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教·研·写”一体化推进,可以优化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转换思维方式是“教·研·写”一体的基本遵循,教师要从工作思维转向研究思维,从事务思维转向设计思维,实现常规工作与研究工作整合推进。聚焦研究主题,在特定场景中及时提炼教学研究成果,有利于教师近距离习得从“教”到“写”的成果形成路径。教研与科研的整体联动、通力合作,则为“教·研·写”一体提供了行动保障。  相似文献   

2.
孙焱 《江苏教育》2014,(4):53-56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人们更多关注的是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取得何种成果.而对怎样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取得成果关注不够。“教·研·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符合教育科研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符合发展期教师专业成长的一般规律.契合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与发展要求。契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回路”,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陈兵 《现代教学》2014,(10):17-17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水平线,可以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校本教研的重点是“教”,而起决定作用的是“研”,它决定了教的方向、教的质量。因此,我校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以科研引领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提升教师的研究品质,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氛围。  相似文献   

4.
教育科研是培养名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条件。只教不研则浅,只研不教则空。近年来,洛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工教研室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在技工院校教研工作中基本形成了以优质课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龙  相似文献   

5.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枯。”教师不仅应该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应该具备善于反思、善于研究的优良品质,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6.
阳泽  苟晓蓉 《四川教育》2006,(10):10-11
搞课题累,做研究苦,这是一线老师的普遍呼声;把研究当任务而简单应付,这是一线老师的常见行为。虽极不情愿这种“苦差事”,但评优晋级可加分,提拔重用是砝码,许多老师不得不去“装点门面”,不得不追求科研的“档次”,因而“书斋式”研究、“注解式”研究泛滥,理论研究、宏观研究盛行,低效科研、形式科研、门面科研层出不穷。中小学科研曲高和寡。出现了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的现象。 遵循“问题是课题、过程即探索、收获即成果”的理念,以现实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问题解决。追求在实际中研究、以研究促进实践的微型课题研究,因其实用性、操作性强而成为中小学教师科研的发展方向。 有别于高校的理论研究和假设性验证。不同于学术专家的大型课题研究,微型课题则侧重于应用研究、实践研究和微观层次的小型研究。微型课题是一种有别于“学术派”的非正式的教育研究活动,不需要经过主管部门的审批立项。案例研究、教学日记、教育随笔、教育叙事等是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研究目的是帮助教师提升教育智慧,促进专业发展,享受研究的过程和成长的喜悦。 微型课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也是教师踏上“幸福的研究路”的必经之途。教师要关注自身实践中有意义的事件和日常工作中有价值的困惑,要在看似无问题的“教学惯性”中发现问题,在问题成堆时聚焦某一个问题。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热情、挖掘学生潜能、塑造学生人格,进而丰富自己的情感,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实现自己的幸福理想。这是教师科研的真正境界。在这样的境界下,教师自己是幸福的,学生也是幸福的。[编按]  相似文献   

7.
孙越 《教育》2007,(15)
教师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形成中的发展”过程。“教”是实现教育教学实践升华的基础,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研”是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保障;“训”是实现知识、能力的实践内化,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  相似文献   

8.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人们更多的是关注通过教师专业发展这个手段取得何种成果,而很少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怎样取得成果.通过历时近三年的行动研究,提出“教·研·写一体”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认为这种模式契合教师职业特点和职业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顾名思义,教研包括“教”和“研”,在教育教学中要将“教”和“研”有机结合起来。脱离于具体“教学”实践的“科研”,其犹如空中楼阁,缥缈迷离;游离于理论科“研”基础的“教”学,其犹如无源之水,断流枯竭。由此可见,学校要创造条件,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打破“教”和“研”之间的壁垒,使教师在“教”和“研”上得到均衡、和谐、有序发展,因此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要做到“以教立研,以研促教”。  相似文献   

10.
教育科研是教师的任务,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只有教与研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教学的最是界,才能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教育欠发达的地区开展教育科研,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认识,加强理论修养,树立研究的自信心,增强研究的自觉性,其次要从学校实际出发,选择好课题;在研究方法上以应用性研究为主,通过教育科研的不断深化,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进步与成长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它不但解决了教师“教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教师“如何教”的问题。教育科研是一项任务,它让教师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获得教育科研的知识与方法;教育科研更是一种责任,它不仅让教师获得了各种荣誉,更重要的是让教师真正投入地开展教育科研,这是一种对学校,对自己、对学生负责的责任,这是教育科研的内在的价值体现。沈老师是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她早在“八五”期间通过电视已经收看了《教育科研基础知识与方法》讲座,但是沈老师对教育科研是“不屑一顾”的,听教育科研讲座只是为了…  相似文献   

12.
常言道“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一个教师不仅要把书教好,把人育好,而且还要有一种研究的素养,新课改理念下的专业发展更需要教师富有激情的创作,更需要教师在自身知识与经验、方法与技能的长期沉淀与积累中,不断超越自我,开展教学研究.美国学者伯金翰姆指出:“教师抓住研究机会,不仅推进教学技术,并将使教师的工作具有生命力和尊严.”  相似文献   

13.
孙焱 《江苏教育》2014,(15):53-56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人们更多关注的是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取得何种成果,而对怎样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取得成果关注不够。"教·研·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符合教育科研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符合发展期教师专业成长的一般规律,契合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与发展要求,契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回路",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专业成长必经三个阶段,即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再到站好讲台。其中,学科教研是教师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晋升的重要桥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2019年底,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教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民教育》也发表社评文章《教研强则教育强》,指出:"历史和实践证明,加强教研工作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是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基础教育的重要依靠。"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相似文献   

15.
我校是吉林市教育科研示范基地校。近年来,我们聚焦课程改革,推动教育创新。学校坚持走“课程多元化,课堂生命化,课题专题化”的发展之路。教育科研实施“研中做,做中研;研中教,教中研”的思路,研究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科研氛围日渐浓厚,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新理念推动了新实践,教育科研的“品牌效应”初步显现并提升。教育科研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6.
徐永强  徐燏 《中学生物学》2012,28(10):24-26
教研工作是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和要求,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教与研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教学研究,能够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笔者对本县农村学校教研工作做了初步调查,并对教研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浅显探讨。  相似文献   

17.
鱼晓贤 《甘肃教育》2013,(24):22-22
“幸福”是人生的理想状态,也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教师的职业幸福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和育人过程中获得的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来自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来自自身专业的成长与超越,来自心态的平和与心灵的归属。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没有教师“幸福的教”,就没有学生“幸福的学”。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的科研在承载着社会服务的同时,还承载着教学、专业建设、教师成长、学校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任务。提高科研服务成效的办法是将科研与教学融合、科研与专业建设融合、科研与教师成长融合、科研与学校管理融合。做到"研中有教""先研后教""以研促教",使科研服务于"专业应用领域的拓展""专业结构的调整""专业特色的形成",使教师获得"专业成长""职业成长",使学校管理更加科学,减少从众性、盲目性与权力至上现象。通过融合,将学校教育教学各要素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提炼特色,更好地发挥科研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教育质量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教师素质是决定性的因素。但是社会的转型使得许多老师感受不到教师职业的尊严与满足,只教不研的现象并不少见,专业素质原地踏步或摇晃衰减的情况也令人不安的凸显出来,视而不见就是对教育事业不负责任。认识危害,寻求对策,教师专业发展最根本的途径一言蔽之就是“研”。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向从事研究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可见,教师职业本身的内涵、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都赋予了教师“研究者”的角色,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素养、专业素养。这些年来,我园踏实地行走在教育科研的路上,不断地探索着、收获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