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提高本科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是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通过本科生走进科研实验室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研究,激发学生科研创新热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践证明,以教师科研项目和学生独立科研项目为依托,通过整合科研和实验室资源,采用分层指导、因材施教、有效沟通、多方激励,建立导师指导下的本科生科研训练创新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南京地区部分大学商科类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从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入手,结合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自主学习、导师指导、学校的科研配套设施与支持政策均对大学生科研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导师指导与自主学习、科研配套设施及支持政策间均存在双向正影响。基于此提出商科类大学生科研创新绩效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科研能力是创新素质的直接体现,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教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随着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兰州交通大学紧密结合铁道电气化的发展特点,以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为基础,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在学校各部门的配套政策和专业开放实验室的引导下,在本科生导师的指导下,开发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突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促进科研项目延续和发展,强化大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设立“研究课程” 构建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北京大学多次修订教学计划,在为本科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供宽松条件和更自由空间的同时,着力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的训练,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深入学科前沿参与科研,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通过建立“本科生科研基金”制度,将“研究课程”纳入正规课程体系,激励学有余力的本科生尽早开展科研,为本科生提供了真实参与科学研究工作全过程的培养平台。  相似文献   

5.
徐进 《教师》2012,(14):69-70
鼓励和引导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对于新时期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不仅要从教学过程中进行训练,还要从本科生毕业论文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自主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等各种途径来实现。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科研在人才培养环节中所占比重还不够,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本文针对这些限制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体力量之一。培养并不断提升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国家关注的重点。本研究通过构建科研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模型,并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究自主性学习、导师指导和学校科研支持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自主性学习、导师指导和学校的科研支持均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导师指导的路径系数稍低;导师指导与自主性学习、学校科研支持间均存在双向正影响。为此,高校应着力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导师指导效果并加大科研支持力度,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西藏民族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加强过程管理,项目整体运行情况良好,但藏族大学生参与比例较低,主要原因在于藏族学生学业基础相对薄弱,自信心较低,认知学术语言发展相对不足,加上教师缺乏多元文化教育经验,少数教师对民族教育的责任感不够,学校也缺乏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宣传和政策支持。今后应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实践创新类活动实施积极差异性政策,加强对新进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能力培训。  相似文献   

8.
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是研究型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既是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更是一个难点问题。本文分析了四川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科研培养方式,结合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经验,在科研能力培养中激发学生创新动力,提高学生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9.
《滨州学院学报》2022,(4):92-96
在科研合作中,导师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有深刻影响。随着导师制模式的发展,导师和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行为越来越受原有惯例、思维等限制,这不利于导师作用的发挥和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提高。故从惯例视角切入,基于演化博弈模型,以导师和本科生为博弈主体,研究不同因素影响下博弈双方策略选择的演化过程及演化稳定策略,并通过数值实验验证理论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打破惯例的额外收益和参与创新的意愿,对导师制的发挥和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提升有正向促进作用,对搭便车收益的提高则会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科生科研是令所有专业本科生受益的“十大最具影响力”的教育经历之一。对259位完整参与过至少一次科研活动的人文社科本科生的科研效能分析发现:不同背景的学生,科研效能存在显著差异。控制学生背景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是否团队负责人和参与科研次数对学生的研究能力与技能影响最大;与导师的接触程度和是否团队负责人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人际交往能力影响最大;对读研与从事科研的意愿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与导师的接触程度和导师风格。为了提高人文社科本科生科研效能,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学生科研参与次数;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师生互动;学生可尝试建立团队负责人轮换机制,丰富科研体验。  相似文献   

11.
教师参与学术导师的工作,教学中主动将科研与创新的理念渗透入课程教学,鼓励并指导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项目并及时总结科研活动的实践成效等,都将大大推动生命科学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孙学军 《大学生》2013,(24):72-73
正环境不足,但仍可做出不错的成绩不少人对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存在不同看法,认为本科生主要是以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为目的,科研能力只要了解个大概就可以,导致本科生在知识结构上仍不够完善系统,参与科研活动会存在许多困难。其实我国高校一贯的主张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老师的课题组中,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基本科研能力为主要目的。但具体到培养方法,大部分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模式是在导师指导下撰写综述,直接参与课题研究的比例并不大。我个人的看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对于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转变教育观念,营造创新氛围。开放高校科研实验室使之成为本科生创新实验室,会聚优秀科研教师的力量,组织课业之外有精力、有能力的本科生和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同学,有的放矢地参与到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中,开展学科前沿的科学研究工作,是培养本科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4.
对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意向,教师对本科生参加自己科研项目的接纳程度等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对象包括大学生和大学教师,重点分析了高校部分教师不愿意指导本科生科研创新,在本科生教育和指导过程中,倾向于培养少数优秀学生的意识误区。  相似文献   

15.
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大学的重要任务。文章通过比较中美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上的差异,并针对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研究型高校在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上,要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开展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方法。以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为主,提早实行导师制度。为对科研有兴趣的同学提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同时,在课堂和实践教学中培养本科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校的首要任务和永恒话题。本科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学素养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文章提出了四种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的管理模式:有效指导,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双向选择,共建师生科研团队;滚动支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学以致用,注重提高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科研活动的分析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大学生科研活动中所存在的经费不足、平台建设不完善、指导教师科研能力有待提高、大学生科研活动开展的少等问题,阐述了大学生科研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指出应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教师参与学生科研活动、学校支持学生科研课题等措施,不断改进和加强大学生科研活动。  相似文献   

18.
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与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选题等要素密切相关。该文讨论分析了北京大学信息学科创新实验室多年来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实践,分析了本科生科研创新实践中的兴趣激发和科研项目选题的密切关系,同时通过对创新实验室多年来入选创新科研项目的选题进行分析,揭示了本科生创新实践的兴趣目标与指导教师对课题前景引导的密切关系,由此影响了本科生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对专业研究方向的选择,为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分析我国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和素质培养模式的现状,根据我校实际,提出了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和素质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学生参与"未来学术之星"创新项目。利用假期、课余时间参与教师科研,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医学科学实验,通过查阅文献、课题立项、实验实施、论文撰写等方面的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和素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创新人才是自主创新能力的主体。贯彻以人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资源,实施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实验,以教师科研促进本科生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我校材料物理专业以教师科研为依托构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