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周卫国  宋康年 《收藏》2012,(7):79-81
1984年秋,安徽望江县城郊一座唐代墓葬出土了一组汉白玉石雕陪葬品,计有兽形石雕5件,石山一件,石笔架两件。特别是其中的石兽,形态各异,颇为动人。石狮为一大二小,大的通高5.5厘米,长9厘米。呈匍匐状,昂首张望,两眼如炬,正视前方(图1)。两个小的通高4厘米,长5厘米。呈蜷伏状,头向一左一右,相对而视(图2)。2.石狗一对,大小相等,形制相同。通高5.5厘米,长9厘米。呈歇息状,憨态可掬(图3)。3.石山一件,呈米黄色,通高6.5厘米,长22厘  相似文献   

2.
梁勉 《收藏》2008,(4):116-117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有两件一组的金代相扑俑(图1)。这两件俑1986年出土于陕西渭南,左边俑通高31厘米,通宽12.5厘米,厚10厘米。右边俑通高29厘米,通宽14.2厘米,厚11厘米。两俑上身赤裸,下身只穿短裤。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河南省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淅川县南50公里丹江口水库西岸的龙山脚下发掘了一批楚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现选几件造型奇特和纹饰精美的青铜器介绍如下:神兽2件。图1通高48厘米,长47厘米,宽27厘米。图2通高48厘米,长46厘米,宽24.6厘米。两件神兽大小、造型基本相同,纹饰相同。龙首,虎颈,虎身,虎尾,龟足。龙  相似文献   

4.
丁哲 《收藏界》2011,(7):44-47
三连璧一件(图23)。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出土。长11.9厘米,宽3.8厘米。绿色。器体扁薄,呈长条形。一侧齐平,另一侧呈连弧状,中部有三个并列的圆孔,相邻两孔间有一道阴刻线纹,靠近直沿一侧钻有两个圆形小孔。通体抛光。  相似文献   

5.
亚离辛方彝     
朱艳玲 《收藏》2014,(9):124-125
笔者曾见某香港藏家收藏的一件商晚期方彝(图1),通高20厘米。口长11.1厘米、宽7.5厘米,重1.39公斤。其形状为长方体。直口直壁,中部及四角均铸有扉棱;圈足与腹部无明显分界,圈足下部每边各有一个长方缺口。  相似文献   

6.
邓毅 《收藏》2013,(3):104-105
文物部门曾在西安市长安区西周丰镐遗址马王镇新旺村分别征集到两批青铜器,一批为环带纹鼎,大中小3件,器型与纹饰相同,仅仅是大小不同。其中最大的一件通高41.6厘米,口径36.5厘米,腹径36厘米(图1)。鼎为方圆口,方折唇,立耳,腹微鼓,蹄形足。腹上部有6道扉棱,间饰窃曲纹,下部饰环带纹,又称波曲纹;足部饰以扉棱与饕餮纹。腹内侧有族徽(图2)。  相似文献   

7.
贾越云 《收藏》2011,(2):141-143
从乡下人手上买来一件不知何物的老皮器几年前盛夏的一天,笔者在长沙管锄非纪念馆门口从一位乡下男子于山村农寨搜集来的两筐旧物中,以200元购得一件近两尺长、中间有个半圆孔的清代皮制品。皮器长58厘米,宽25厘米,厚5厘米,最厚处超过6厘米(图1)。望着中间那个半圆孔很像个颈口(图2),感觉应是戴在脖子上的什么东西,莫非是古人打仗用过的皮铠甲?  相似文献   

8.
王军 《收藏》2009,(7):86-86
这是两件青铜鎏金变体蟠螭纹带盖圆鼎,出土于安徽省青阳县庙前镇龙岗春秋墓,现收藏在青阳县博物馆。二鼎形制、纹饰、大小、重量均基本相同。口径13.6厘米,腹深8.8厘米,通高14.6厘米(图1)。  相似文献   

9.
笔者收藏一件红陶尖底瓶,浅红色泥质陶,烧结较密实(见图)。通高44厘米,口径5.5厘米,颈长8.2厘米,上肩径17厘米,下腰径13厘米,腹长22.5厘米。直口、长颈、  相似文献   

10.
杨海青 《收藏》2015,(10):84-91
玉鼠(图1)长2.6厘米,宽0.9厘米,高1.2厘米。青玉质,质地较粗,豆青色,大部分受沁呈黄褐色。圆雕。鼠作蜷曲伏卧状,阴线刻出头、足、短尾,身饰卷云纹。双爪之间有一斜穿孔。  相似文献   

11.
刘梦卿 《收藏》2007,(2):130-130
笔者收藏一只葫芦烟壶(图1、2)。壶呈紫红色,长典颈、圆腹、下嵌一石小座。通高13厘米,腹径5.5厘米。壶身浅刻丰羽双翼,颈部满刻羽纹。口塞为玉石鸟首形。壶像一只大鸟引项观天,悠然自得,栩栩如生。鸟腹部阴刻诗文:“至鸟有仙骨,蕊华无俗胎。”  相似文献   

12.
涂师平 《收藏》2015,(7):92-95
宁波市鄞州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收藏有先秦青铜器34件,可分为乐器、兵器、工具三大类,包括甬钟、钺、矛、剑、镞、斧、臿(chā)、锄、削等。举例介绍如下:甬钟一大一小两件,大的通长28.2厘米,铣口12.0×1.5厘米。腔体偏长,枚的分布接近全长的二分之一,枚与篆间以细小乳丁作界格,甬上有悬挂钮。基本完好,二级文物(图1)。小的一件与大的一件形制基本相同,通长6.8厘米,铣口7.8×1.6厘米。三级文物。二者均为春秋战国时器。春秋战国"羽人竞渡"纹铜钺(图2),通高9.8厘米,銎宽  相似文献   

13.
任义玲 《收藏界》2013,(3):102-104
河南南阳博物馆收藏一方长方形砚,长25.5厘米,宽15.2厘米,高4.8厘米,中下部开长方形砚堂。砚堂平坦,四周墨迹斑驳,围绕观堂四周有宽1.5厘米,深约O.6厘米的水池。在砚的上部有下玄月形的小墨池,墨池上有一椭圆形的“观眼”,墨池左右两边各浮雕一只长尾动物,其头部向下、长尾上翘呈相交状,头部巳残缺。在墨池下又琢一顾首回盼状的相同的动物(图1)。  相似文献   

14.
王丽明  刑毅 《收藏》2007,(8):107-109
这是迄今云南发现的大的一尊金身观音像,通高29.5厘米,重1135克(图1),为云南大理国时期(938~1253年)制作。观音像金质,背后附有银质舟形镂空花火焰状背光。高发髻,髻上束绕丝带编成连续的左11、右10瓣花结长乖于双肩,髻内藏有化佛(结弹定印的阿弥陀佛)。面相和善,略带笑容,双眉间点有“白毫”。  相似文献   

15.
仲威 《收藏》2014,(10):108-110
2005年,笔者在上海图书馆碑帖整理中意外地发现了一件纪晓岚的烟斗全形拓片。烟斗全长81厘米,铜锅长11厘米,牙嘴长5厘米,中段为藤木烟管(图1)。藤木烟管的中部和铜锅后部各有铭文一则。铜锅后部铭文拓片长7.2厘米,高4.8厘米(图2),文曰:昔为纪大斗,令属陈大树,一握芝草化,烟云唯汝予,随得少佳趣。陈汉弟铭,许经隶,高源镌。中段藤木铭文拓片周长9厘米,文曰:  相似文献   

16.
邓朝辉  刘利 《收藏》2001,(2):54-55
湖南省博物馆在整理馆藏货币时发现一套极为珍罕的“孙中山开国纪念壹圆银币”币模,分上下两模,呈圆柱形状。上模为孙中山头像,上缘为“中华民国”四字,下缘为“开国纪念币”字样。左右两边缘为花草纹饰。通高3.55厘米,上端略大,直径为4.25厘米,刻字图一端略小,直径为3.8厘米。下模正中为币值“壹圆”、嘉禾图样,四周边缘环的英文字样。通高3.25厘米,上端略大,直径为3.95厘米,刻字图一端略小,直径为3.8厘米。上下两模刚好合成完整的一套铸造银币冲压币模。  相似文献   

17.
徐华烽 《收藏》2008,(12):49-49
河南禹州宋元扒村窑址最近出土两件少见标本。一件为盆底残件(图1),直径约40厘米,现藏于河南省收藏家协会陶瓷委员会。盆底周边画两道粗细相近的弦纹,盆底装饰黑色绞釉,形成自然流动的水纹效果,并画有两只游鸭。绞釉水波纹浑若天成,用笔简练,形神兼备,一派生动景致跃然瓷上。其二为残片(图2),长20厘米,宽15厘米,推测是盆底的一部分,现藏河南禹州民间藏家。标本上部为黑、赭两色绞釉,形成如云蒸霞蔚,  相似文献   

18.
金鑫 《收藏》2011,(3):97-97
1956年,安徽省安庆市棋盘山发掘了一座元代合葬墓,墓主为元代尚书右丞范文虎夫妇。其中出土的一件虎钮玉押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此押高2.7厘米,边宽3.5厘米,印面为正方形,画押突起,剔地阳文,十分简洁,画押字边与印体呈直角状(图1、2)。  相似文献   

19.
许祖培 《收藏》2010,(5):32-33
民国期间,浙江龙泉的浙江瓷业工厂烧造出许多青花,粉彩等精美瓷器,笔者藏有数件,现介绍如下。 1.青花富贵到白头两件套温酒器 通高14厘米,外径10厘米,盖高4.5厘米(图1)。卧圈足。整器由盖、外罐、内杯组成,外罐绘有两朵盛开的牡丹,枝叶繁茂,枝上白头翁张嘴呜叫,盖钮为绶带环绕寿桃形,一行“富贵到白头”吉祥语恰到好处地署于空白处,画含字义,字显画意,与整器画面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20.
戴应新 《收藏》2006,(6):119-119
山东烟台市藏友伍君求鉴的这件铜钺(图1),通长17.6厘米,刃宽11.6厘米,重0.55公斤。钺身略呈长方形,弧刃外突,长方形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