发现,相较于传统大学,新型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治理体系与学科体系3个维度分别呈现将创新精神融于人才培养,以全新理念涵育治理体系,以特色学科凝聚特色文化的共性特征。同时,新型研究型大学文化涵育也面对良性环境难以形成、新旧价值理念冲突与内生动力不足3个实践困境。为此,助推新型研究型大学高质量发展,应构建常态化的文化建设机制,营造良好的文化涵育环境,坚持持续性发展本土理念。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美国快速崛起。从进化论的视角看,今天美国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不断进化的结果。美国独特的社会结构使大学组织与行为的各种创新得以包容,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制度环境创造了刺激竞争的压力和动力,成为诱致每所研究型大学不断创新的强制机制;在环境的压力下,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组织形态逐渐发生变化,在带来新的功能的同时,最终穿越自催化门槛,跨入进化的更为内在化阶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追溯美国研究型大学组织结构发展历程、探讨美国研究型大学组织功能的本质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组织结构对组织功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动力机制,探讨影响美国研究型大学组织结构和功能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对我国建设一流大学在组织结构建设上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型大学的使命与组织结构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型大学(Research University)是现代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为世界各国的一流大学(Top University)。尽管研究型大学在各国大学中所占比例只有3-5%(占本科以上院校的5-8%),但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系统中的中坚力量,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不仅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知识和技术的创新成果,而且能培养出大批的学术大师、政治领袖、文化名流、经济精英。研究型大学的大学组织结构的设计和选择,是与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历史使命、社会责任和办学特点密切相关的。一、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特点研究型大学是科学知识的创新源。研究型大学之所…  相似文献   

10.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8(6):F0003-F0003
2007年11月4-5日,为期两天的第二届“清华大学高等教育论坛(2007)”在清华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以“研究型大学的创新与发展”为主题。来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美国大学联合会(AAU)等国际组织的代表,国内部分研究型大学校长,以及美国、日本、欧洲、中国香港和内地等知名高等教育专家和学者,从“社会变迁中的研究型大学:性质、功能与特点”、“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发展及科研管理创新”、“研究型大学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与教学创新”等四个方面对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和创新、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和…  相似文献   

11.
学术生产力包括三部分:人才的生产能力、学问的生产能力和学问的转化能力。它具有整体性、内隐性和变革性的特点。学术生产力是由多重影响因素的合力形成的,包括知识内在发展的动力、大学组织发展的驱动力以及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影响一流大学的学术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有:国家政策、学术共同体、大学学术氛围和大学教师及研究人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能力。  相似文献   

12.
组织文化:现代大学制度建构取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龚静 《教育研究》2005,26(7):55-58
大学是社会组织,同时也是社会的文化组织,其组织主体、组织活动、组织形式都呈现出鲜明的文化特性。正是大学组织文化的个性特征,决定了大学制度的文化取向。因此,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应关注大学组织文化特性,以现代大学理念引导大学制度的构建;重视教育立法,转换政府职能,实行政校分开,切实保障大学法人地位;树立大学自主办学意识,建立大学良性运行机制,正确行使办学自主权;调整大学内部组织结构, 协调大学内部权力分配,突出学术权力在学术事务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学教师发展:实践困境和矛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教师是大学的核心要素,大学教师的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决定了大学的教育质量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从实践层面来看,大学教师的发展还存在诸多困境:培训机制、问责制、学术伦理道德等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大学教师的发展。在大学教师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科学研究的专业化和教学所要求的多维知识结构、教师的内在发展需求与大学组织制度缺位、大学教师职业的稳定性与竞争性的多个矛盾。对于大学教师发展过程中的实践困境和矛盾的分析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代大学课程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体现出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特征,遵循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其变革还具有强制性的自上而下的、与高等教育整体改革一体化的特点。在大学课程制度构建与改革中,需要通过落实大学的自主权、促进师生民主参与课程教学、明确课程的管理机构及各自的权限、建立科学规范的大学课程教学运行程序等措施对我国现代大学课程制度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15.
大学职能的形成以社会需要为前提,以社会对大学迫切的需要为公认基础,以社会统治者和国家法律认定为确保,以名著的发表为公认标志。文章对大学三大职能的形成历史进行逻辑分析,探讨了其形成与公认的规律,揭示了社会发展与大学职能的内在逻辑结构关系,为深入研究大学职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高校兼职教师管理的制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art-time facul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labor force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number of them has risen rapidly and its structure varies in different types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 (HEIs), which results from integration of the social motivation and the inner motivation of schools’ reform. From the institutional point of view, some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management of part-time faculty members are as follows: defects of institution design, deficiency of appointment institution mechanism, unreasonable wage treatment institution and unscientific evaluation institution. The institution construction of pat-time staff includes aspects such as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appointment, wage, reward and punishment, evalua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so on.  相似文献   

17.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包括法律层面的规制性制度与伦理层面的规范性制度。道德经济关注的是经济活动如何影响道德价值观和规范,以及这些规范如何反过来影响经济活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是一种规范科技成果所有权和知识生产行为的道德经济制度,影响高校知识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关系,不仅激发研究成果的转化,而且也明确了研究成果转化过程中权利和责任的分配。本研究通过论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的道德经济性质,展示了道德经济概念在当代大学变革研究中的相关性,从而有助于高等教育研究的推进。基于道德经济视角,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与实践需要完善奖酬激励与分配正义机制,深化科技成果所有权归属制度改革以及协调开放科学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8.
提升"师范大学教育力",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师范大学教育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基于学科视角与方法论视角的概念界定方式,"师范大学教育力"在广义上可以界定为:师范大学所具有的"教育力",即师范大学在文化、制度、资源、科研、教学与课程等方面所形成的对学生的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协同力与整合力。根据师范大学的本体属性,"师范大学教育力"在狭义上可以界定为:师范大学所具有的"教师教育"的"力",即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中所表现出的文化引领力、制度保障力、资源提供力、专业投入力与人才培养力。"师范大学教育力"概念的提出是对"教育力"研究的理论深化和对教师教育实践的深刻反思,可进一步厘清新时代师范大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与价值,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引领。  相似文献   

19.
作为在技术转移方面成就卓著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加州大学从建校之初就将技术转移作为大学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内在使命,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发展出系统的知识产权政策,建立了结构完善、分工协调的技术转移机构,形成了集权与分权并存的运行机制.这套系统在高效转移和应用加州大学科研成果的同时,合理规避了公立大学在参与技术转移过程中潜在的政治、法律与财务风险.加州大学技术转移服务于公共利益的目标取向及其相应的制度安排,为我国公立研究型大学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大学科研体制特征及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大学的科研在国家科研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形成了大学系统和科学院系统并列的科研体制。大学的科研体制具有自己的特点,可分为管理体制、拨款体制以及评价激励机制和成果产出与转化机制等。当前,大学的科研体制存在着管理缺乏统筹安排;政府主导的科研经费投入使大学科研过于依赖政府的战略选择;科研评价激励机制不甚合理;科研成果与产业界相脱离,转化率低等问题。应注重大学和科学院系统的合作与分工,调整大学内部科研管理体制;加大对大学科研经费的投入,实现科研经费投入渠道的多元化;建立科研“全面激励机制”,坚持正确的科研评价导向;大学科研应更多地关注社会的需要,提高服务社会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