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与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选题等要素密切相关。该文讨论分析了北京大学信息学科创新实验室多年来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实践,分析了本科生科研创新实践中的兴趣激发和科研项目选题的密切关系,同时通过对创新实验室多年来入选创新科研项目的选题进行分析,揭示了本科生创新实践的兴趣目标与指导教师对课题前景引导的密切关系,由此影响了本科生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对专业研究方向的选择,为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83):155-156
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科研活动作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体,为学生提高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本文结合指导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具体实践,探讨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当代高校人才培养较为欠缺的一个方面.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能够显著地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结合高校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的具体案例,从实验方案确定、实验开展和实验结果与讨论等方面探讨了科研项目提升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具体实践过程.结果表明,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大有裨益,是当代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提高本科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是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通过本科生走进科研实验室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研究,激发学生科研创新热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践证明,以教师科研项目和学生独立科研项目为依托,通过整合科研和实验室资源,采用分层指导、因材施教、有效沟通、多方激励,建立导师指导下的本科生科研训练创新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5.
徐进 《教师》2012,(14):69-70
鼓励和引导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对于新时期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不仅要从教学过程中进行训练,还要从本科生毕业论文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自主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等各种途径来实现。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科研在人才培养环节中所占比重还不够,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本文针对这些限制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朱学慧  李享元 《培训与研究》2008,25(10):104-105
大学生的毕业课题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基于科研项目的本科生毕业课题的创新途径和方法,同时对如何开展和选拔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出了对策,提出了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科技项目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科研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院在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的过程中摸索了一套以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训练营为主体,以教师科研项目、学生科研项目、开放实验室项目、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为依托构建学生科研训练模式。这一模式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提升了本科生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毕业课题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基于科研项目的本科生毕业课题的创新途径和方法,同时对如何开展和选拔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出了对策,提出了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科技项目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9.
赵晖 《教育与职业》2012,(26):184-185
基于项目的创新实践最能促进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文章分析了基于项目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构建基于项目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的路径: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课内实验是项目的分解,增加创新性试验项目;项目化管理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与生产科研项目、实训项目相结合;完善教师的培养、考核与激励体制;进一步完善学生创新体系和项目立项制度。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创新实践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T大学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学生创新实践的动力因素中,兴趣导向影响最显著,其次为能力导向;阻碍因素中,学业负担影响最显著,参与机会少、信息获取难也显著阻碍着创新实践。科技竞赛与科研项目等传统创新实践形式门槛高、覆盖面小,且荣誉奖励范围狭小,使得多数学生无法获得实践机会与有效激励。高校要转变思路,考虑不同专业、年级学生特点,通过释放课内空间、激发学生兴趣、降低参与门槛、拓展覆盖范围,切实促进学生参与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1.
《滁州学院学报》2020,(2):111-114
针对二本院校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技能较弱的情况,以滁州学院生物科学专业为例,提出以科研反哺来助力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即结合本科生导师制,以学生为主体,基于教师科研项目驱动,建立大学生竞赛和项目并行,在竞赛和项目实施中和总结中综合锤炼大学生的双创能力。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对提高二本院校学生双创素质有良好的效果,并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起到双重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2.
依托科研项目购置的传热强化实验设备,在项目后期,对即将停用的设备进行合理改造,建成传热强化创新实验室,吸纳部分学有余力的本科生参与项目或实验的接续研究,搭建学生实践创新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锻炼科研能力、提高科研素质,是创新型开放实验的有益探索和延伸。本创新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的实践表明:该方式是高校挖潜降耗、废旧设备再利用的有效措施;此类创新实验室给更多学生提供了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工程能力的机会;其运行方式和培养模式还需不断探索和完善,找到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最佳契合点,更好地服务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3.
孙荪 《江苏高教》2023,(2):86-90
在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下,大学生参与科研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但在本科生科研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问题,比如学校的政策支持不够,教师指导不够等等。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943名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学生的调查,经过回归分析发现:学校政策支持、导师指导对本科生科研能力获得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导师指导在其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研究建议重视学校政策支持与条件保障建设,为教师参与指导提供激励措施,促进教师对本科生科研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分析传统教育模式不足,深入剖析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融合下的培养模式的内涵,致力于探索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通过案例比较分析学生是否参与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在创新实践能力方面的差异性,找出高等学校传统培养模式的问题和缺点,最后从调动大学生创新实践积极性、完善高校创新实践平台和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提升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对提高他们的创新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以及独立科技立项,通过成员完善、分层培养、协同合作、工程训练、创新实践、人文培养相结合的模式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促使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有效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院校     
《教育》2012,(5):14
西安邮电学院:课外活动同时获得学分近年来,西安邮电学院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放到重要位置,通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不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综合素质,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逐年提升。  相似文献   

17.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校的首要任务和永恒话题。本科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学素养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文章提出了四种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的管理模式:有效指导,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双向选择,共建师生科研团队;滚动支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学以致用,注重提高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是大学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社会实践课程效果直接受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的影响,文章以管理类专业社会实践课程《合作调查》为例,从个人因素、课程特性、教师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大众传媒等六个方面进行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个人因素中的数据收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报告撰写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协调能力、认识社会现状以及吃苦耐劳,课程特性中的课程难度、调研条件,教师因素中的提供培训、关心食宿、老师对项目重视程度,学校对课程项目重视程度和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有显著影响。根据影响结果提出了建议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是研究型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既是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更是一个难点问题。本文分析了四川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科研培养方式,结合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经验,在科研能力培养中激发学生创新动力,提高学生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科研能力是创新素质的直接体现,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教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随着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兰州交通大学紧密结合铁道电气化的发展特点,以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为基础,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在学校各部门的配套政策和专业开放实验室的引导下,在本科生导师的指导下,开发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突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促进科研项目延续和发展,强化大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