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慈善事业在社会领域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西方慈善事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尤其是温州慈善事业发展有着重要启示。借鉴西方慈善事业发展的经验,通过科学地引导慈善组织的发展,增强慈善组织独立性,宣传和弘扬社会慈善文化,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温州慈善事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近代宁波帮商人在事业有成后,积极投身于故乡的慈善事业。在从事慈善事业过程中,宁波帮非常注重组织化管理和慈善品牌的打造;重视慈善技术的创新以及教育事业的投入。宁波帮的慈善事业结合地方传统形成一定特色的慈善文化。宁波帮慈善事业对我国当前慈善文化的建构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我们应在增强全社会的慈善意识,建立科学的慈善制度,弘扬博爱的慈善文化等方面借鉴宁波帮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慈善文化是慈善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而高校是推动慈善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然而,现阶段高校慈善文化建设发展不容乐观,仍处起步阶段,需要从制度、师资力量等方面提供保障,并形成"学校——慈善组织——政府"的协调行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慈善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善事业作为第三次分配,已逐渐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中国社会对慈善的理解还不够成熟,慈善事业的发展也刚刚起步.要发展慈善事业,必须要有深厚的慈善文化做根基.建设慈善文化可着力从培育慈善观念、完善慈善制度、搭建执行载体三个层面由内及外,全面切入,从而解决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切实发挥慈善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慈善是一个道德的范畴,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慈善文化包括了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一切思想观念、法律制度、组织机构和行为实践的总和。慈善文化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的慈善意识等为目的,以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为依托,以慈善知识、慈善价值观、慈善行为规范等为内容而进行的宣传、培训或系统教学活动。慈善文化教育对于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和谐社会构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慈善是一个道德的范畴,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慈善文化包括了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一切思想观念、法律制度、组织机构和行为实践的总和.慈善文化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的慈善意识等为目的,以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为依托,以慈善知识、慈善价值观、慈善行为规范等为内容而进行的宣传、培训或系统教学活动.慈善文化教育对于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和谐社会构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慈善事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要通过创新制度,加强政府监管与服务;创新管理理念,重视慈善组织的建设,提高慈善事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创新文化理念,形成全民慈善理念;创新激励机制,调动民众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创新发展思路,做大做强慈善品牌,引领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展慈善文化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当前,我国慈善事业恢复时间不长,尚未建构起中国特色的慈善文化体系,加上受尊重劳动观念的影响等因素阻碍着慈善文化的发展。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背景下发展慈善文化,必须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文化,加强法治,多种力量各负其责、合力推进慈善文化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城市慈善事业的发展程度逐渐成为评价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而城市慈善事业的繁荣,其核心就是慈善文化的普及。青岛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境遇造就了其独特的慈善文化,这也成为了青岛市城市文化的独特标签,需要得到广泛普及。这就要求青岛市政府应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优化城市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改善媒体报道,净化舆论环境,优化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的慈善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尤其是个人参与慈善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实践和研究证明,塑造符合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现代公民慈善意识,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必要途径。对慈善的渊源深入探究,不难发现,现代慈善的起源是宗教慈善,因此在现代公民慈善意识的研究中引入宗教情怀这一概念,对解读现代公民慈善意识有着深刻的意义。作为慈善事业发展的原动力,宗教情怀在促进公民慈善行为,建立健全慈善事业运行机制和形成慈善事业价值评判标准方面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慈善事业是弘扬互助友爱精神、建设积极向上的伦理道德的有效途径。然而,近年来在一片慈善繁荣的背后,“慈善丑闻”层出不穷,致使慈善事业公信力大为下降。本文以反思近年来慈善事业失范现象为切入点,解析造成我国慈善事业失范现象频发的主要原因,并从中提出具有借鉴意义的相关举措,来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闽商经历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崛起与发展历程,但始终一如既往地保留着为社会献爱心的慈善传统。从古代闽商中的无名氏慈善家,到现代闽商新型慈善家,其行为既诠释着传统慈善文化的仁爱精神与宗亲观念,又体现了新时代慈善文化的现代精神。他们对中国慈善文化的现代转型发生了深远影响,不断引领着中国慈善的新模式、新风向。  相似文献   

13.
中美慈善文化差异及形成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中美慈善文化的不同特征,主要表现在民众捐赠积极性、捐赠的数额、慈善机构的数量和类型以及慈善机构的性质等方面。从传统价值观、慈善组织公信力和慈善法等方面分析中美慈善文化不同的原因,并对推进我国慈善文化发展提出了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慈善事业是建立在社会捐献基础之上的社会性救助事业.慈善事业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密切联系,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再分配的实现形式,是社会利益的调节器,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相关制度的规范以及慈善理念的支撑,当前我国慈善法律制度的缺失和社会道德冷漠是制约慈善事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重要原因.因此,在不断发展市场经济,扩大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的同时,要完善慈善法律法规体系,培育社会成员对他人的关爱之心、对慈善组织的认可度,重塑乐善好施的慈善理念.  相似文献   

15.
慈善捐赠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我国慈善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总体看来我国目前慈善捐赠状况不尽人意,仍存在种种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简单的建模和计量分析,对我国慈善经济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益捐赠政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关于境外和华侨、港澳台同胞的捐赠政策,90年代主要是以救灾济困为主的捐赠政策;到21世纪,争取更大的税收优惠是其重要特征。公益事业捐赠政策变迁的原因主要有:由外部压力到内部需求、社会风险增加、社会贫富差距显著扩大、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17.
慈善作为人类共同的道德事业,其发展的道德基础主要有三:以慈爱和同情为基础的情感伦理,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内在支撑;人道主义的理性义务观,为慈善行为提供外在规范和情感约束;慈善事业的道德价值目标,体现在互助行为的总体交换中。慈善是人们交互性的普惠行动,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受益的过程。慈善事业是对人类尊严和权利的维护,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本途径,是服务于共同体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近代开埠后第一代新商人群体,宁波帮抓住了时机,积累了财富。深谙"利市百倍"之道的宁波帮将钱庄变为银行,将手工工场变为机器工厂。他们带给近代中国社会的,不仅是充足的资金,还有近代的经营管理理念以及先进的思想文化。在自身转化为资产阶级群体之时,他们也影响了社会的近代化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