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23年6月13日,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建》杂志社、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中共台州市委等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大陈岛垦荒精神研讨会”在台州举行。与会人员围绕“大力弘扬垦荒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伟大建党精神与大陈岛垦荒精神”“赓续垦荒精神再建时代新功”等主题进行了研讨,并在进一步把握垦荒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历史方位、探寻垦荒精神的核心特质与时代价值、指引走深走实走好新时代的垦荒路等方面形成了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2.
对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维度来说,大陈岛垦荒精神有着不同的话语体系,要使这些差异较大的话语体系进行对话和交流,就需要构建公共话语体系。新时代大陈岛垦荒精神公共话语体系的构建涉及五个方面的基本架构:中央和地方公共话语体系是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政治意蕴;国家和社会公共话语体系是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本体意蕴;理论和实践公共话语体系是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文化意蕴;自然和人类公共话语体系是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生态意蕴;代内和代际公共话语体系是大陈岛垦荒精神的传承意蕴。  相似文献   

3.
大陈岛垦荒精神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大陈岛垦荒精神中德育资源的开发要遵循导向与主体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典型与时代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德育目标,在深入挖掘、提炼大陈岛垦荒精神中蕴含的使命担当、爱国情怀、敬业奉献、奋斗创新、乐观敢为、和合共进等德育资源要素基础上,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地方文化传承、弘扬城市精神等五个维度探讨大陈岛垦荒精神中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大陈岛垦荒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带领人民战天斗地、重整山海、改天换地的斗争性精神的展现,核心在于一个主体(垦荒队员)、两层目标(建设、发展)、三项要素(信念、修养、实践),即一代代垦荒队员依靠有理想、重修养、敢实践的三要素,发扬勇斗争、敢斗争、善斗争的精神,实现了大陈岛从满目疮痍到“东海明珠”的蜕变,开启了从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到现代化海岛的新征程。这种斗争性的精神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垦荒”以及承担新时代建设任务的党员干部来说,具有重要的时代启示。  相似文献   

5.
熔铸于20世纪50年代的大陈岛垦荒精神并没有过时,其鲜明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蕴历久弥新,在新进程中继续发挥着强大的思想精神引领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探讨大陈岛垦荒精神崭新的时代方位,深入挖掘其独特的价值意蕴,有助于为谱写好浙江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冯荣  周珂  王啸啸 《大学教育》2022,(2):122-125
大陈岛垦荒精神诞生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是浙江精神甚或中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红船精神相融贯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在当下,将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能满足大学生更好地指导实践、适应未来发展和改造自我世界的需要,有助于践行社会的公共核心价值、拓宽学校的思政教育维度和提升学生的道德综合素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渗透思政教学环节、内化学生日常生活、搭载网络教育平台、熔铸大学校园文化等过程来感染人、磨砺人、涵养人和熏陶人。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承载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内涵丰富、联系紧密,“三个精神”虽然在主要面向群体、主要功能作用上有所区别,但是具有整体与部分、内力与外力、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劳动教育“三个精神”培育具有三层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理念为其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相关论述为其理论逻辑,新时代新征程中劳动教育的现状及重要性为其现实逻辑。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需要做到抓好劳动教育理论课堂主阵地,融入实习实训实践课程大环境,营造浓厚劳动教育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8.
伟大建党精神具有丰富深厚的发展逻辑,中国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民族复兴道路的艰苦历程是其历史逻辑,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的伟大建党实践是其实践逻辑,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精髓是其理论逻辑。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航向标”,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命线”,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强基石”,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定盘星”。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培育时代新人的现实要求,是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实践需要,是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有效路径。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在“深化”上持续下功夫,要在“融入”上持续下功夫,要在“善讲”上持续下功夫,要在“分工”上持续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的抗疫斗争实践,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抗疫实践中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是培育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责任担当的重要价值遵循,抗疫精神视域下探讨青年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促进新时期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是新时期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0.
自我革命是党在新时代找到的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是党以刀刃向内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必然。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源头,是新时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精神武器。以伟大建党精神推进自我革命具有深厚的逻辑向度。从出场逻辑看,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寻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实践和精神的反映,自我革命是对跳出“历史周期率”、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及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回应与解答;从理论逻辑看,伟大建党精神是自我革命的精神引领、精神动力、精神品格和精神追求,成为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理论支撑与解答;从实践逻辑看,伟大建党精神以其对真理理想的坚守、初心使命的践行、斗争精神的弘扬以及党和人民的忠诚为强化“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提供了现实进路。  相似文献   

11.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在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政治品格和伟大思想武器,也是党百年来无往不胜的重要法宝。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有着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于一体的严密逻辑体系,表现为理论上源自马克思主义斗争理论,历史上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现实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稳步向前,实践中须大力发扬斗争精神。系统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逻辑理据,对党领导人民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辉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蚂蚁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60余年来,蚂蚁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蚂蚁岛人在守护好、建设好这片小岛的蓝图下不断奋进。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的新时代的大学生是社会建设发展的主力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蚂蚁岛精神为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意蕴和具体的实践导向。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三个务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本色,坚持管党治党的政治智慧,坚持埋头苦干的政治品格。这一命题的提出是理论、历史与现实的必然结果,其理论逻辑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题中应有之义,其历史逻辑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宝贵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其现实逻辑是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华章的必然选择。深刻把握“三个务必”的内在逻辑,应坚决做到坚守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奋斗精神,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锤炼斗争本领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现实的精神现象是传统、“前现代”、“后现代”并存。这三种现象基本上 在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存在:老年人“倾向”传统,中年人“面对”现实,青年人“向往”未来,其内容是交融在一起共时性的存在于人们的心灵之中。传统张扬的是礼仪,以道德为基础的礼仪至上是传统的核心;现实追求的是经济,以法理为保障的经济至上是现代精神的基础:未来向往的是自由,以人的价值为根据的自由至上是精神永恒的需要,从而构成了中华民族现实的精神现象。中华民族的精神现象正处在一个建构过程,呈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图。  相似文献   

15.
大学的发展是在理想与现实、自主与依附、传统与现代、“有用”与“无用”的矛盾博弈中实现的。大学精神的失落其实质是大学固有矛盾在新的时代形势下的失衡。重塑大学精神需要在时代条件下实现矛盾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滨州学院学报》2021,(3):31-35
航空报国精神和伟大建党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种精神一脉相承、联系紧密,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为赢得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上进行伟大实践的精神支撑。研究航空报国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一致性要深入剖析其生成逻辑,精准把握其科学内涵,深刻挖掘其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时代,伴随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美好生活成为人们奋进追求的目标。围绕美好生活建构问题,从多个层面展开逻辑探讨,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人的内在超越本性出发,探寻其理论逻辑;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初心出发,探寻其历史逻辑;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出发,探寻其现实逻辑;从以人民为中心、团结依靠人民群众与激发个人意志相结合的矢志奋斗出发,探寻其实践逻辑。这样,就可以有效推动新时代美好生活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针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出的动员令,蕴含了深厚的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意蕴。理论逻辑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实践观、矛盾论的坚持和创新;历史逻辑体现为对毛泽东“两个务必”、中国历史治乱规律和党百年管党治党经验的历史传承;现实逻辑体现为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统筹“两个大局”和党的自我革命的战略意识与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19.
道德共识是凝聚大学精神的道德前提和必由之路。面对道德虚无主义、整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等多元价值思潮对道德共识的解构和大学精神的消解,我们需要重建共同体成员的道德共识。依据道德共识建构逻辑,大学精神的重塑有集体主义、交往实践、制度伦理三种路径。  相似文献   

20.
2005年4月,台州市椒江区教育学会和区教科所组织部分中小学名校长、星级教师到椒江大陈实验学校进行科研扶贫。本次活动以对话交流和课堂教学的形式,先由李承龙主席代表区教科所向大陈实验学校捐赠科研书籍,再由部分名校长和大陈实验学校校长畅谈学校管理和校本培训。云健小学林土法老师围绕课题研究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活动后区教科所徐晓东所长为大陈实验学校全体教师作“学校发展与教师专业化成长”专题讲座。台州椒江组织名校长、名教师到大陈岛科研扶贫@潘金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