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历史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能力。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落实,历史阅读教学对增强人文意识,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提高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的阅读能力尤为重要,基于此,文章从历史阅读教学角度着手,阐述了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探讨了历史课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以及对提升历史学科教学效果的重要意义,供教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增产 《教书育人》2007,(12):36-37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社会的能力 许多学生在学习了历史之后,常常不能从历史的本质看待中国的现实,而是从历史的表象来分析现实,这无疑是舍本逐末,不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3.
<正>历史解释素养在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居于重要地位,它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历史方法、历史思维乃至价值观的综合检阅,是学生形成自己对历史的看法的标志。目前,学界对于如何培育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讨论非常热烈,但是从心理史学角度探讨这一问题的论文还比较少见,因而本文特地从这方面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复习得法 事半功倍——与初三学生谈历史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熟记、灵活运用历史知识是检测学生学习历史水平的三个基本标准,这三个标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既注重了对学生知识的培养,也注重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从2010年开始,泰州市中考历史由开卷改为闭卷,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得理想的复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可作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5.
《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出,历史教育要“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对历史教学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一线历史教师在新一轮课改中进行了各种探索,摸索从应试教育、学生死记硬背常识性标准答案向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开放性课堂转变。后者强调的是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散性思维的激发、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及师生积极互动。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历史教育功能的深入挖掘,课堂教学目标不断更新和完善。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的《历史课程标准》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整体上降低历史课程的难度,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历史课堂中进行自己的探索。《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对“过程与方法”做了这样的阐述:“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即历史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超越这个过程是不能达到教学要求的。…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实施历史素质教育的立足点,是历史教学能力培养的最高层次。具备了较强的历史思维能力,可以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进行正确分析和评价,对历史发展进程及其规律做到准确认识和把握,进而能以史为鉴,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对未来作出科学预测。历史思维是一般思维活动与历史学科特有的思维活动的融合,是实现由对历史的感知上升为理性认识,并揭示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多视角看待事物并作出判断、选择,提出自…  相似文献   

8.
高中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荣辱观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教学不仅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且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如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作为牧区历史教师,必须从牧区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贯彻七环节教学法,从每一个环节抓起,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达到爱国主义教育和荣辱观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显特点是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在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入手,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任何历史事件都能从丰富详实的历史材料中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达到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闫红霞 《河南教育》2007,(12):40-40
昨天是今天的历史,明天是今天的创造。历史课特殊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不仅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而且要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本期三位老师的文章从不同方面对历史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相信会对广大教师有所启迪。[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眼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形势历史教学的飞速发展.以理论联系实际为依据,以更新教育观念,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宗旨.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历史教学与现实结合.以增强教学活力的观点。历史教学与时政热点相结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教学与新时期的国家方针政策相结合。可加深学生对现行政策的正确理解;历史教学与学生素质教育相结合,可以突出人本观念:历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可有助于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历史教学与学生周边环境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科的无穷魅力。文章从一个侧面较好地提出了历史教学的技巧。  相似文献   

12.
梁燕 《甘肃教育》2009,(8):61-61
历史课外活动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阔学生视野,能使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在实际活动中得到运用和提高,并能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历史课外活动的开展步履维艰:要么虎头蛇尾,要么半途而废,有时甚至干脆放弃。诸如此类现象,不但未能发挥出历史课外活动的优势,而且还影响了历史教学工作的实效。针对这种情况,我对中学历史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进行了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3.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随着全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的推行,活动课走进了学生中间。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性教学观念,给予了学生感受和认识历史的有趣活动环境,让历史课堂增添了活力,成为新课程教学中一朵绚丽多姿的奇葩。下面笔者就如何上好活动课淡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中学历史二期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而在历史探究学习方面,拥有史料证据意识无论从历史学本身的要求还是从当代历史教育的培养目标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但中学历史学科学生史料证据意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忽视史料证据来源和可靠性、缺乏甄别运用史料证据的能力。因此要重视对学生的史料证据意识教育,文章对此提出了一些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5.
学生提出了“刁钻”的问题,让老师“晕菜”,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是课程改革的成果,也是对我们老师专业素质与理论水平进一步挑战。 其实,学生从现实出发来假设历史是很正常的,这正说明了历史教育的重要性,说明了我们不仅应当让学生知道课本的分析及其结论,更应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课程,帮助他们学习如何正确地认识历史的思想方法,从当时的历史情境出发引导学生能够辩正地分析自己提出的历史假设。就这个讨论而言,历史老师应该在肯定与鼓励学生思考方式的积极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使他们懂得不同时代的人及其所处的环境是不同的,因而各自所能及其可以施展才能的舞台也是不同的,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从心理学角度看,记忆是一个人所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脑积累经验的功能表现。由于小学生受思维能力发展水平的限制,知识面狭窄,记忆方法差,加之缺乏对学习历史知识重要意义的理解,尤其历史年代抽象枯燥,这就给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带来一定的困难。要使学生较好掌握历史知识,必须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强化记忆品质,教给记忆方法。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根据本学科特点,遵循儿童记忆规律,改进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笔者经过几年的历史教学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  相似文献   

17.
如果要说当前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的话,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我首先想到的是对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影响。从学生的角度看,现实中的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等现象,虽然不像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那样严重,但毕竟发生在他们的身边,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毫无疑问,这场危机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一个难点,尤其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由于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所限.要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就更难了。他们除了从教材中接触一些历史人物外.更多的是从电影、电视剧和文学作品中接触,而这些文艺作品对历史人物的诠释.往往会给学生造成错误的概念,从而影响他们公正、客观地对历史人物进行认识、评价。所以,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重视这一点,因为我们的历史教育本身所肩负的一项重任就是让学生明辨  相似文献   

19.
意大利学者克罗齐说过:“历史是生活的教师”。它对学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信仰、观念、精神、智慧和思维能力上,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历史课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人文意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根据教育部对北京2017位学生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学生对15门课程的喜欢程度上,历史排名倒数第二,同时还位居“枯燥、没有意思的课”的前列。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感受,以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这一特定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着重从学生自身以外的诸多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因素入手,从家庭、学校、教师等方面,具体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行了现状调查与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策略,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给予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李武红 《甘肃教育》2003,(12):28-28
从小学进人中学,历史学科也就开始伴随着每个学生,但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历史课不感兴趣。其主要原因是,历史学科是“副科”.地位比不上会考科目,这就导致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原动力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