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父母是孩子心灵、人格定位等角度出发,阐述了家庭教育在社会大教育中影响之大,提出父母必须采用恰当的教养方式,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社会栋梁。  相似文献   

2.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提出后,"二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通过访谈与观察发现,经济落后,外出务工人员众多的农村地区,伴随生养二孩出现了家庭收入减少,孩子发展受阻;父母外出务工,隔代教育盛行;母亲精力有限,易疏忽细节;大孩被迫分享,心生焦虑与嫉妒;大孩处处忍让,依然受责备;家长为减轻负担,大孩被放任自流;将孩子进行比较,产生偏爱心理;父母偏爱孩子,影响孩子心理和情谊等问题。面对诸多挑战,农村父母应审慎决定何时生养二孩;以父母照看为主,祖辈帮助为辅;对待孩子公平公正,给予大孩安全感和平等感;引导孩子共同发展;时刻警惕周围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有些孩子,缠人、闹事、小题大做,占用了大人们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被称为“难缠”孩子。他们的“难缠”行为往往会让父母大为恼火,父母不光是嫌孩子缠住自己,更担心的是孩子独立性太差,将来难以适应社会生活。面对这样的孩子,在照顾他们生活的同时,父母要怎样做才能让他们的心理逐渐自立起来,让父母从被“缠”的状态里解脱出来呢?  相似文献   

4.
周质强 《教师》2013,(28):15-15
目前,社会上许多老人充当起带孩子的主力军,究其原因有多种:①年轻父母工作压力大,事业心强,无时间、精力顾及孩子的教育和抚养。②80后、90后父母多是独生子女,自我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现在初为人父母,更是没有独立教育抚养孩子的能力。③家政服务不健全,难以请到合适的保姆。④全职母亲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得不到重视,"相夫教子"优良文化传统的淡化,将教育抚养儿女作为个人家庭的事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的社会氛围没有形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构建学校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了父母参与与初中生社会行为发展(亲社会行为和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性别、父母受教育水平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第一,父母参与会影响初中生的社会行为发展水平,基于家庭和基于学校的父母参与在总体上都能显著提升初中生的亲社会行为发展水平,而只有基于家庭的父母参与在总体上能显著抑制初中生的问题行为发展水平;第二,父母参与对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提升效应和问题行为的抑制效应在男生群体中更为明显;第三,父母参与对初中生亲社会行为发展水平的提升效应在不同受教育水平父母群体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且父母参与对初中生问题行为发展水平的抑制效应也并未一致地表现出在高受教育水平父母群体中更为优越。研究发现对更好地激发父母参与行为的积极作用具有丰富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内的人口流动性大,导致部分儿童留在农村,没有父母的陪伴,从小缺少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关爱,这不仅不利于儿童与父母间的关系,也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如果任由其发展,将会严重影响到儿童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学校中留守儿童的家校沟通工作做一个简单的讨论,以求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采用羞怯量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522名初中生进行测量,考察父母教养方式、生活事件、领悟社会支持与羞怯的关系,并探讨生活事件、领悟社会支持是否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羞怯之间起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羞怯、生活事件、领悟社会支持之间两两相关显著;(2)父母教养方式可以显著预测初中生的羞怯水平,即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能直接负向预测初中生羞怯水平,消极父母教养方式能正向预测初中生羞怯水平;(3)生活事件和领悟社会支持在父母(消极和积极)教养方式与羞怯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蕾 《吉林教育》2000,(11):23-23
目前,由于市场经济的大浪潮席卷整个社会,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致使一大批离异子女应运而生,离异子女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父母离异,给子女造成的伤害日益严重。而且给学校的教育带来难度。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所遇到的特殊困难。统筹城乡教育大背景下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因素包括政府、社会、学校、父母和孩子等诸多因素,但在整个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父母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农民工父母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对子女的良好教育。父母的责任主要体现在要坚定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观念、外出务工的父母要切实担负起家庭教育责任、给孩子营造相对固定和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以自身在生活和工作上的良好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54名孤独症儿童的父亲或母亲进行测量,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社会支持与焦虑的关系。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社会支持与常模无显著差异,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在社会支持各维度上的得分也无显著差异;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国内常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父母焦虑水平无显著差异;孤独症儿童父母社会支持与焦虑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发展转型时期所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在他们的家庭中,父母双方或一方是缺失的。留守儿童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所以他们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在学校工作中发现,更多的家长只是重视孩子文化知识的获得,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要和成长需要。我校心理辅导室知心姐姐对小学六年级305名学生做了一项调查,共收回信件226封。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方式不理想,而父母很少有时间坐下来和孩子谈心、交流,甚至没有沟通,以强迫的方式让孩子接受自己的安排,孩子心理压力大;孩子学习压力大,负担重,学习成为孩子的唯一任务,而父母也只是关注成绩,而不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和想法,剥夺孩子的个人爱好,造成孩…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父母拒绝与青少年疏离感的关系,及情绪智力、社会支持在父母拒绝和青少年疏离感间的内在作用机制,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情绪智力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26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父母拒绝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疏离感;情绪智力在父母拒绝与青少年疏离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中介模型的直接路径和前半段路径上起调节作用,当社会支持水平较高时,父母拒绝对情绪智力的负向预测作用和对疏离感的正向预测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32名小学3、4、5年级学生的同伴接纳、社会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相互关系的问卷调查发现,儿童表现出的攻击行为越少,亲社会行为越多,则同伴接纳越高;儿童的同伴接纳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没有关系;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社会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积极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5.
李莎 《福建教育》2010,(7):51-52
随着社会的进步,竞争压力的增大,以及中国特有的独生子女现象,年轻的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希望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于是,早期教育的被重视程度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16.
近十几年来,青少年似乎背上了不懂得感恩父母的"恶名",人们纷纷谈论和呼吁要对青少年进行感恩父母的教育,似乎忘记了基于血缘的对父母的感激敬爱是人的本能."父子之道,天性也"(《孝经》).即使婴儿在父母的照顾下也会表现出快乐亲近的反应,为何当某些青少年逐渐长大后,反而不懂得感恩父母了呢?什么原因导致了当今某些青少年不懂得感恩父母?在本文中,笔者试图证明,当今某些青少年不懂得感恩父母,与社会急剧变迁导致的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失范密切相关.除非能够在家庭生活与感恩父母的教育中探索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重建合理合情的新家庭伦理规范,并以此引导和规范人们的家庭伦理生活,否则家庭感恩教育不会取得多大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期望是一个人对事物或目标的寄托或希望。期望的力度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认识和思维。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深厚的,真挚的,充满爱的成份,一直追随着子女,陪伴着父母的一生。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有层次的。生理性的期望,是父母的一种本能,比如希望孩子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等。社会性的期望,就是父母希望孩子能立足于社会,同时也能被社会所承认,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那么,父母怎样利  相似文献   

18.
现今有些学生感受不到父母深沉的爱,不理解父母,甚至讨厌父母的“唠叨”,心中只有自己,不知爱别人,孝敬感恩父母的意识缺失.对此,可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分析探讨青少年孝敬父母意识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以培养青少年学会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他人,做一个有德行的、人格健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19.
赵馨 《考试周刊》2010,(30):216-217
平时在和朋友的交谈中,我发现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大多是娇生惯养,一些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和不关心他人、自私自利的品性,有的孩子还经常对父母大呼大叫,无故发脾气,丝毫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对父母所做的一切都视而不见,使父母很伤心。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这究竟是怎么了?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孩子们却不知先哲们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只有做了父母才知道做父母的辛苦、劳累.对孩子无私奉献的心甘情愿,把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掉了的小心翼翼。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一切只有等孩子们做了父母才能深切地体会到,但到那时却为时已晚。  相似文献   

20.
影响家庭教养方式的因素主要来源于社会背景、家庭背景和幼儿特征这三方面。社会背景包括时代变迁和文化差异;家庭背景包括父母的教育观念,父母对幼儿的情感态度,家庭结构的变化,父母的外在条件和行为表现;幼儿特征包括幼儿特质和幼儿对待父母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