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有“生长在可为中国模范的名城里的杨荫榆女士和陈西滢先生,真是洪福齐天”一段文字。《鲁迅全集》(1981年版)注:“模范的名城”指无锡。陈西滢在《现代评论》发表的《闲话》中说,“无锡是中国的模范县”。鲁迅后来写的散文《无常》中又有如下文字:“凡有一处地方,如果出了文士学者或名流,他将笔头一扭,就很容易变成‘模范县’。”《全集》注又说:这是对陈西滢的讽刺。陈是  相似文献   

2.
《藤野先生》“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一句中的“是藤野先生”后面漏掉一个“在”字,正确的文字应该是:“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一九八二年出版的《鲁迅全集》,已根据鲁迅的手稿和未名社最初的版本校勘纠正了,加上了这个“在”字,  相似文献   

3.
李■,何许人耶?1981年前出版的《鲁迅全集》做了注释,1981年再版时又重新做了注释(《鲁迅全集》第四集631页)。然而两次注释,虽然一次比一次具体了,却仍旧是述而不详,读者仍旧坠于五里雾中。 30年代上海文坛,一张以乌鸦为记的《涛声周刊》(1933年10月21日发行,第二卷第四期)上登载了一篇《读伪自由书》的读后感短文。作者署名李■。短文的末尾有这么一段: “……那天见鲁迅先生吃饭,咀嚼时牵动着筋肉,连胸肋骨也拉动着,鲁迅先生是老了!我当时不禁一股酸味上心头。记得从前看到父亲的老态时有过这样的…  相似文献   

4.
近读一九七六年七月版《鲁迅日记》(以下简称《日记》),发现该书《人名索引》中两处有误,现作考订如下: 一、“楚囚”是谁? 《人名索引》“楚囚”条下注:“见徐诗荃”,意即“楚囚”是徐诗荃的笔名或化名。查《日记》,鲁迅提到“楚囚”仅有一处,即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日所记:“得语堂信并还楚囚稿。”林语堂此信当是对鲁迅一月六日去信的答复。鲁迅在一月六日致林语堂信中说:“顷得亢德先生函,谓楚囚之稿,仅有少许可登,并以余稿见返。此公远  相似文献   

5.
2019年的8月6日,是先父逯钦立先生去世46年的日子,我全家祖孙三代一行六人,赶赴长春九龙源公墓祭奠先父。途中,突然接到任继愈先生的哲嗣、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教授任重先生的来电,他在电话中告诉我,他在任继愈先生的遗物中发现了先父的资料,我颇为惊喜。返京后,我立即约见任重先生,并准备去任府查看先父的资料。任重先生称“三哥年长,不宜多劳,我亲自奉上”。见面后,我大喜过望。  相似文献   

6.
1925年6月13日,鲁迅在给许广平的信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感悟世情的文字:我明知道几个人做事,真出于“为天下”是很少的。但人于现状,总该有点不平,反抗,改良的意思。只这一点共同目的,便可以合作。即使合些“利用”的私心,屯不妨利用别人,又给别人做点事,说得好看一点,就是“互助”。但是,我总是“罪孽深重,祸延”自己,每每终于发见纯秤的利用,连“互”字屯安不上,被用之后,只剩下耗了气力的自己而已。0时隔十年,1935年4月23日.鲁迅在写给萧军、萧红的信中,又写下了同样内容却更为感唱不已的话:帮朋友的忙,帮到后来,…  相似文献   

7.
高中课文(淋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一句,相信我们都不陌生。周先慎先生的文艺随笔《简笔与繁笔》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最出色的要数徘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评价说:  相似文献   

8.
唐在谈到《琐忆》的“写作指导思想”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回想建国以来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大多强调鲁迅先生品质中战斗性的一面,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一句阐发得比较充分,但是关于他对同志、对青年的爱就强调得很不够。我认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在不同方面的两种表现,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对敌人恨,对同志必然是爱。所以我想在我的纪念文章里应该两方面都讲一讲。30年代我作为一个青年,曾经和鲁迅先生有过一些接触,亲身感受过他对青年的关心爱护,因此,想从后一方面多说一些。”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9.
一、文本解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我”对伯父生前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几件事的回忆,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我”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10.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在他逝世8年后写的一篇文章,通过对鲁迅先生四件小事的回忆,反映了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文中的四件事由第一自然段关键词“暖戴”引发出来,鲁迅先生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四件事从不同侧面作了立体的回答,最后又前后照应总的回答开头提出的疑问。根据课文特点,我结合单元训练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一、整体初读,发现感知1.揭示课题,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初步认识。2.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与瞿秋白先生互为酬答.曾给文坛留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的一段佳话,而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事业上若能得一名师指导,则为人生一大幸事。我们武汉市十五中的青年教师就获得了这样一份幸运,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遇到了王先海老师。  相似文献   

12.
唐弢先生的《琐忆》是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80周年而写的,其中有一段文字使人诵之不忘,细细品味,才体会出修辞的力量。这是一段文字与语境完美结合的文字,又是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典范。他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3.
对于我这样极为崇敬鲁迅先生的知识分子而言,鲁迅先生毫无疑问地是一片浩瀚的大海。自从上中学时开始接触先生的文字,至今已是二十多年的时光。上大学读的是中文系,毕业后在大学中文系任教,且所从事的专业又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其间,自然而然会更多地阅读先生的文字,更深地领悟感受先生那足称高远博大的思想精神境界。因了对先生的喜爱,当然也由于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缘故,我不仅拥有整套的《鲁迅全集》,而且还购藏了中外许多学者堪称精彩的关于鲁迅的研究著作。诸如钱理群、王富仁、王晓明、汪晖、孙郁等先生关于鲁迅的论著,我都进行过极认…  相似文献   

14.
笔名的回忆     
我对“笔名”一语的最初记忆,始于童年时代,也就是我在本村读初小的时候。一日,我从高年级国语课本上读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侄子周晔,便禁不住心下生疑:周晔的伯父怎么不姓周而姓“鲁”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去请教当时正在邻村读高小的家兄。家兄回答说,鲁迅先生本名周树人,“鲁迅”是笔名。我由此忽然联想到本村一位董姓长者,其人饱学多识,能诗能文,雅号“肃堂”,想必也是笔名了。从此我便喜欢上了笔名,不过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模模糊糊地觉得,能配得上用笔名的必是文人雅士无疑。   …  相似文献   

15.
苗体君 《教育艺术》2006,(10):40-41
最近翻阅了许多人物辞典,如:《社会科学人物辞典》、《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大辞典》等传记辞典,书中竟然没有世界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的辞条,这让我十分惊诧,鲁迅先生一生以骂人而著称,在谈到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学时,鲁迅先生还提到并称赞了沈从文。  相似文献   

16.
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先请大家看录像,边看边思考两个问题:“我”在殡仪馆的礼堂里看到了什么?什么事使“我”惊异?(出示CAI课件,课件内容为第一段课文配音朗读,呈现鲁迅先生追悼会的画面)(学生看录像后,回答问题)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7.
唐弢先生的《锁忆》中有这样一段话:鲁迅先生看出我的窘态,连忙掉转话头,亲切地问:“你真个姓唐吗?”“真个妊唐。”我说。“哦,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查历年来的高中语文课本,该段文字的标点都如上述引文所示;甚至在198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要求考生将该段文字的标点符号补全,题干上出现的标点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胡曾伟同志认为鲁迅对百草园的描写,“所要揭示的绝非什么‘快乐的生活’”,“这一段优美动人的文字里,实在也包藏着‘救救孩子’的意思。”根据之一是:“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园会成为“我”的“乐园”,是“揭露了‘我’  相似文献   

19.
谈《琐忆》     
回想建国以来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 ,大多强调鲁迅先生品质战斗性的一面 ,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一句阐发得比较充分 ,但是关于他对同志 ,对青年的爱就强调得很不够。我认为“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在不同方面的两种表现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对敌人恨 ,对同志必然是爱。所以我想在我的纪念文章里应该两方面都讲一讲。三十年代我作为一个青年 ,曾经和鲁迅先生有过一些接触 ,亲身感受过他对青年的关心爱护 ,因此 ,想从后面多说一些 ,这就是我写《琐忆》时的指导思想。196 1年是鲁迅先生诞辰 80周年纪念 ,我从上海…  相似文献   

20.
唐王游冥府的故事一如鲁迅先生所言:“太宗之梦,唐人已言,张鷟《朝野佥载》云:‘太宗至夜半奄然入定,见一人云:“陛下暂合来,还即去也。”帝问:“君是何人?”对曰:“臣是生人判冥事。”太宗入见判官,问六月四日事,即令还,向见者又送迎引导出。’又有俗文,亦记斯事,有残卷从敦煌千佛洞得之。”(《鲁迅全集》第九卷,157页)所谓残卷,即变文《唐太宗入冥记》。据鲁迅先生考证,亦出自唐人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