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如今,茶饮店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熙来攘往的人群难免不被鲜艳多彩的店招和五花八门的饮品所吸引。众多饮品中,奶茶必定是不二主角,无论是炎炎夏日里的一杯冰镇港式奶茶,还是在寒冬腊月里的一杯暖暖的珍珠奶茶,都是小伙伴们的心头爱。可是,随着茶饮店在各大城市遍地开花,对各种饮品的质疑之声也不绝于耳,尤其是喝奶茶不利于健康的说法在许多吃货们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奶茶,我们究竟对它了解多少?它到底能喝还是不能喝?道听途说来的消息不可信,科学才是判断是非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酷似科幻电影里的机械声音,一台外形十分拉风的“坦克”缓缓开出了实验室。它用均匀的速度安静地行进到指定区域,炮管和车身稍稍调整后,突然“砰”的一声,远处有一阵烟尘冒出,“击中目标了!”几名围坐在实验室控制台前的青年爆发出了久久不息的欢呼。  相似文献   

3.
夏天,我最喜欢喝雪碧了。最近几天实在太热了,喝了雪碧还是不过瘾,我恨不得钻到冰库里去呢!嘿嘿,昨天我北着爸爸把一瓶雪碧藏到了冰箱的冷冻柜里。这不,一瓶冒着白烟的冻雪碧“出炉”了。哇,好冷啊!摸上去硬梆梆的,我连忙把它当作“降温器”,在手臂上滚来滚去,一会儿冻雪碧就有  相似文献   

4.
一团漆黑有一个时期,在人门的心目中,认为地球上的一切都被鬼神所统治着。科学的明灯照亮了人们的心,鬼神的世界渐渐地愈来愈小了,只好退缩到天上和地下,那里都是人门暂时还无法去到的地方,那里是“玉皇大帝”和“阎罗王”统治的场所。慢慢“天上”这块禁区也被气球、望远镜、飞机、火箭、人造卫星……许多科学工具打开了。然而,我们的脚底下在相当时期内还是一团漆黑。固然相信“阎罗王”的人愈来愈少了,可是地下深处的情况还没有弄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5.
在充满声音的自然界里,动物也是各种声音的发祥地。昆虫不仅是唱歌的娇子,它们中有的还具有接收声音的精妙结构。鸟类和兽类大多有不同的“语言”。这些动物在觅食、求偶、哺育、警戒、逃避、战斗或所谓的“社会性”活动等行为中,都应用不同特征的声信号,通常称之为动物的声行为。这不仅  相似文献   

6.
寒假里的一天.我在家看电视。看着看着,觉得口渴了.就从热水瓶里倒出了一杯开水,并随手把瓶塞塞上。突然瓶塞“嘣”的一声跳了起来.吓了我一跳。不过我觉得挺有趣,于是又倒了一大杯水,轻轻地把瓶塞塞上,果然又“嘣”地跳了一下.只是比刚才的声音小了点.跳得低了些。嘿嘿,有趣!以前我怎么没发现呢?  相似文献   

7.
流动的马路     
2102年元月的一个早晨,室外气温很低,我起床洗漱之后,坐在沙发上喝着早茶。墙上电视机里传来女播音员低沉而又委婉的声音:“世界上最后一口油井——中国新疆2101号油井已于昨日晚些时候停止喷油。这宣告着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听着电视的播音,我想:石油短缺几十年,到今天终于彻底结束了。庆幸的是,我们早在十几年前就找到了新能源,否则就要在黑暗和寒冷中度日。  相似文献   

8.
如果你一个人孤独地游荡在无边无际的深山空谷,无助地高喊“有人吗?”听着自己的声音在旷野里回响,你是不是渴望远处什么地方,有人回应一声?  相似文献   

9.
所谓变声期是指一个人在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是咽喉在短时期内急剧长大而引起的一种生理现象,一般在12~16岁之间变声。由于儿童时喉头、声带都比成人小,只相当于成人的一半左右,发声器官也比较脆弱,男女的声音差异不明显。到了青春期,人长大了,身体的各个方面迅速发育,喉部在外形和机能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发声器官迅速生长发育与变化,从而引起明显的声音变化,这种生理的发育及声音的变化,在生理学上就称之为“变声期”。声音是人们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一种“身份证”,当它从人们的身体里呈现出来的时候,它就向世界展示着关于人们的一切。声带是世界上最值钱的“乐器”,因为珠圆玉润的歌喉给人的感染力是任何乐器都望尘莫及的。嗓音好,是块宝;嗓音坏,事业败。嗓音是人体最基本的生理功能。因此,在变声期保护好嗓子就显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无声飞机     
兰心 《知识窗》2007,(1):54-55
飞机起飞和降落时的声音震耳欲聋,机场附近的居民经常抱怨噪音扰民。如今美国和英国专家正在合作开发一种“无声飞机”,以解决飞机噪音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到处是声响,风声、雨声、车马声……离开声音的世界几乎不可想象。声音,也是促使发明创造者登上发明殿堂的“秘诀”。  相似文献   

12.
“妈妈,那个飞机长羽毛!”街道上的平静被一个小姑娘的声音打破了。小姑娘指着天空中一个正在迎风滑翔的大家伙。那个像小型飞机一样的东西飞得并不高,“机翼”会像翅膀一样扇动,而且还有嘴有眼,背  相似文献   

13.
丁胜 《知识窗》2001,(2):19
1910年11月,美国东海岸的一处海湾里,轻巡洋舰“伯明翰“号静静地停泊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令人不解的是,它一停就是好多天.在这些天里,舰上的士兵似乎特别忙碌,往返于舰上的运输小艇的机器声响个不停,甲板上传来的敲打声不绝于耳.准备起锚出海吗?不,水兵们正在做一件震撼世界、影响深远的大事.这件事,在当时的一般人眼里看来仅仅是一种“冒险“,而它的意义则一直影响到今天乃至遥远的将来:他们正在进行一次大胆的试验--让飞机从军舰上起飞.……  相似文献   

14.
現代飞机上裝有許多無綫电裝置,有通訊用的,有領航用的,还有执行特种任务用的。飞机上有了这些装置,就等于長了敏銳的眼睛和耳朵。它們使飞行員能听見远在数千里以外的声音,能透过濃霧、密云和黑暗,看到人眼所看不見的目标,还能在复杂的气象和飞行条件下分辨出东南西北来。它們大大地武裝了飞行員的感觉器官。飞机通訊电台,是飞行員的“順風耳”。現代飞机上的通訊电台能够收听到1,000—1,500千米远,要比傳說中的“順風耳”还要远好几倍!  相似文献   

15.
唐朝大诗人李白有两句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之水是天上来的吗?是的。 从本质上说,黄河、长江乃至所有江河湖海中的水,以及地面上、土壤里的水都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黄河源头的水是从青海巴颜喀拉山上流下来的。山上常年有冰雪,冰雪融化成水流下了山。  相似文献   

16.
<正>中医门诊实录“朱医生,请问一下,阿胶珠怎么吃呀?包装上写着烊化兑服是什么意思?”患者问。“阿胶珠是用开水或者药汁冲开融化后服用的。”我说。“那每天喝几次?每次喝多少?放在药里喝,还是单独喝?是空腹喝,还是饭后喝?它和一块块的阿胶有什么不一样?”患者追问。“你以前可能没有接触过阿胶珠,我来详细地讲一讲。”我说。阿胶珠阿胶珠顾名思义就是阿胶,只不过是阿胶的另一种炮制品。与我们固有印象里的一块块的阿胶不同,阿胶珠是小圆球形状的。既然已经有了阿胶,那为什么还要有阿胶珠呢?原因有两个。  相似文献   

17.
售票处无人。自动广播里传来这样的声音:某航100001航班,目的地北京,票价5元,不找零,月票请出示。先买票的乘客请往里走,2号大厅候机……安检人声嘈杂。有人扛着蛇皮袋,有人拎着活鸡活鸭,安检人员满头大汗:“你这可得补票,超重了。”“凭什么呀?上次背两麻袋土豆都让我过去了!”另一个乘客凑过来:“来来来,哥儿们,抽根烟,我这批活鸡不麻烦你,客舱里摆不下,你帮我绑飞机翅膀上得了,反正它们自己也能飞,不浪费飞机的动力……”登机空姐小丽挥着小旗,拿着扩音器:“都别挤,排好队……你,你票呢?怎么没买票就上来了?罚10元!什么,你是王机长他老舅…  相似文献   

18.
尽管在20世纪以前,人们还没有开展对水下声音的科学研究,但水下声音的存在早已为人们所知。南太平洋和西非的原始渔民采用自己发明的方法,只要将耳朵紧贴桨柄,水下声音产生的振动就能传递到木头上,被人耳听到。直到20世纪40年代以后“,静寂的”海洋世界里的动物们可以用叫声传递信息这一事实才广为科学家们接受。水下声音只所以这么长时间都没有被发现,主要是水面所造成的障碍:空气振动产生的声波碰到水面时,99%的声音不是被反射,就是被吸收;水下声波的振动也同样被“囚禁”了。轻装潜水员几乎听不到经由耳朵里残留的空气所传递的水下声音。…  相似文献   

19.
陈孝荣 《科教文汇》2011,(23):I0001-I0001
鄂西那块地方,天上的白云都嫉妒得红了眼。因为清江的美丽让天上的白云和蓝天都失去了光彩。清江从鄂西深山里一路悠悠地走来,不仅带动了群山的热情,而且把沿江两岸的文明一次次地刷新了。单说那荡在江上的浆声,声声轻柔,声声优雅。  相似文献   

20.
有“情节”的广告格外引人关注。 不信,这就给您介绍三个。 其一。有只蚂蚁,正站在一块巨石上做远望状,突然,他的望远镜中出现了一个特写镜头——是蕃茄酱!他于是兴奋地喊了一声:“目标找到了!”随着这喊声,蚂蚁们立刻排起整齐的队伍,并扛起一块大面包“一二一、一二一”地出发,而一旦把面包抬到了蕃茄酱跟前,也就立刻推倒瓶子,让瓶子里蕃茄酱乖乖地流到了面包上! 其二。一只蹒跚而来的鸭子,走累了,渴了,便东张西望,她发现路边有只标有××字样的啤酒桶,就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推倒啤酒桶,“咕咚咕咚”的喝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