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后发展国家干预经济近代化的方式首先都是直接从干预经济开始的。自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选择了“官为控制”近代工业的政策目标模式。甲午战争后,改“官督商办”为“纵商为之”,颁布了大量新的工商政策法规。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体制,以致于大大影响了经济改革的深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2.
美国政府对经济的首次干预始于进步朝代。进步运动为政府干预经济做了舆论准备,奠定了群众基础;垄断资产阶级抛出的“新国家主义”理论又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思想基础。政府干预经济旨在对垄断组织实施“公共控制”,反对“坏托拉斯”,调整企业与社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间的关系,维护公平竞争秩序。进步时代政府对经济的首次干预,标志美国经济体制开始逐渐从自由放任向政府调控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2010年高考上海卷第24题是这样的: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命题者提供的参考答案是B。根据题目与答案的表述可以推出:英国工党政府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对此推论,笔者难以理解。首先,“政府干预经济”应该是工党政府政策的“手段”或者“表现”而不是“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关注的是20世纪60年代前期日本的,一个被称为既是“战后最大的法案”又是“没有后台的法案”-《特定产业振兴临时措施法》(简称《特振法》)。本文分析了它出台的背景、经过和国会中审议时成为废案的情况,以及其成为废案的原因和影响。本文认为这个法案虽然是为应对贸易和外汇自由化而产生的,但是它体现了自明治维新以来,作为“后发展国家”的日本,其政府中主管经济的行政官僚为实现“赶超欧美”的经济战略目标,而通过经济立法、行政指导等各种手段干预经济和产业的活动的“历史传统”。《特振法》遭到各方面的反对而最终失败的结果,表明那套经济官僚干预经济活动的传统做法已经不再适合作为即将实现“赶超欧美”目标的日本(大致可以以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为标志)。日本的民间经济界、经济官僚和执政自民党三者关系也开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面对始自金融海啸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在经历前期利率这一价格型政策工具到激进的“量化宽松”政策干预经济后初见起色,然而随着系列政策工具经济效应的释放,美国经济走势路转峰回。根据目前经济持续下行的严峻形势,美国政府果断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再次实施“量化宽松”新政策。新政是一种数量型的非传统干预经济方式,实质是以增发货币为核心的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组合运用,是凯恩斯主义政策在新时期的新变种。美国经济政策的新调整必将对美国和世界经济产生大而深广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问题是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的核心问题,目前国内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有“纵横统一说”“密切联系说”“干预、参与、管理、协调经济关系说”“经济协调关系说”“需要国家干预经济关系说”“国家经济调节关系说”等几种学说,而本文界定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市场经济主体、市场运行关系、社会保障关系、涉外经济关系四种,并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 ,1 92 9— 1 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对美国“自由放任”的经济指导思想给予了沉重的打击 ,那只“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自发地调节经济的功能发生严重故障。由此 ,1 933年富兰克林·D·罗斯福着手推行“新政” ,一反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和政策 ,赋予政府广泛的经济职能 ,以“一只看得见的手”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着整个生产过程 ,即运用国家机器制定各种全面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政策和措施 ,以摆脱经济大危机。美国从此进入大规模的永久性的国家干预经济时期。 1 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  相似文献   

8.
从世界经济格局和美国“新经济”出发,重新解读了中美经常账户相互失衡的成因,认为美国“新经济”带来的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的矛盾通过“中心-外围”的世界经济格局向外部转移是弓:发这一失衡的根本原因,失衡的调整必须依赖于两国政府的协调干预。最后借助国际收支理论的分析工具演示了两国政府协调干预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充满了活力与竞争,但其自身仍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局限性,需要政府适时、适度地干预。政府干预可以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但是政府也并不是万能的,它自身也有缺陷,如果干预不当则会出现政府失灵。现代经济是市场和政府的“混合”经济,因此需要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与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我国著名的经济法学家李昌麒的经济法“需要干预说”明显带有移植西方国家经济法“干预论”色彩,且“需要”一词不适于定义。我国经济法应反映国家对宏观、社会及市场经济的直接控制和间接调节的本旨,因而本文提出经济法“调控说”,“调控说”与“宏观调控说”在定性和调整范围上有质的区别。以“调控说”为基石重构经济法学和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1.
王莽在代汉立新后颁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诏令,在工商业经济管制方面,他颁行了所谓的“五均六管”(同‘笼’)制度,其中五均赊贷政策的颁布及其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囤积居奇,打击了富商大贾,稳定了物价;扶持了民用企业.保护了市民和中小手工业者利益,避免了两极分化。当然,由于其阶级局限性和用人不当等因素,又给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灾难.从而最终导致了其改革的失败。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封建政权至上而下都严格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尤其是对在朝官员涉及商业的禁止更为严格。可是,"为官从商",或者"官商勾结"一事却屡禁不止,直至明朝,更是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3.
在战时环境下,出于服务战时需要、打破国民党经济封锁、发展苏区经济、为人民谋福利的目的,作为领导者的苏维埃政府对私营商业采取"鼓励—限制"并用的政策,作为追随者的私营商业者做出了"服从—抗拒"的应对方式。双方通过博弈各自实现了利益最大化目标:苏维埃政府为战争准备了充足资金,促进了中央苏区生产力的发展;私营商业者在既有约束条件下,获得一些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4.
产业政策的实施机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双重二元结构叠加”状态的阶段 ,国家应设定分别针对国内处于工业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三类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目标。扩大中等收入居民的比重 ,有利于产业政策目标的实现 ;国有资本的运作是实现政府经济目标 ,尤其是产业政策目标的有力手段之一。分析实现产业政策目标的代价问题 ,应遵循成本收益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5.
"客商"由传统商帮发展成为今天跨国界的实业家组织,在近现代为国家复兴与建设作为了杰出贡献。"客商"不仅是"实业救国"和"实业兴国"的重要力量,而且也是近现代民主革命和国家建设的积极支持者;"客商"为中国传统"儒商"文化的现代转型作出杰出贡献,是现代"儒商"文化的积极践行者;"客商"也是近现代"华商"网络的倡建者和积极推动者。新时期经济全球化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要求当代"客商"同所有华商一起,共同弘扬优秀儒商文化,团结合作,树立爱国济世、诚实守信、自律自强的儒商情怀,提高竞争与发展素质,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自强而继续奋斗。  相似文献   

16.
儒商是以儒家思想作为经营管理准则和生活指导,有良好品德和专业知识并取得成就的商人。伴随着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发展,在近代民族企业家中产生了中国近代儒商。他们既积极吸收近代西方工商业思想和科学管理,又全力继承传统儒商文化,建构近代儒商文化。近代儒商文化主要包括七个方面内容。与西方近代商业文化片面崇尚功利性的工具理性不同,近代儒商文化弘扬儒家人文精神,将道德性的价值理性和功利性的工具理性相统一,提出了义利合一和义利并重的义利观,形成了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商业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就我国国家高新区的政策施用与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完善性政策建议,提出关于调整和完善国家和地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计划的改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地方政府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必须依据地方具体情况,在定位的价值取向、职能转变以及经济体制、产业政策、管理模式和发展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两汉商人社会地位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总的态势是在不断地提高。西汉前期,由汉高祖的“贱商”到文景时的“惠商”,商人的社会地位在逐步上升。武帝时“抑商”导致大部分商人破产,地位一落千丈,但部分商人却坐上了高官,地位殊荣,商人社会地位处于两个极端。武帝之后,政策逐步宽松,商人、地主、官僚日益结合,社会地位有了更大的提高,一直到东汉无大的变化,所以说两汉商人的社会地位与当时的商业政策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20.
冀商是中国最早的地域商帮之一,特别是冀东乐亭帮(又称"老呔帮")在经商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方法,为中国特别是东北近现代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在中国商业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