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既出于对旧式知识分子的深刻了解,又由于自己精深的艺术造诣,鲁迅为我们刻画了孔乙己这一悲剧形象。对于这一形象,鲁迅自己也深感满意,他曾经对孙伏国说,在自己所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  相似文献   

2.
鲁迅在《孔乙己》一文中以“我”这个小伙计的口吻,叙述了在鲁镇咸亨酒店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写了孔乙己一生的悲惨遭遇,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可怜而又可悲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文中除了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外,还塑造了“我”的形象。笔者认为:“我”虽然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但是,“我”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同情者。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开健 《文学教育(上)》2009,(18):127-127
鲁迅在《孔乙己》中塑造了孔乙己这一栩栩如生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向人们展示了孔乙己这一形象丰富而深刻的社会思想意义,使作品达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本文试从“喝酒”和“语言”两方面对孔乙己形象的符号性特征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探究其形象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4.
既出于对旧式知识分子的深刻了解,又由于自己精深的艺术造诣,鲁迅为我们刻画了孔乙己这一悲剧形象。对于这一形象,鲁迅自己也深感满意,他曾经对孙伏园说,在自己所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他像陈士成一样,梦想着“隽了秀才,上省去乡试,一径联捷上去。”(鲁迅:《白光》)由于这种愿望太强烈了,孔乙己混淆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界限,在生活中处处以士大夫自居。平日里,他总是穿着长衫,尽管“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了”,但他不肯脱下来,…  相似文献   

5.
《孔乙己》是鲁迅最喜欢的一篇小说,有着鲁迅终其一生都抹不去的思索和寄寓。历来对《孔乙己》的探讨,人们更多地侧重于把孔乙己作为一个科举制度下的受害者和牺牲者。实际上《孔乙己》这篇独特的作品,是鲁迅在为我们描画封建社会末代知识分子的形象和他们的境遇,反射出几百年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落魄读书人的悲剧命运,酒店众人及至整个社会对待末代知识分子的态度。鲁迅意在表现这末代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并通过这种生活的不幸和悲惨,促使人们觉醒。  相似文献   

6.
《孔乙己》是鲁迅《呐喊》中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以一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讲述了孔乙己的凄惨遭遇,塑造了一个位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形象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7.
顾小卫 《广西教育》2013,(6):52-52,54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部反封建主义力作。如果说《狂人日记》是对整个吃人的封建制度的彻底否定,那么,《孔乙己》则是从封建教育制度受害者的角度来批判封建制度的。孔乙己这个形象一降生,就注定了孤独。他是一个喜剧式的人物,但却有着悲剧性的命运,孤独伴随了他的一生。如何解读孔乙己的孤独?新课程理念下,在教  相似文献   

8.
鲁迅在《孔乙己》一文中以“我”这个小伙计的口吻,叙述了在鲁镇咸亨酒店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写了孔乙己一生的悲惨遭遇,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可怜而又可悲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文中除了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外,还塑造了“我”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短篇小说《孔乙己》自发表至今已近百年,主人公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之后塑造的第二个病态社会里的经典中国病人形象。《孔乙己》尽管隔着久远的时空,却依然无法阻挡它那迅速而又逼人的深刻性。鲁迅的学生孙伏园在《关于鲁迅先生》一文中说:我曾问过鲁迅先生,其中哪一篇最好,他说他最喜欢《孔乙己》,所以已译了外国文。我问他的好  相似文献   

10.
《孔乙己》《祝福》《阿Q正传》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这些作品所刻画的主要人物孔乙己、祥林嫂和阿Q尽管形象不同,性格各异,但深入思考后,不难发现他们身上有一些共性:孔乙己、祥林嫂、阿Q是鲁迅先生精心雕琢的一组“多余人”群像。  相似文献   

11.
李涛 《学语文》2005,(4):42-42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收在《呐喊》小说集里的第二篇小说,继《狂人日记》之后于1919年3月发表。当时新文化运动余波未消,五四运动正在酝酿,作者正是通过塑造这篇文章中的孔乙己形象.向人们展示了当时穷途末路的知识分子在旧社会旧时代的悲惨命运,从而揭露封建科举八股的吃人本质。  相似文献   

12.
插图应符合文意四川涪陵十二中吴权友课文中的插图,能帮助师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节骨眼上的一幅插图往往能使文章的意境全出。如《孔乙己》中“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小孩吃”和《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中“密室谋划”插图,都十分形象、逼真,符合文意。可是初中三册...  相似文献   

13.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警世之作。孔乙己在学而为仕,仕则富达的封建教育下成为牺牲品,出尽了读书人的洋相,让人悲悯。他们都是封建科举这部大机床生产出来的半成品、废品,因其已被锻制出了初始形态,于是便有了在其不当用之后,再也找不到能用之处的悲哀。封建科举这部大机床只要不拆,仍在转动,定会再造出许许多多的孔乙己来。先生力透纸背,挖根至底,让人感慨 !先生对孔乙己外貌的描绘,让我们形象地看到了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锻打烙制后所留下的种种悲惨的印痕。   一、孔乙己的脸色及其变化   《孔乙己》最初让我们看到的是孔…  相似文献   

14.
《孔乙己》和《祝福》这两篇小说,除了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和祥林嫂这两个典型形象外,其他次要人物也给人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他们对于表现小说主题,揭露社会现实,衬托主人公的悲惨命运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曾伟萍 《成才之路》2013,(11):48-48
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没有不知道孔乙己这个文学形象的,也无不被这个苦人儿的形象所震撼的。据鲁迅的朋友回忆,鲁迅在世的时候,在他自己创作的小说中最喜欢的是《孔乙己》。鲁迅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个苦命人儿形象的?运用了怎样的叙事艺术?一、匠心独运的第一人称"我"的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16.
朱碧茵 《成才之路》2011,(15):82-83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作者用喜剧因素写悲剧,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穷酸、迂腐而又淳朴、善良的封建社会旧知识分子的悲剧形象;而孔乙己人物本身的形象丑与艺术美的成功结合,使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文中对背景环境的描写使用了多角度描写的艺术手法,这些高超的艺术手法使《孔乙己》当之无愧的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篇杰作。  相似文献   

17.
鲁迅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的成功之处确实有多个方面,本文拟就《孔乙己》中“笑声”描写的作用作一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8.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文章在梳理近百年以来学界对《孔乙己》主题归纳的基础上,将其主题的探讨纳入鲁迅作品反"看客"母题系统来加以解读,通过揭示《孔乙己》的主旨在于揭露抨击"看客吃人"的现象,得出"看客"扮演着悲情刽子手的角色,进而深入探讨其作品中的"看客"形象,并具体分析其"看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孙亚 《阅读与鉴赏》2009,(6):35-35,34
鲁迅在《孔乙已》中塑造了孔乙己这一栩栩如生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向人们展示了这一形象丰富而深刻的社会思想意义.使作品达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本文试从“长衫”和“脸色”两方面对孔乙己形象的符号性特征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探究其形象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20.
一、根据文体特点施教 《孔乙己》是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的。教学《孔乙己》就应该根据小说的这一特点,以剖析孔乙己的形象为主,从多方面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中的悲剧命运,进而归纳出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