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伊朗古称波斯,汉代又称安息。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二世纪,曾是罗马与中国贸易、交通(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据《史记·大宛传》记载:西汉张骞曾派副使访问安息,安息王令将出动二万骑到边境迎接。随后,安息又派使者来中国,赠送礼品大鸟(驼鸟)卵,带来黎轩(今地中海东部)善眩人(杂技表演者)。东汉和帝时,班超出使西域,派甘英往大秦(罗马帝国)于公元97年到达安息。公元124年班超的儿子班勇出使西域,又到过安息的西部。安息王子安世高也曾来中国,据《高僧传》卷一记载:从148年到169年的二十多年中,他在洛阳将三十多部佛经译成汉文。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对宁夏地区的影响陈育宁中国早在汉代以前,就和南亚、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等地,经过陆路交通开始了丝绸贸易和文化交流。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使者张骞出使西域与大月氏结盟共击匈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度遣使者张骞携金银丝帛出使西...  相似文献   

3.
波斯国王父子为何客居长安●蒲小平波斯,今伊朗。公元224年,伊朗萨珊王朝取代安息,自称波斯。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波斯国王先后十几次遣使访问北魏、西魏以及隋朝,均受到隆重的接待。唐朝时期,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更加密切,波斯国王父子客居长安...  相似文献   

4.
固原,北朝时期称原州。据《魏书·地形志》载:太延二年(公元436年),北魏于此置高平镇,正光五年(公元534年),改为原州,治高平(今固原城),是北方著名的军镇之一。北魏先后六次派使者出使中亚,并与中亚、西亚的36国取得联系,原州成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  相似文献   

5.
中世纪中国与阿拉伯的友好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中国与阿拉伯的交通我国与阿拉伯的关系,发生很早,西汉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命出使西域,亲历大月氏、大宛、康居等中亚国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先后在西域住了十年.他虽然没有亲临西亚,但已经听到关于"条支"这个地区的情况.《史记》和《汉书》都提到"条支",指的就是波斯湾、伊拉克等阿拉伯地区.东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甘英奉西海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包括埃及、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中国的比较文学之渊源滥觞于先秦的文学比较,那么汉魏六朝的中外文学比较则为其初潮。时值汉武帝遣张骞出使西域,并派副使至安息(今伊朗),“丝绸之路”应运而生,从而掀起中外交往关系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与之密切相关的中外文学比较之初潮也随之到来:记载这一历史创举的诸部史书中有了中外文学传统与史实的比较(一);印度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带来了中外文学的交融,围绕佛经翻译的方法与理论,有了媒介学因素(二);记载外帮诗歌传入中国的流传学因素开始出现在当时的文论专著中(三)。下面分三方面来谈:  相似文献   

7.
15世纪初,当拜占廷帝国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为争夺连接东西方传统商道而激战犹酣的时候,东方的明王朝正从容不迫地派遣使者南下西洋、北上西域,放眼看世界,创造了郑和七下西洋、陈诚三使西域的千古佳话。陈诚是中世纪中国和世界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外交家。他的《陈竹山先生文集》详细地记载了历次出使的经过和遭遇,对于研究中亚帖木尔帝国的历史,研究中原王朝与西域地区国家和人民的文化交流,是不可多得的重要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8.
专题一 1 .B 2.D 3.B 4.D 5.A 6.C 7.C 8.C gD 10.A 11.D 12.D 13.C 14.A 15.C 16.C 17.(l)经过长期战争打败匈奴;派张蓦两次出使西域;置使者、校尉领护西域〕(2)①中国经济重心在北方、关中地区经济发达。②西汉西域都护设置,保护了商旅往来。③当时造船和航海技术相对落后。(  相似文献   

9.
<正> 西洋绘画输入中国为时较早。据《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载:初唐贞观九年(公元六三五年)罗马基督教徒阿罗本经波斯携带过经象来中国长安。宋明以后,由于交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和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此同时,西方宗教势力也乘机而入。明万历年间,意大利天主传教士利玛窦和罗明坚相继来华,都带来了不少宣传宗教的西洋美术作品。一六零二年,利玛窦上神宗表文曰:“谨以天主像一幅,天主母像二幅,天主经一本,珍珠镶嵌十字架一座,报时钟二架,万国图志一册,雅琴一张,奉献于御前,  相似文献   

10.
汉唐的西域     
西域这一历史地理名词,始见于西汉。它有广狭两个含义:广义的是指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古董滩一带)以西,直到今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欧洲广大地区,象两汉时的安息(今伊朗)、条支(唐时称大食,今阿刺伯)、犁靬(罗马帝国,一说指今埃及亚历山大)、身毒(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都包括在内;狭义的则专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南山(今昆仑山脉)以北和北山(今天山山脉)南北一带;后者又往往属于历代中原王朝行政管辖的范围(有时也包括葱岭以西部份地区)。秦汉以前,西域和中原地区已经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往,据说西周时西域的莎车(今新疆莎车)等地的酋长曾到内地,而周穆王也曾远游西域,先秦古籍《逸周书、王会篇》和《穆天子传》等就记载了这种联系。汉朝初年,汉和西方的强族匈奴关系紧张,汉武帝为联络原来居住在河西走廊后来被匈奴所迫而西迁的大月氏,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约建元三年(前138  相似文献   

11.
《张骞出使西域图》在初中、高中教材中曾4次被用作插图,大部分师生从未感觉到这幅图有什么问题。实际上,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时候,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然而张骞、汉武帝却是光头、袈裟一派佛教装束,由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图》这幅佛教感应故事画“篡改”了历史。文章对《张骞出使西域图》详作考释,探究佛教感应故事画为什么要“篡改”历史,我们应当如何在教学中吸取类似的教训,并指出,以图证史,一要了解史料作者及其所处时代,二要注意辨别史料的真伪。  相似文献   

12.
贾思勰是我国北魏末期人。他曾在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做过太守,他到过山西、河北、河南等,最后回到家乡山东益都,经营农牧业。他于公元533年(北魏永熙二年)到公元544年(东魏武定二年)写成了《齐民要术》。  相似文献   

13.
鸿雁传书     
关于通信,古代流传着许多生动的故事和传说,其 中最有名的是“鸿雁传书”的典故。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 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长期拘留,关押在北海(今贝加 尔湖)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 武,匈奴单子(chan yu)却谎称苏武已死。与苏武一同出  相似文献   

14.
明朝初期(公元十五世纪初叶),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访问了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与亚非人民的友好关系史,揭开了新的一页。郑和不愧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一郑和生于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死于宣宗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本姓马,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晋宁县)回族人。他家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父亲和祖父都曾朝拜过麦加。明政府派兵攻入云南后,郑和被带回皇宫当太监,不久明太祖朱元璋又把他赐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下列基础知识: 和亲政策汉武帝张骞出使西域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西域都护丝绸之路二、要求学生认识: 1 汉武帝对匈奴的正义战争,是在经济发展,政权巩固和军事力量强大的基础上取得的。战争胜利的结果,使西汉北部得到安定,生产得到发展,并沟通了汉和西域的道路。 2 张骞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的设置,加强了汉和西域各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  相似文献   

16.
问题解答     
问:晁衡在中日文化交流上的事迹怎样? 答:晁衡是唐玄宗时候由日本来到中国的著名中日文化交流使者。原名叫阿倍仲麻吕,生于公元698年(一说701年)。晁衡生活在日本古代文化繁荣的奈良时代,他的家乡又恰好在文化中心奈良市的附近,因此晁衡自幼就大量接触了从中国传去的先进文  相似文献   

17.
生死之间     
查理大帝曾派使者出使君士坦丁堡。国王设宴接待,但他们有一风俗:国王筵席上的宾客都不得把吃过的肉肴(yáo)翻转过来,他只能吃摆在眼前的菜肴的上面那部分。使者的面前是一盘上面覆有香料的河鱼。他根本不晓得这种风俗,一会儿就把鱼翻转过来,于是全部权贵起身喊道:"陛(bì)下,您遭到了侮辱,在您以前从来未曾有过一  相似文献   

18.
历史课像演戏一样过瘾在一片欢呼声中,《班超出使西域》现代版历史剧开演了。班超和匈奴使者走上了讲台。他们穿的可是现代的装束噢,扮演班超的邓光远一身白衬衫白长裤,文质彬彬充满书卷气,扮演匈奴使者的韩柯一身黑衣黑裤,盛气凌人。两人在台上跨步一亮相,倒也有板有眼三分形似七分神似。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是在教育的比较中诞生的一个科学概念,是比较教育学中的一个术语。从国外教育史考察,比较教育研究在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Xenophon)的《波斯王赛勒斯传记》中就曾有过关于波斯和希腊教育目的与结构对比的记载。以后,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这种比较的研究时有所见。中世纪,突尼斯学者卡尔巴比较研究过东方穆斯林文化和西方文化;日本从七世纪起就开始派遣使者来我国学习典章制度和文  相似文献   

20.
说明据《宋史》记载,德佑二年(公元1278年)正月二十日,文天祥出使元营。时元军已进抵临安城北三十里之皋亭山。文天祥被驱北行,至瓜洲,于二月的最后一天的夜晚自元军中逃出。瓜洲在扬州以南四十里江滨,与京口隔江相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