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当今的数学总是把火热的思考变成冰冷的美丽。”当数学的表达以纯粹的形式化为“美丽”时,数学发展的原始动力、社会背景、创新思想,统统被淹没在逻辑的海洋里。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教学需要把“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恢复活跃的、火热的数学思考。  相似文献   

2.
职业中专数学教学的关键还是“怎样认识数学”的问题,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说:“希望数学教学能够把数学教科书上冰冷的美丽恢复为火热的思考.”1职业中专的数学该教什么?面对职专学生学数学,我们教师首先要问“教什么”,亦即“教学生学什么”和“教学生怎么学”.目前职业中专数学课的教学方  相似文献   

3.
谢元华 《考试周刊》2009,(21):45-45
弗赖登塔尔称数学是“冰冷的美丽”,这是因为数学教学内容都是经过抽象以后的“形象化”材料。但正是因为数学教学内容的这一特点,大多数学生只感受到数学的“冰冷”,却无法领略它的“美丽”,从而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徐斌 《福建教育》2007,(7):101-102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劫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虽然数学的表达方式是形式化的,但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数学应该是作为教育形态的数学而不是学术形态的数学,应该把“冰冷”的美丽转化为“火热”的思考。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巧妙地利用动手操作等直观手段,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的东西,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到数学是简单的,是美丽的,是鲜活的,是富有情趣的。  相似文献   

5.
数学具有两重性——火热的思考和冰冷的美丽。数学教育应该把教科书上数学的学术形态化为学生易接受的形式,数学的严谨呈现为"冰冷的美丽",数学的发现和理解却是"火热的思考"。本文以数列极限教学为例,对体现数学的两重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于许多中学生来说,学数学难,但又必须学.在学生眼里,数学是一个又一个公式、符号、定理、习题的堆积,它们是如此的抽象、散乱、遥远、不可琢磨,它们就像石塑一般——充满着理性精神的美却显得冰冷和生硬.数学本来就是这样,还是我们的数学教学使之然?翻看人类的数学思想史,在数学“冰冷的逻辑推理之中有一大堆生动的故事”,其“冰冷美丽”的外表下存在着“朴素而火热的思考”.作为数学教师,要想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们感受到它的火热,享受数学中生动的故事,就要把数学从学术形态“返璞归真”为数学的教育形态.  相似文献   

7.
总评 回味整个教学过程,每个教学环节都体现了一种新的数学教学理念。一、改编教材——演绎知识发展过程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材料,往往都是高度概括和抽象化的静态知识,而《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也就是要把“冰冷美丽”的学习材料回到“真实的情境”中,以便学生在解决“真实”的问题时,学会数学的思考,掌握学习的方法,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1 引言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指出:“兴趣是创设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也就成了中学数学课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但是,大量事实表明,不少教学趋向以“题海战术”的极端,学生记概念、背结论,使得火热的思考变成了冰冷的枯燥的形式化技巧.正如制定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位教授所说:“数学并不枯燥,是我们把它教枯燥了.不能再让孩子学得那么痛苦,要把数学的美丽还给他们.  相似文献   

9.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无穷小”是一个重要而学生又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教科书上展现的是其“冰冷美丽”的一面.本文通过让学生了解无穷小曲折的历史,追随历史的脚步、站在哲学的角度去准确地把握无穷小的概念,体会无穷小由有限向无限质的飞跃,看到无穷小的认识价值等四个层面,将“无穷小”那“火热的思考”的本质揭示出来,从而把数学的原始形态、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学校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学生的主动参与,就要改变以往把“火热的思维变成美丽冰冷的公式“的做法,变“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因此,课堂提问就显得至关重要.提问被运用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1.
书本上陈述的某些数学过程,是一种严密的学术形态,呈现出冰冷的美丽。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它们重新颠倒过来,使它们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形态呈现出来,即将冰冷的美丽变成火热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解析几何的题目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背景新颖,灵活多样,是“化冰冷的美丽为火热的思考”的题目,有很强的挑战性.笔者把一道解析几何习题引发的思考整理成文,现将过程简述如下,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3.
李丽  叶梦利 《四川教育》2009,(10):41-41
著名特级教师钱守旺说过,教材所呈现的是形式化的、冰冷的结果,教学如果从这些“冰冷”的形式开始,学生就不可能经历火热的数学思考过程。如何点燃和激起学生的火热思考并欣赏数学冰冷中的美丽,是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研究课题。我们认为,要让学生自觉地探索抽象的知识,离不开学生的情感参与,这是二者融合的润滑剂。也就是说,文本与生本动态平衡的支点,是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4.
我校提出“美丽大成幸福成长”的办学思想,并将建没“美丽学校”的重点落实到营造“美丽课堂”。“美丽课堂”追求的目标是“师生关系和喈,教师教学有方.学生学以致用,健康快乐成长”。我校以教学案的实施为载体营造“美丽课堂”,争做“美丽教师”,培养“美丽学生”。“教学案”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前概念.根据教学目标与自己所教学生的学情,把“教”案融入“学”案之中,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共用的教与学方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5.
华应龙老师执教的“孙子定理”的设计意图及课堂宴录在《小学青年教师》(2006.09)上发表后,引起了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共鸣”。华老师接受挑战,敢为人先.把数学名题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根据学科本身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进行切实有效的引领,把数学外在的“冰冷的美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火热的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一位老师在读讲《日月潭》后,按文后第三道练习题的要求,指导学生用“美丽”一词造句。第一步,出示一道题,进行口语训练: “日月潭( )非常美丽。”教者读题后,启发学生思考:括号内要说出日月潭“美丽”在什么地方。课文刚刚读讲结束,教者趁热打铁,设计了这道题让学生练习,学生思考片刻,运用了课文中的有关词语说: “日月潭四周的山林,倒映在潭里,非常美丽。”“日月潭一边象圆圆的太阳,一边象弯弯的月亮,非常美丽。”……第二步,教者板书“……美丽……”,因势利导,指导学生造句:“刚才大家把日  相似文献   

17.
钱芳艺 《考试周刊》2011,(60):225-225
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还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这是哲学家柏拉图的名言。确实,音乐课凭借其厚重的历史、真挚的情感、深邃的思想,滋润着学生们稚嫩的心田。在学校教学中,它应有着“美丽”的地位,音乐教育者应将追寻着这份美丽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怎样才能把一节音乐课上得“美丽”?我认为要把课上到学生们的心里,让学生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内心流淌出真挚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教学要不要模式 ?我想 ,回答应当是否定的。实践证明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任何模式都是短命的。因为它们把一篇篇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篇章主观的囿于某一种“型”、某一种“式” ;把一篇篇浸润着个性和激情的文字强硬的分成某几块、某几步。一个个模式 ,就像一条条美丽的枷锁 ,把语文禁锢得生机尽失 ,活力全无 ;一个个模式 ,就像一台台冰冷的切割机 ,把语文课切割得支离破碎 ,似是而非。于是语文就成了一条被风干的丝瓜 ,语文课也成了学生最不喜欢听的课。一、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违背了学理语文课堂教学 ,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自…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这样描述数学的表达形式:“没有一种数学的思想,以它被发现时的那个样子公开发表出来,一个问题被解决后,相应地发展为一种形式化技巧,结果把求解过程丢在一边,使得火热的发明变成冰冷的美丽.”  相似文献   

20.
张奠宙 《现代教学》2005,(12):18-18
我觉得数学有两种形态:教科书上的学术形态和教师采用的教育形态。学术形态比较严谨、简洁、形式化,属于“冰冷的美丽”。但是,教师如果只是把教科书上的严谨表述在课堂上重复说一遍,那就没有意思了。因此必须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让学生进行火热的思考。既然是火热的,就难免有激情,抓住了主要的“西瓜”,也难免会漏掉一些“芝麻”,弄得不大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