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绍兴黄酒文化的翻译为例,探讨非遗英译的归化异化策略选择问题。在非遗英译过程中,译者要基于更好地传承与传播非遗文化的原则,采用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策略。对于有一定海外影响力的黄酒术语,译者要依据国标,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对于海外知名度比较低的黄酒品类和酒俗文化的翻译,译者可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策略;对于英语世界比较陌生的黄酒典故和酿制工艺流程的翻译,译者可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当前西方归化/异化的讨论多从后殖民理论视角出发,揭示强势文化在翻译外国文学时所采取的归化策略的文化殖民主义本质,提倡异化的策略作为一种抵抗以求文化交流上的平等。文章剖析了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并与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异化/归化策略进行了比较。同时提出,在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传播过程的初期,归化翻译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但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归化/异化手段较韦努蒂倡导的异化策略更具操作性。译者还是应在忠实于原文和不妨碍译文读者理解的前提下使归化异化互为补充,并防止过度归化或异化。  相似文献   

3.
当前西方归化/异化的讨论多从后殖民理论视角出发,揭示强势文化在翻译外国文学时所采取的归化策略的文化殖民主义本质,提倡异化的策略作为一种抵抗以求文化交流上的平等.文章剖析了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并与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异化/归化策略进行了比较.同时提出,在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传播过程的初期,归化翻译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但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归化/异化手段较韦努蒂倡导的异化策略更具操作性.译者还是应在忠实于原文和不妨碍译文读者理解的前提下使归化异化互为补充.并防止过度归化或异化.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随着翻译者对文化交流与传播重要性认识的逐渐加强,韦努蒂的翻译理论越来越受到译者的普遍关注。他批判了以往翻译中占主导地位的归化翻译并对此提出了质疑,主张"反对译文通顺"的异化翻译策略。本文对韦努蒂的翻译理论进行了比较详尽的陈述,分析了该理论存在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最后得出结论: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译者只有将归化和异化结合起来,相互补充,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分析归化的矛盾和归化译者、异化译者两种不同的观点,并从文化词、习语以及新生词汇等方面举例,对比讲述了这两种翻译方法的用法,指出归化和异化都是重要的翻译策略,两者相辅相成、对立统一,两种翻译策略在翻译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译界主要有两种翻译方法:归化和异化.译者采用归化策略还是异化策略,要受译者的翻译目的、文本类型、社会背景、政治因素、译者的文化心态以及译语与原语语言差异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仅探讨译者的文化心态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翻译界一直把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方法看作是对立体,对二者的争论伴随着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持续不断。本文通过分析归化和异化的概念,以及一直以来关于争论归化、异化与直译、意译之间的关系,对归化和异化各自的优缺点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阐述译者在语言层面应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在文化层面应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思想。最后指出归化与异化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8.
王健 《成人教育》2012,32(8):112-113
翻译活动的复杂性直接决定了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比如我们常谈的翻译归化与翻译的异化,翻译的直译法与翻译的意译法,都无法对之进行泛化。文章试分析翻译研究中的策略,认为归化和异化,直译法与意译法的区分都不是绝对的。翻译行为是原文理解与译文表达的过程,依仗的是译者的语言能力,因此译者必须提高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9.
借用韦努蒂的"异化"与"归化"的翻译策略,通过分析汉礼貌称谓的英译,说明归化翻译策略与文化失真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保留源语文化风貌,译者在"文化层面"上应力求最大限度的异化,并要以忠实地向外国读者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  相似文献   

10.
在翻译实践中,当涉及文化背景浓厚的文本时,归化与异化是译者经常采用的两种翻译策略。归化通常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而异化则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本文尝试采用德国学者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原则,通过翻译实例说明在翻译具体操作环节译者可以依据源语文本传播目的来决定采用归化或异化,从而达到"目的论"中所倡导的:翻译必须要确定其活动目的,实现预期功能在不同文化间的整体平移。  相似文献   

11.
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作为现代翻译界主要的翻译策略,虽然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翻译实践中,但是近几年对于它们的讨论还是愈演愈烈,争论不休。译者为什么采用这种翻译策略?什么因素决定译者的选择?选择这种翻译策略的目的是什么?本文将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异化和归化翻译中涉及的伦理价值问题,从翻译实施这个阶段的主体——译者、中间人和读者进行探讨和解答。  相似文献   

12.
作为翻译的策略,归化与异化的争论是十分激烈的。本文通过引入翻译目的论的一些概念,尝试从根本上解开归化与异化真正的问题所在:翻译目的决定了翻译策略的选择。然而,每位译者都有各自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也是应该的。因此,归化与异化没有哪个更好,只要适用于目的,两者皆佳。  相似文献   

13.
归化和异化一直是文化翻译策略中的争论焦点.论文从毛泽东诗词翻译入手,从翻译的目的、翻译的背景及译者的态度这三方面讨论文化传播的翻译策略选择,并通过实例进行佐证,最后指出异化策略是传播本土与外来语言文化的积极手段和有效途径.但同时也指出,强调异化不等于否认归化.  相似文献   

14.
在文学翻译中,是选择归化策略还是选择异化策略,一直是翻译界人士讨论的焦点.本文作者认为,译者的选择与译者的文化立场度译者所处的文化语境紧密相关.本文将通过《红楼梦》两种译本的比较来说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化传播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策略中争论的焦点.文章拟从翻译的文化语境、读者的文化心理、译者的文化态度以及翻译策略的实例分析等四个方面出发.对文化传播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并指出适度异化是进行文化传播的积极手段和有效途径。但强调异化,不是否认归化;异化和归化始终是翻译策略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  相似文献   

16.
鲁迅对世界翻译理论有巨大的贡献,然而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翻译策略是世界和中国翻译理论的支柱理论。古今中外,有三种翻译策略:1.归化翻译——传统翻译;2."归化加洋气"翻译——改良翻译;3.异化翻译——现代派翻译。鲁迅提出了三种翻译策略中的两种,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归化"翻译的学者,也是第一个推出"归化加洋气"说的学者。美国人韦努蒂提出"归化"比鲁迅整整晚了60年,提出的"异化"是第三种翻译策略,与鲁迅的"归化加洋气"翻译策略截然不同。中国的翻译理论家将鲁迅的"归化加洋气"翻译策略和韦努蒂的"异化"混为一谈,使鲁迅的"归化、洋气"翻译策略淹没在对韦努蒂的"异化"的热捧的喧闹声中,结果教科书中的翻译策略只有韦努蒂的两个——归化和异化,鲁迅首先提出"归化"这一事实也在韦努蒂的"异化"的热捧的喧闹声中被抹杀了。中国翻译理论界必须重新审视鲁迅对世界翻译理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译者是翻译工作的主体,具有译者主体性.译者本身会因为对翻译目的的不同认识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或翻译原则.本文主要浅谈不同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对异化(直译)、归化(意译)翻译策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周珍霓 《宜春学院学报》2013,(5):133-135,138
异化翻译是一种尊重差异的翻译策略,而非主张盲目复制原作的策略。"异化"与"归化"作为翻译策略并无优劣高低之分。文章就英-汉翻译中的"异化"、"归化"策略进行探讨,认为:作为翻译策略,"异化"与"归化"两者各有短长,也各有存在的必要。过分强调"异化"或"归化"都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9.
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是在两种语言转换过程中,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所作的不同的处理.长久以来,对于归化异化孰优孰劣,翻译界各执一词.笔者认为在商标翻译中,归化异化具有各自优势,可相互补充.译者应结合消费者心理和商标的功能原则综合运用归化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李晓韵 《文教资料》2010,(32):33-35
美国翻译家韦努蒂提出的异化翻译理论引起了新一轮的对译者地位.以及对异化归化翻译策略的讨论。本文对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作出一定的分析,认为虽然异化翻译观有它一定的进步性.有助于译者地位的提高和文化的交流和补充,但是更有很大的局限性.从而总结出在翻译中应该采取异化归化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