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育学理论体系的研究与构建上,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胡德海先生就教育学的概念和体系问题、教育的起源、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学自身存在的矛盾及教育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等,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和见解,给教育学的研究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景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范式"概念的视角对教育学理论展开研究,通过西方教育学理论发展阶段探析,尝试从新的角度寻求我国教育学理论研究突破,遵循"变革"的客观规律,重视组合与借鉴,形成多元化教育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教育学学科性质定位直接关系到教育学理论建设和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因此它一直是教育理论界研究、关注和争论的焦点。笔者从历史、逻辑、教育科学理论整体结构和教育实践需要等角度对“教育学”进行阐述,初步揭示出“教育学”的规范、实践之价值本性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理论在教育学学科独立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历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奠定了学科生成和交叉的基础。教育学理论的发生发展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密不可分,既强调理论指导实践的深刻性、应用性和前瞻性,又联结与教育活动发生关联的各个学科门类,构成纵横交错的格局。新时代我国教育学应聚焦理论体系的传承、更新与推进,服务高质量教育体系与教育强国建设,紧跟教育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作出中国学派的理论贡献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长久以来,人们以为,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是其科学性问题。陈桂生先生采用逻辑与历史的方法,通过对教育学现象的历史透视与分析,将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转换为什么样的教育知识为最高知识形式的问题,并把通过研究所获得的有关教育学理论的认识应用于教育学体系的建构,形成理论教育学和实践教育学两种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兴趣"概念在日常教育实践过程中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在经典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我国当前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中则甚少涉及。经典教育学理论对"兴趣"内涵的阐发及其理论建构方式,可以使我们更深入的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并引向对教育学理论建构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教育这一现象伴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且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则发生较晚。其原因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考究。本文试图参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人类生存需要的角度对教育学理论体系较晚形成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3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的演变,对于促进专业的发展和加强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材为主线,参考其他有代表性的专著,将1984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演变过程分为形成和发展两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研究的理论重点问题进行梳理和评价。希望通过30年来理论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状况作比较系统的回顾,勾画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的运行轨迹,为继续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促进其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这门学科走过的理论发展历程,对于丰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价值。以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材为主线,参考其他有代表性的专著,将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演变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和发展阶段。通过分阶段的研究,对每个阶段的代表作的理论价值予以评价,希望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当前教育学研究面临的困境要求教育学研究者从根本上反思教育学研究的现状、发展水平与生存方式.研究表明,教育理论思维的缺失是制约教育学研究进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学研究的实质性进展必须诉诸于教育理论思维.因此,检视教育学研究发展史,反思教育学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而变革教育学研究的路径已成为当前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逢贤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教育学家和道德教育研究的巨擘。他毕生献身教育科学,为当代中国教育理论建设和德育理论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丰富深邃的教育思想,尤其是道德教育思想,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的发起人和领导者之一,他不仅身体力行地进行教育学研究,而且大力支持并参与组织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的学术会议。他在德育学科建设上也贡献卓著,在全国率先开设德育原理课程,并为编写师范教材《德育原理》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他关于中国教育学科学化的探索具有深远意义,在教育学术史上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胡德海先生的《教育学原理》以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文化的传承为逻辑起点,探求教育学之本性,构建了一个"以人为本,文化传承"的教育学理论体系,对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胡德海先生是我国当代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学家。他扎根西部教育70年,犹如胡杨般扎根西北,不畏艰辛,顽强生长,终成参天大树,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均可圈可点。尤其是构建了一个新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把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一番正本清源的梳理,给教育学一个宏观、完整、全面、具有系统性和学理性的概括和说明,从而给教育学以恰当的定位,并凸显教育学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现行的教育理论体系是基于学校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而形成的教学教育学,而真正能够促进学生成人、成才的教育理论却是生活教育学。生活教育学是以人的整个生活为视域进行研究的教育学说,生活教育学与教学教育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生本教育思想要求教育应做到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必然要求教育理论由教学教育学向生活教育学回归。  相似文献   

15.
在长期教育学原理的教学和研究中,胡德海先生对教育和教育学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作了独特而系统的思考,建构了完整的宏观教育学体系。他认为,作为教育理论形式的教育学这个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教育学原理要对教育和教育学的整体面貌作出描述、阐释与解读,而文化则是构建教育学体系、看清教育全貌的一个重要“密码”。教育学研究不仅要研究文化,而且要研究人的问题,要研究人之为人的本质、人性、人情、人心。因为这对人类教育的认识来说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曾对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但由于忽视教育学的"人"性,盲目引进或照搬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及思维方式也对教育学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教育理论研究在引用相关学科理论原理来阐释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进行教育理论创新时必须时刻牢记"人"的存在,一切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7.
关于“教育原理”的一种新诠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教育学研究中,学科体系混乱、逻辑结构缺失、概念术语含糊已成为制约教育学学科发展的一个根源性问题,引起学界越来越大的关注。本文无意对上述问题作系统探讨,只拟专题讨论“教育原理”,并在讨论过程中对所涉及的有关概念进行分析。一、教育原理:在认识上怎么定位在我国,最早用“原理”一词来表述教育理论,大致始于本世纪初,如教科书译辑社翻译出版过日本人写的《教育原理》一书。此后,用“教育原理”作书名的专著就不鲜付梓,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实践的“围剿”下,教育理论陷入了“退化”的态势,形态退化、逻辑退化、功能退化是这种退化的三重表现.教育学变得越来越谦虚了,其自由、高贵的理论秉性在消逝.介入实践是拯救当代教育理论的行动,是其奋发图存的现实选择.介入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间的互适与互调,“接入——互摄——融合”是教育理论介入实践的“三步走”模式.促进介入,构筑有魅力、有实力、有舞台的教育学是当代教育学振兴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教育学理论对话越来越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育学理论研究中,曾经有过"学术界",众多研究者围绕着某些共同的问题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探讨。随着西方理论的不断引进,教育学理论研究反而失去了"学术界"(学术对话平台)。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学整个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综观前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情况,我们可以把它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1978—1984)发展阶段(1985—1991)深入阶段(1992-至今)。并就今后研究方向作了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