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进而使学生形成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本文中笔者将简单谈谈开展探究性阅读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靳立芳 《新疆教育》2013,(5):136-13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体验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篇章阅读实践,重点在于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课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读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读",即进行阅读策略培训,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必须启迪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G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可见,现代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考现代文阅读旨在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以及初步的欣赏和评价能力。考生如果要在阅读理解上拿到好成绩,提高正确答题的命中率,就要在现代文阅读解题时掌握“三准”,即准确理解、准确定位和准确表述。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篇章阅读实践,重点在于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课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读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读”,即进行阅读策略培训,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阅读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与评价,提高学生主体的参与度。批注式阅读就是运用简洁精练的书面语言或符号在读物的空白处作注释、写评语、留标记,对文本文字进行解释、品评。批注式阅读教学培养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重塑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8.
王娟 《宁夏教育》2007,(2):43-44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抓好阅读教学,采取有效的阅读策略,加强阅读实践,拓宽阅读思维空间,为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能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李艳 《文学教育(上)》2010,(16):118-118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欣赏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创设文本情境,以。品读”悟情悟理;借助问题探究,以“辨读”欣赏评价;开展合作学习,以“创读”拓展思维。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以阅读为基本手段,以培养基本的阅读能力(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探究性阅读能力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训练中应积极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走进文本,读品结合,进行个性感知、个性理解、个性体验与个性欣赏.使学生真正发挥出个性优势,彰显、培养阅读个性,从而提高感受、理解与欣赏的能力,有效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刘耀斌 《现代语文》2014,(8):136-138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PISA阅读素养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运用、反思和参与的能力"。重点测试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下提取信息、解释文本、反思与评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毋霞 《考试周刊》2011,(72):68-68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以及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但是反思现在的阅读教学中,没有从根本上摒除旧的教学理念,文章阅读法仍占统治地位,即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只有引导学生对作品自主探究。在学生自主感受、自主理解、自主鉴赏的阅读过程中,阅读能力才得以锻炼、促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由此可见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然而,阅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往往被忽视。因此,语文老师要改变传统观念,加强阅读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体会、欣赏与评价往往众口一词,其思维的角度、语言的表达惊人的相似。新课程背景下,强调阅读个性化,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阅读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获得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是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技巧,培养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关键。阅读能力不是天生就具备的,它是通过科学的,一定量的训练逐渐形成的。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训练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等能力,提升学生在破解阅读题时的感知、理解、分析、归纳等能力,以实现顺利解题并提高准确性。本文重点阐述如何对学生在破解有关辨读能力、解说能力、概括能力、品析能力等类别的阅读题时进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20.
叶春旭 《教师》2011,(9):79-79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