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爱孩子. 我之所爱,不是狭隘的.它不仅指爱自己的孩子,所有在阳光下走过的孩子,在雨中奔跑的孩子,我都喜欢.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吴江市实验小学幼儿园创办于1911年,悠久的办园历史,为幼儿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幼儿园在传承和发扬的基础上凝练成"爱德、求真"的教育思想。"爱德"指培养孩子乐于关爱他人,亲近社会,促进孩子与社会的和谐,使孩子在“爱”的教育中求得全面发展。“求真”指培养孩子乐于探究,亲近自然,促进孩子与自然的和谐,使孩子在“真”的教育中求得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喜欢与爱     
有人问上帝,喜欢与爱有什么不同呢?上帝指了指一个孩子,只见孩子站在花前,久久不肯离开,最后,孩子被花的美丽所迷醉,不由伸出了手,把花摘了下来。上帝说,这就是喜欢。接着,上帝指了指另一边的一个孩子,只见孩子满头是汗  相似文献   

4.
张亚凌 《家长》2009,(5):42-42
“……如果,爱是指父母共同对孩子的爱,那么我拥有爱的二分之一;如果爱,是指引导孩子走向未来的神奇力量,我很幸运地拥有百分之百……”  相似文献   

5.
做品格学校目的是在教学中渗透德、智、爱、新、精来引导孩子——青岛白珊学校校长姜瑜记者:白珊学校注重哪些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姜瑜:我们注重的价值观可以概括为:德、智、爱、新、精。德,是指品德;智,是指学业;爱,小班教学,让孩子得到爱,同时学会自爱和关爱他人;新,创新精神,包括老师在品格教育思想、方法上的创新;精,老师在教  相似文献   

6.
糊涂的爱     
人类的无私之爱在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中体现得最为鲜明,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这种无私的爱却常常结出苫涩的果实,令他们深感痛心和失望。细品这些家长对孩子的爱,不难发现他们的爱走入了误区,是糊涂的爱。那么这种糊涂的爱具有哪些特征呢?1.爱的狭隘性爱的狭隘性主要是指家长的爱只投射在孩子身上,而排斥其他人。将爱聚焦于孩子身上的情况在许多家庭中部不同程度地存在,尤其在许多女性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有的母亲乘车时为孩子抢位子,而置  相似文献   

7.
张亚凌 《家长》2011,(6):14-15
"……如果爱,是指父母对孩子共同的爱,那么,我拥有爱的二分之一;如果爱,是指引导孩子走向未来的神奇力量,我很幸运地拥有百分之百的力量……"这是儿子9岁时一篇作文的开头.  相似文献   

8.
分享阅读,也译为“大书阅读”,主要指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以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习惯,发展他们基本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目的,成年人和儿童共同阅读一本书的类似游戏活动。分享阅读过程是一个让孩子感受爱、享受爱的过程,它之所以被称为“享受”,既是让孩子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也是让孩子享受到成人的爱,而且这种享受是由成人和孩子一起阅读、...  相似文献   

9.
正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毋庸置疑,可是怎样智慧地爱孩子才能滋养孩子的心灵成长呢?首先要从接纳开始,接纳是指接纳儿童本人,接纳他的感受、个性、想法,并给予儿童尊重和关注。接纳是孩子成长和培养自信的最佳土壤,接纳使爱变得恒定。而接纳是从童年开始建立起来的,父母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孩子才会接纳自己,转而接纳他人。父母如何看待接纳,直接影响亲子互动模式,进而影响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高效课堂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的课堂。目前的高中生喜欢个人独立,但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渴求友谊,却不善于合作。针对学生特点,怎样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笔者凭借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策略。一、热爱每位学生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没有爱就不可能有教育。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只有爱学生,打开学生渴求语文知识的心扉,才能构建高效语文课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89):168-169
<正>"亲其师,信其道"是中国的一句古训,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是教育学生爱自己的老师,要主动和老师亲近,只有亲近、喜爱老师,才能对老师所讲的道理、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笃信不疑,潜心研习。从我的角度看,则是指教师爱学生,是一种责任,是搞好教育的出发点,教师的教育教学必须从热爱学生开始。正如前苏联伟大的理论家、教育家捷尔任斯基所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孩子爱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从教  相似文献   

12.
赞科大曾把后进生比作"难看的孩子",他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通常意义上的"后进生"是指在品德、思想和行为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或学习成绩与普通学生差距较大的学生.有时也称"问题学生"或"落后生".  相似文献   

13.
美国儿科权威詹姆斯博士曾说:“处处为孩子包办代替,让孩子从小失去了自理能力,这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而如今,孩子成为每个家庭的核心,许多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  相似文献   

14.
高尔基曾说,爱孩子是母鸡都可做到的事,但亲子之情终归不能等同于动物的本能,它是人类高尚情感的自然流露,应受到理性的约束和控制。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最终结出了苦涩的果实,令他们深感痛心和失望。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家庭教育中深入探讨理性的爱对推进幼儿素质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家庭教育中非理智的爱,也即“糊涂的爱”,大致呈现出如下特点:第一,爱的狭隘性。主要指家长的爱只投射在孩子身上,而排斥其他人和事物;第二,爱的盲目性。没有教育意义的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爱,…  相似文献   

15.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在教育中,我们应当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思想,带着平等、真挚、耐心的爱去教育孩子。同时,由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在家娇生惯养,只会接受爱,却不懂得付出爱,所以在"爱的教育"中教育孩子学会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教育中爱孩子、教育孩子学会爱,唯有两点都做到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相似文献   

16.
焦阳 《母婴世界》2008,(11):95-97
所谓育儿公德,是指在确保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你的育儿行为对周围人和环境的影响。注重育儿公德。对父母而言。不仅是对他人,也是对自己和孩子的一种爱与尊重。  相似文献   

17.
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爱就像是杠杆,让我们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师爱呢?本文认为以尊重为前提,时时关怀、信任、鼓励孩子,严中有爱,宽容而不纵容,让孩子在爱的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8.
邓皓 《师道》2002,(12):56
我爱孩子。我之所爱,不是狭隘的。不仅仅是指爱我的儿子。所有在阳光下走过的孩子,在雨中奔跑的孩子,我都喜欢。我爱孩子有10条理由。第一,孩子漂亮。常常听到一些人说,谁家的孩子真漂亮!也听到有人说,谁家的孩子聪明极了,可惜不怎么漂亮。我就惊讶:有不漂亮的孩子么?成熟的女人和男人我们以是否温顺柔婉或阳刚冷峻甄别他们是否漂亮,但所有的孩子脸都像花儿般灿烂,心像水晶般纯洁,你眼里那个不漂亮的孩子,在他的父母眼里是惟一的天使。第二,孩子透明。能让你放下面具和心灵防备。大人的心时时在得失之间权衡着,纵使快乐也…  相似文献   

19.
刘钟妍 《考试周刊》2011,(62):230-231
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爱,用爱来感化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目前,职业中专的学生成绩较差,缺乏上进心,难于管理,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并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呢?这是每位班主任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爱的“心”从未变过。而爱的年轮和我们年龄一样在增长着。正是我们的爱,孩子从襁褓婴儿成长为可爱的少男少女;正是我们的爱,孩子从蹒跚学步成长为茁壮的运动健儿;正是我们的爱,孩子从咿呀学语成长为朝气蓬勃的读书郎……我们的爱不止,孩子的成长不止。然而,在孩子成长的各阶段中,我们到底该怎样爱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