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勾践灭吴》选自《国语·越语》,虽有删减,但仍是高一语文教材中一篇时间跨度长、牵扯人物多、故事情节复杂的文章。课文注释中有一些历史背景没有交代清楚,同学们在学习时产生一些理解偏差。因此,在教学中要把下列知识扩展给学生,以帮助他们理解这篇难懂的先秦历史散文。  相似文献   

2.
赵莉 《学周刊C版》2010,(9):114-114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围绕“自然的奥秘”这一主题选编了4篇课文。教学要落实“让学生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人物内心世界”这一目标。这篇课文是叙事写人的文章,通过记叙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迷恋昆虫的故事,让学生感悟到执着痴迷是法布尔成功的秘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教材简介: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青蛙想弄清楚做什么事最快乐,便去问啄木鸟、水牛、蜜蜂和妈妈。全文共分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小青蛙产生了做什么事最快乐的疑问;第2、3、4自然段结构相同.分别写了小青蛙问啄木鸟、水牛、蜜蜂做什么事最快乐及得到的回答:第5、6自然段写小青蛙问妈妈做什么事最快乐和妈妈的回答。这篇童话以对话的形式叙述,文章生动有趣,浅显易懂。  相似文献   

4.
梁秀艳 《广西教育》2013,(16):42-43
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在对语言文字实实在在的听、说、读、写等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巧抓言语训练点,精心预设,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抓住课文留白,通过合理补白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文有时在人物心里独白处留下空白,有时在故事结尾处设下悬念,有时省略了人物对话……这些空白、悬念、  相似文献   

5.
《做什么事最快乐》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六年制第二册的一篇课文。根据教材特点,可主要采用创造情境的方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从而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多媒体出示动画课件。(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青蛙在想:做什么事最快乐呢?此后随着动画演示课文,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2.板书课题,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快乐”。3.漫谈:你认为做什么事最快乐?4.导入:小青蛙带着这个问题来到哪儿?向谁请教?结果弄明白了没有?我们来学习课文。[设计意图:用课件导入,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直观形象的…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也是本学期学生读到的第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  相似文献   

7.
吴莹 《黑河教育》2011,(3):27-27
教材简析:《送阳光》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首篇精读课文。这篇记事文讲述了奶奶的腿环了,想见到阳光,而苗苗看到可爱的阳光并用裙子包住阳光准备送给奶奶的事。全文蕴含着小女孩苗苗敬爱奶奶、关心奶奶的天真、纯洁的童心童趣,赞颂了苗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行为和品德,启示学生懂得助人为乐是一种良好的品德,关心他人、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才是最快乐的。  相似文献   

8.
一、单元教材解读 这一单元教材的文化主题为“待人处事要真诚”。单元教材选取了四篇课文,其中《中彩那天》和《万年牢》,从“处事”的角度赞美了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使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比金钱、财富更重要;《尊严》和《将心比心》,从“待人”的角度告诉孩子们要用自己的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想想等。四篇课文的语言简洁生动,叙事条理清楚,尤其是对人物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  相似文献   

9.
教材说明《快乐的小公鸡》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十六单元“快乐”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本篇课文语言生动、有趣,结构简单,重复句式较多,十分易于学生朗读和识字,学生可以在朗读中感悟到快乐的含义,学会为别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0.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一篇课文,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几个生字、生词,也不仅是学习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而已。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这篇课文成功运用的语文知识,向学生传授怎样读写此类文章的方法。所以,在进行课文的总体设计时,一是要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结合课文巧妙自然地向学生传授听说读写的有关方法。以说明文为例,其实,只要深入钻研教材,  相似文献   

11.
在应试教育观念盛行的大背景下,教师教死书、死教书,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情况日益严重。如何将教材用活、用深,把教材中有的知识学透、挖透,没有的知识引申透,成为当代语文教育者应当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材中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为例进行教学内容分析,在秉持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研读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内容。以教材为基础,以人物关系描写中的主仆关系为视角展开探究,分析从《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关系描写中透析出的主仆关系深意,进而让学生学会语文教材分析方法本领,使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学习语文课文不再停留于表象。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快乐的小公鸡》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二册第16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童话,是通过几种动物的简单对话,围绕着"快乐"这个主题来展开的。语言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13.
刘颖 《小学语文》2008,(1):76-78
“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习作。这一单元紧紧围绕“作家笔下的人物”铺开,使学生感受了各具特点的鲜活人物形象。本次习作要求“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对于写人,学生并不陌生,关键是要突出人物的特点,而捕获人物特点的,正是自己心灵的感动、激动,甚至冲动。因此,只有那些平时留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的孩子,才能获得生活的赐予。  相似文献   

14.
张云波 《广西教育》2013,(37):61-62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历史题材课文的出现,不仅为学生推开了一扇历史的天窗,而且给执教教师带来一次新挑战。如何让学生亲近历史、走进历史,使历史题材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让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走出烟雾弥漫的时间隧道,启迪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与历史对话,笔者做了一些尝试。《我们为祖先而骄傲》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编者意在通过对孔子的认识和对莫高窟等中国灿烂历史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笔者在执教本课《历史文化名人——孔子》这一章节时,针对教材本身材料较少,孔子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现实,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一、开发乡土教材。为学生提供切合实际的探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材的改革,教材的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更贴近学生实际,每一篇课文都是现实生活的缩影,更蕴含着动人的情感。如《快乐的节日》描写了孩子们愉快玩耍的场景,体现了孩子们幸福快乐的生活;《庐山的云雾》的美丽景色又给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美感;而寓言、童话故事则蕴意丰富,反映了人类最朴素最真实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第六组课文是整个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组课文,”学习时,要注意综合运用小学阶段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詹天佑》是这一组的第二篇课文,也是整个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出现了四个关联词语。教学时.可抓住关联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第七册《草地夜行》,是一篇记叙文。全文可分五个大段,重点是第四段;写的主要人物是老红军。怎样教这篇课文呢?教材编者要求以这篇课文作为范例,指导学生理解如何读懂一  相似文献   

18.
《将相和》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的题材是写人的,详细具体的叙述了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与蔺相如由失和到言和的事,突出地表现了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注重团结的品质,也赞扬了廉颇知错认错的精神,说明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和加强团结。从教材特点和读写训练的任务考虑,教学这篇课文要教给学生“抓住人物特点”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近期,我校展开了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作为一名处于成长期的青年教师,我很珍惜这次机会。做课《金钱的魔力》,从整个备课、磨课、上课、评课、议课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一、精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金钱的魔力》是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略读课文。学习本组课文,就是引导学生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应用。这篇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短篇小说《百  相似文献   

20.
为了便于学生自行阅读,语文教材在每个单元之前和每篇课文正文前都编写了简明扼要的阅读提示。它是一个单元、一篇课文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能使学生尽快把握一个单元、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编写意图和学习方法。因此,阅读提示在教材中起着拨云望月、提纲挈领、导航引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