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课改,唤醒了校长,师生也觉醒了。有些教师就扛着"我的课堂我做主"的大旗,放开一切顾忌,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却把教育引入了偏离的、迷茫的途中,干着"随性教学"的事,导致教育越位、失位。教育是一场负重前行,是深埋在师者心中的火种。教师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高尚事业,教育的过程是对生命的礼赞。因此,在教育问题上,  相似文献   

2.
王华琪 《政治课教学》2016,(Z1):101-103
教书二十多年,困惑过,迷茫过,曾经认为只要进行"读读、议议、问问、说说、练练"的语文被很多光怪陆离的理念所修饰,新课标、新课程、新课改、新课堂,语文开始焕然一新,被打扮成了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成了语文人都看不清也道不明的对象,"语文"变成了我眼里最复杂的词汇。处于迷茫状态的语文老师都应该静心思考,站在语文学科的原点思考,站在学生学习的原点思考,站在语文教学的原点思考。回想自己的教学经历,我向语文举了三次手,提过三次问。  相似文献   

3.
<正>丁培忠先生去世整十年了,这十年,正好是课程改革推进的十年。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回忆和比较,比较丁培忠先生生前倡导的语文教育思想中哪些是和课改精神契合的,他的哪些思想和做法被"课标"吸收,小语整改为课改打下了哪些基础,假如他还活着,课改中的哪些倾向他会摇头且极力矫正。语文教学跌跌撞撞走了百年,争论了百年。核心是对语文学科特点的把握不准。一个学科一百年来连学科性质尚且不清楚,其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4.
张国军  沈丽萍 《教师》2014,(28):94-94
正课改,教育战线上一个永恒的主题,教育工作者不变的追求。它是黑夜里一盏不灭的明灯,引领着老师们向教育的制高点前行;它是征途中一个闪光的路标,永远闪耀着触不可及的神秘之光。走近课改,就踏上了新的征途;走进课改,就开始了教育生涯的一场蜕变!课改十余年,我想用四句诗来谈谈我的感受。腹有诗书气自华——有底蕴课改是一场革命,我们一线教师便是这场革命的主力军,如何将课改推向高潮,走向胜利?这需要我们教育人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初识"课改",在2004年的夏天,  相似文献   

5.
李克仲 《语文天地》2012,(19):58-59
"我越来越不会教语文了"。笔者时常听到有语文老师这样说,在教改的大潮中,固然不乏弄潮儿,但也让许多行事态度从众、平庸的教师,每每发出跟不上变革步伐的感叹。确实,一次次的课改,变大纲,变教材,变教法,使教师眼花缭乱;各级教育部门对教师的评价标  相似文献   

6.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即将颁布,这标志着开始于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要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回顾这十年的课程改革路程,感慨万千!我们有激动、欣喜,有迷茫、彷徨,更有思考后的坚定。不管怎样,在这条课改的道路上,我们收获了很多东西,背负的“行囊”越来越重。因此,在课程改革新的起点上,很有必要稍作停顿,将“行囊”进行盘点,并加以选择,以利于更好地前行。  相似文献   

7.
杨伟成 《教师》2011,(14):24-24
风风雨雨的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走过了十年的路程。我们欣喜地看到,语文课堂已经变得生动活泼,焕发着生命的活力。然而欣喜之余,我们也不难发现,在这首改革之曲中仍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值得我们去反思、去剖析。  相似文献   

8.
风风雨雨的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走过了十年的路程。我们欣喜地看到,语文课堂已经变得生动活泼,焕发着生命的活力。然而欣喜之余,我们也不难发现,在这首改革之曲中仍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值得我们去反思、去剖析。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识字教学成为老师们谈论最多的一个话题。2005年8月,我开始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进行课改实验。在实践新教材的过程中,我时常困惑,时常迷茫。在反思中,我进行着我的教学。也许从那时起,我才真正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用探究的目光审视我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0.
正教了几十年的语文,已经成为我们这些教师生命中须臾不可离的东西。语文带给我们愉悦的享受,也带给我们疑惑和烦恼。说起语文,我们会兴奋也会困惑,兴奋是我们前行的动力,而困惑又让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尽管有些思考并不成熟,有些行动未见成果,但这也是在前行,是对语文"大河"理想彼岸的寻觅。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科新课程改革已经十年。课改十年并非一帆风顺,期间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有课程设计层面的,也有课程实施层面的;有课改内部的,也有课改外围的。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从不同的角度影响、制约乃至破坏着语文新课改的有效推进。尽量全面地梳理、分析这些问题,并积极寻求对策,将有助于新课改更好地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12.
三种力量     
<正>我一直试图看透"成就事业"的本质,以期获得生命前行的力量。我曾经经历无数次的失落迷茫,千转百回在浓雾叠嶂中徘徊踟蹰,在犯了一次次愚蠢的错误后终于有所醒悟。在盘点过去几十年的生活后,我发现有三种力量在我生命的成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一种力量是承受的力量。承受的力量就是能够坦然接受生命中一切苦难和失败的力量。我们和命运抗争的最常见方式是抱怨,但抱怨是一副毒药,只会使自己  相似文献   

13.
<正>在课改的浪潮中,我们一路摸索前行,有过曾经的不解与疑惑,也有过颇多的困扰,在改革的热潮当中,我也不自觉地在这场热潮中悄悄地改变着、成长着。一、课改让我认识了"教什么"回顾十年课程改革,我的认识观、教育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到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人格、能力的发展,由过分追求学科的严密性转到注重教育教学的育人性;由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到注重学生实践探索和交流的主动学习。在  相似文献   

14.
<正>课改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十年了,很多教师面对新课改,却有一种"琵琶声停欲语迟"的感觉。其实,面对新课改,我们不必踌躇,也不必迷茫,一切的教学改革,都要追求课堂的"高效化"。在此,我简单地谈一谈我对课改及高效课堂的一些粗浅的见解。一、"教师突击"——突出传统观念的重围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承,过分注重学生接受学习和被动学习,忽视了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  相似文献   

15.
十多年的政治教学,突然转教语文(旧教材),不免有此惶恐,幸而能够沐浴课改春风,学习了初中语文新课标,使我在惶恐时欣喜地看到了语文教学的方向。教学中由于我能始终注意弹好一支曲,所以目前快乐如歌。  相似文献   

16.
重读丁培忠     
<正>十年前在通辽市奈曼旗的一次语文教研活动中,我有幸买到了《丁培忠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拜读后对丁先生肃然起敬!就是在那个时候,才知道"小语整改"是怎么一回事,但没有探究为什么会有"小语整改",还不知道它是怎样在丁老师的语文教育实践观的基础上,历经十几年的探索形成的。十年过去了,今天再次捧起这本书,才真正感受到它的厚重,也才真正感受到丁先生的不凡!以下是我阅读《丁培忠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一直思考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6年3月刊登了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教研室吴丽艳老师的《铅华洗尽,回归阅读》和该旗天山六中梅广华老师的《语文教育终于改到点子上了》两篇文章。文章从不同层面介绍了"语文主题学习"给当地语文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语文主题学习"在赤峰市又一个旗县安家落户了!欣喜之余,反思近几年来,在赤峰地区影响较大的语文课改实验项目有:林西县韩中凌老师主持的"批注阅读",喀喇沁旗徐  相似文献   

18.
课改将迎来第二个十年了,对过去的十年,自然会有人去总结成就,即使没有说够,课改的成绩也是抹不去的。至于展望下一个十年课改前景,我觉得可能先得把前十年反思一下。2005年1月,我曾写过一篇《我对课改充满信心》,有些老师认为那标题及内容好像不合我行文的习惯,但那个标题的确是我拟的。其时,虽然我已看到课改乱相的端倪,看出"狐疑之众,疲弱之师"的不堪其任,然而为自己的理想,为鼓励和我一样的教师,我当然要"表态",要呐喊。再说,总体而言,我的确有信心与激情,因为教育毕竟在进步,  相似文献   

19.
韦力 《广西教育》2012,(32):57-58
新课程改革已经迈过了十个年头,最为活跃的小学语文课改也迎来了回顾并展示十年成果的关键时刻。借此时机,广西教育杂志社联手广西南宁市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所举办了小学语文“两岸四地”教学观摩研讨暨十年课改成果报告会。在这次的报告会上,有一位年逾古稀的教师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他就是来自马来西亚的张发老师。  相似文献   

20.
课改走了十年了,怎么去评价课改?我比较喜欢引用美国一位开国元勋在民族运动风起云涌时讲过的一句名言:"现在的时代就是黄金时代。"我认为我们通过十年的努力,营造了一个基础教育的黄金时代:从来没有看到教育教学有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