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尤其是年纪还很小的孩子,他们由于受到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经历、经验缺乏,更容易遭受失败和挫折。有时成人看来是很微小的失败,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一次的小的打击。在遭遇失败和挫折时,孩子通常会不知所措,失望退缩,丧失兴趣和信心。其实,失败和挫折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对待它们。如果以积极、正确的态度看待,它们可能会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反之,可能会给孩子造成消极的影响,还会对他们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2.
秦梅华 《山东教育》2003,(23):92-93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难免会碰到失败和挫折。尤其是幼小的孩子,他们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能力有限,经历和经验缺乏,更容易遭受失败和挫折。有时在成人看来是很微小的一次失败,对于孩子来说,则可能是一次不小的危机。因为在遭遇失败和挫折时,孩子可能会不知所措,失望退缩,而这种退缩行为是不可忽视的。如果不及时消除这种行为障碍,会使幼儿产生自卑感,缺乏进取心,影响他们日后的交往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孩子从诞生起,许多家长,从祖辈到父辈就有这种思想:一切都为了孩子。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家长们为使孩子过得舒服些,自己不惜做出自我牺牲。人家有的,我的孩子也要有,不想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家长们这种奉献精神固然可佳,但是,事事包办代替无疑使孩子失去了自我锻炼和经历挫折的机会,形成了孩子们自高自大、唯我独尊的思想,从而也会形成一种攀比和依赖思想。事实证明,在家庭中对孩子实行挫折教育必不可少。挫折是追求的伙伴。追求总是有成功也有失败,而只有经历了一次次失败,才能体味到成功后的快乐。当代教育家魏书生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将…  相似文献   

4.
孩子从诞生起,许多家长,从祖辈到父辈就有这种思想:一切都为了孩子。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家长们为使孩子过得舒服些,自己不惜做出自我牺牲。人家有的,我的孩子也要有,不想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家长们这种奉献精神固然可佳,但是,事事包办代替无疑使孩子失去了自我锻炼和经历挫折的机会,形成了孩子们自高自大、唯我独尊的思想,从而也会形成一种攀比和依赖思想。事实证明,在家庭中对孩子实行挫折教育必不可少。挫折是追求的伙伴。追求总是有成功也有失败,而只有经历了一次次失败,才能体味到成功后的快乐。  相似文献   

5.
<正>挫折教育,就是指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国家、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意识地创设一定关于挫折的情境,让孩子受到艰难困苦的磨砺,经历挫折及失败的体验,以此培养对失败和挫折的承受力、克服困难的应变能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在挫折中得到磨炼,这才是挫折教育的本质所在。一、挫折教育存在的误区(一)认为挫折教育就是"吃苦教育"我们提倡挫折教育并不是让家长人为地为孩子创造挫折,不要误解"吃苦教育"就是挫折教育,其实,孩子在成长中挫折无处不在,关键是遇到挫折该如何处理。然而有些家长却忽视了现实情况,看到当今的孩子经不起挫折,把原因归结于孩子吃苦太少,于是,家  相似文献   

6.
<正>对孩子来说,每一次失败,既是一次挫折,也是一次经验的积累,孩子就是在这一次次的失败中得到了一次次学习和体验的机会,而这些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宝贵的,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应允许孩子尝试错误,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孩子犯什么样的错误,而在于教师如何正确认识学生的错误行为以及究竟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犯错误的孩子。尊重孩子,给予他们出错的权利孩子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经验还不丰富、概括还不全面、思维能力还非常有限,因此他们在探究和认识事物的过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在优厚的物质环境和家长的保护圈中,他们是温室里的花朵。学生最终要独立面对社会,独立面对生活,但在现实生活中,人难免会碰到失败和挫折。作为学校、家庭有时让孩子体验一点失败、挫折的滋味未尝不是好事,可以以此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孩子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8.
黄家丽 《教师》2012,(23):9-10
社会越来越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我们的孩子问题为什么却越来越严重?心理承受能力为什么越来越薄弱?青少年自杀率为什么在不断攀升?面对这些严峻的问题,我们不得不提出:请允许我们的孩子失败,给孩子失败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在挫折中成长。因为失败是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这种失败、这种挫折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代学生》2013,(17):10-11
近年来,一些学生因缺乏抗挫折能力而导致各种心理疾病,甚至引发自杀的事件时有报道,一次次血的教训让社会震惊。不光是高考失利,现在连做不出作业都可能成为自杀的原因。这再一次提醒我们挫折教育有多么重要。事实上,挫折教育也是国外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很多学校开设了专门的课程,家长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设置一些考验来培养孩子坦然接受失败。  相似文献   

10.
困难和挫折是聋生成长的主要障碍,面对挫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明显较差。在正常孩子看来是很小的一次失败,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次不小的危机。聋生在心理受挫后.往往会长时间被失败的情绪所困扰,产生不安、畏缩、甚至恐惧的情绪,导致某些心理疾病的产生,作为特殊教育工作,我们应适时给深受困扰的聋生以疏导、排解,培养他们的抗挫能力,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1.
名儿童教育家陈鹳琴,在论家庭教育时说过这样的话:“不要担心孩子的失败.应该担心的是,孩子为了怕失败而不敢做任何事。”据北京教育研究会调查:有31%的儿童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够。5.5%的儿童顶不住失败的打击,由此看来,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获得适当的失败经验是多么重要,究竟什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挫折教育呢?曾经有人提出AQ(AdVenisty 0uotient)这一概念,即挫折商数。这就是人面对困难、  相似文献   

12.
沈洁 《家庭教育》2001,(11):35-3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现实生活中,人难免会碰到失败和挫折。尤其是幼小的孩子,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能力十分有限,经历和经验的缺乏,更容易遭受失败和挫折。幼儿期是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针对孩子的不同特点,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因势利导地对幼儿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是孩子离开家庭、接触社会的起点.这里的生活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颇具挑战性的全新的生活。孩子不但要学习如何适应环境、如何待人接物。而且还要全面地学习知识.因此.孩子经常有面对挫折与失败的时候。在我们的日常教育工作中.常常会见到孩子面对挫折.心情极其恶劣:或哭泣。或发脾气,或退缩……每当看到孩子们出现这样的状况。我都很着急,也意识到失败是过集体生活的孩子不能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许多老师和家长为现在的孩子担忧,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心灵脆弱,经不起一点挫折。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各种压力使孩子无法摆脱;而另一方面,确实也因为我们的教育没有教给孩子学会直面挫折和失败。如何让孩子适应现实生活和未来,如何培养现代人的情绪品格,是我们必须...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教育研究会曾就“你遇到失败打击时能顶住吗”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结果31.2%的儿童回答“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没有经受过失败的打击和锻炼”;有5.5%的儿童说“顶不住失败的打击”、“遇到失败打击时我会束手无策”。这样的结果表明,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其实,孩子抗挫折能力的欠缺与我们家长的教养态度不无关系。日本孩子两岁起就开始意志锻炼,自  相似文献   

16.
一、改善家庭教育 (一)接受挫折,磨练意志 许多家长说:“我们吃过的苦太多太多,不能再让孩子去受苦,要让他们生活的快乐幸福”。但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应是让孩子成熟、成人、懂事。孩子不懂得什么是艰辛、什么是挫折,又怎能成熟、成人?一个孩子长期处于一种条件优越的家庭环境中,你尽管费心费力地给了孩子那么多,可孩子未必能理解、能领情。由于没有苦的体验,就很难有甜的感受。通过挫折教育,让孩子们在自己的生活空间中经受些困难和挫折,通过对苦与难、失败与挫折的切身体验,使他们得到一种悟性,并得到意志的磨炼,从而学会自立自强,学会自己成长。  相似文献   

17.
何为挫折教育,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国家、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让孩子受到困苦的磨练,经历挫折和失败的体验,以培养其对挫折和失败的承受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克服困难的应变能力和奋发进取精神,其任务是提高人的挫折和认知能力,学会正确使用心理防卫机制,增强对挫折的排解能力。挫折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有哪些作用呢?  相似文献   

18.
未来的竞争不仅是智力的竞争,也是心理品质的较量,孩子们将来面对社会,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会经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因此,我们要引导孩子面对挫折,帮助他们战胜挫折,培养其适应能力,成为生活的强者。一、将挫折留给孩子人生道路坎坷不平,挫折、困难、失败、痛苦,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让孩子从小吃点苦,跌几个跟头,在逆境中锻炼意志,才能使他自如地面对一切挫折、困难,保持乐观与自信。如在游戏中孩子们常会遇到磕磕碰碰的事,教师要教孩子学会忍受碰到的伤痛,头上碰到的紫包可以渐渐退去,但受了伤的勇气却难以恢复。所以我们要让孩…  相似文献   

19.
王璜 《辽宁教育》2013,(9X):90-90
<正>挫折教育是国外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很多学校开设专门的课程,家长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设置一些考验来培养孩子坦然"接受失败"。英国:英国顶级女子学校"失败周"教育学生英国家长们常常把"给孩子失败的机会"这句话挂在嘴边。孩子做某件事失败了,英国人的观念不是索性不  相似文献   

20.
一位家长忧心忡忡地对我说:“我的孩子处处都很优秀,很要强,可最近却总是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简直跟平时判若两人。”这位学生在班级确实十分优秀,是学习委员,样样功课都能拿得出手,从一年级起就是班级总分第一名。经过多方查询,我终于找到了这位学生不快乐的答案:上次期末考试时,他的总分滑到班级的第二名。这样一位优秀的孩子,让我们看得好心痛,古人说:“人生逆境十之八九。”这就要培养孩子有耐挫折的心理素质,遇到失败,做到不惊慌、不自卑、不气馁,在失败中奋起,在挫折中前进。一般说来,孩子对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不足或压根儿毫无准备,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