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4 毫秒
1.
集邮九问     
《集邮博览》2008,(10):37-37
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请看著名集邮家游乃器是如何回答这九个问题的。Q1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谁是您最钦佩的集邮家?在我13岁时,有一位同学叫于丰玉,他给我看过他收集的苏联邮票,当时就觉得邮票真好看,并羡慕不已。我父亲知道后,便给我买了一些亚丁邮票,看了这些邮票就想起阿拉丁和辛巴德航海者动人的故事,从此也就开始了我的集邮生涯。我非常钦佩钟笑炉、居洽群、范兰如,他们都是收集中国解放区邮票的集邮家。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等方面大力支持下,由高邮市政府筹建的中国集邮家博物馆,于2017年10月28日第八届中国邮文化节举办之际正式开馆。中国集邮家博物馆的创建,不仅在中国是首创,而且开了世界集邮史和博物馆建设史的先河,成为中国集邮文化设施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作为高邮市大力发展邮文化的拥趸者,我参与和见证了中国集邮家博物馆的创建过程。  相似文献   

3.
台湾寻邮记     
宋晓文 《上海集邮》2011,(12):31-33
作为一位专职集邮工作者,我曾经因举办集邮活动接待过多批台湾集邮家,并与陈继勋、俞兆年、蔡英清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台湾集邮家们多次邀请我能有机会到台湾一游。这几年间,福州的不少邮友先后踏上宝岛之旅,纷纷从台湾给我寄来邮资明信片,让我感受到在台湾寻邮的乐趣。女儿的对象是台湾同胞,将在台湾举办婚礼。我们一家组成了一个“福州亲友团”,踏上了台湾之旅。作为集邮者的我更是感受到旅游、集邮、省亲的多重快乐!  相似文献   

4.
集邮九问     
耿守忠 《集邮博览》2010,(10):10-12
1.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谁是您最钦佩的集邮家?我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集邮,当时我父亲在河北邯郸陶瓷厂工作,长期驻外,经常给家里写信,信封上贴有好看的邮票。我把这些邮票收集起来,由此便爱上了集邮。这时我就读在邯郸市第二中学,我的同学屠幼生,他父亲在铁路部门工作,给他收集了不少邮票。我们经常互相观赏和交换邮票,更增加了集邮的乐趣。  相似文献   

5.
集邮九问     
王景文 《集邮博览》2008,(12):33-33
Q1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谁是您最钦佩的集邮家?谈到集邮的起因,我跟一般人不同。一般集邮爱好者,多是受家庭、集邮家或是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我,由于少年时代是生活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胶东革命根据地里,周围无人集邮,我也不知集邮为何物。只不过我从小有收藏爱好,  相似文献   

6.
集邮九问     
我至今也没有成为一名集邮家。但如影随形的邮缘,却伴随我一生。好像月老还有一根邮缘红绳,拴住了我的双脚。剪不断,理还乱。要梳理我的邮缘历程,真有点说不清,道不明。所以《集邮博览》所设的"集邮九问"栏目的九问,总是与我对不上号。这也是我迟迟写不出这个答题的一个借口。  相似文献   

7.
本刊曾陆续刊登过北京市集邮协会试行的现代集邮部分评审规则,特别是2002年北京市现代集邮展览的举办,引起了广大集邮者对现代集邮的关注,也引发了广大集邮爱好者对现代集邮的讨论,也有不少邮友给我们来函来电,询问有关现代集邮的问题。鉴此,我们邀请了一些对现代集邮有研究并尝试制作过现代集邮邮集的集邮家,就广大邮友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8.
妙语     
《集邮博览》2010,(11):15-15
1.郭润康、姚树人、林衡夫、周治华是中华集邮文化主流的代表,他们和活跃在全国各地的一批具有人格之美、君子之风的集邮家,共同撑起了先进集邮文化的旗帜。他们已经成为发展集邮文化的中流砥柱,他们就是中华邮苑的梅兰竹菊。(摘自《湖北集邮》2010年第5期总439期)——王新中先生以邮票话邮人。  相似文献   

9.
集邮九问     
许率真 《集邮博览》2010,(11):13-14
1.最敬佩的集邮家张包子俊。他为我国早期及改革开放后的集邮文化活动做出了贡献。20世纪80年代初,我随广东省集邮协会的一些同志到杭州,张包老到车站迎接我们,并和我们一起开座谈会,非常认真地听取我们介绍组建广州市邮  相似文献   

10.
7年前的6月,我在北京市集邮协会组织的一次集邮学术研讨会上,作了题为《确立文化在集邮中的主体地位》的发言。随后杂志社的编辑让我尽快把讲稿整理成文。决定在杂志上发表。当时,我为《集邮博览》对于集邮文化这个论题的敏锐给予肯定。我以这个题目撰写了文章,很快就发表了,那是2005年。  相似文献   

11.
“惠我邮票,不如惠我邮识”,有口皆碑,在集邮界成为一句名言。举凡在集邮收藏,抑或集邮学术研究获得成就者,无不得益于博览集邮群书(包括相关的文献史料、图书资料)。成功的集邮家、邮学家、必然也是一位孜孜不倦阅览、收藏、研究集邮图书资料的集邮文献收藏家,因  相似文献   

12.
■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谁是您最钦佩的集邮家?我是从小时候开始集邮的,那时还不到10岁。我在老祖母整理她的一个古老的一个竹箱时,看到有一包前清的邮票。当时她正准备扔掉,我看到邮票很好看就把它留下了,从那时起就开始集邮。我最钦佩的是浙江杭州的一位老集邮家张包子俊先生,他是我的启蒙老师。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06,(8):48-51
夏衍与马任全的遭遇 上海著名集邮家马任全是一位民族资本家,20世纪50年代初期,与他交往的集邮家中有一位是当时任上海市委宣传部长、市文化局长的夏衍。夏衍常到马任全家看邮票、聊邮票,有一次,马任全谈到想把自己收集的邮票捐献给最可靠的收藏者——国家博物馆。夏衍非常支持,还一起商议了该捐哪些邮票。经夏衍事先联系,马任全毅然将一部中国邮票全集捐献给了上海博物馆(图1)。  相似文献   

14.
集邮家李曙光分别在第二军医大学、同济大学开设选修课《实用集邮学》,其考试内容有一道论述题,要求学员根据自己的学 习体会,以"我与集邮"为主题,写一篇800-1000字左右的短文, 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这里刊载的5篇作文即选自这些试卷。 高校集邮选修课润育莘莘学子的集邮兴趣,这种兴趣能得保持并 发展,则集邮事业幸甚!  相似文献   

15.
《上海集邮》2003,(10):34-36
集邮家李曙光分别在第二军医大学,同济大学开设选修课《实用集邮学》,其考试内容有一道论述题,要求学员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以“我与集邮”为主题,写一篇800-1000字左右的短,题目自似,体裁不限,这里刊载的5篇作即选自这些试卷。高校集邮选修课润育莘莘学子的集邮兴趣,这种兴趣能得保持并发展,则集邮事业幸甚!  相似文献   

16.
集邮文化作为专题文化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这是全世 界集邮人共同努力创造的结果。集邮文化同其它任何文化一样有着其固 有的形成和发展轨迹及规律性。探讨和界定形成集邮文化的标志,有利 于人们对集邮文化有着更进一步、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也有利于人们 在传播集邮文化的过程中,为集邮文化的不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由著名集邮作家李毅民编著的《集邮家的足迹》一书,近日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传记性的著作以大量史料为基础,以集邮交流、研究著述、参展夺奖等活动为主线,记述了14位著名集邮家的集邮经历、业绩和成功经验;讴歌了中国三代集邮家爱国奉献、勤  相似文献   

18.
出书难,出集邮书更难。这句话准确地反映了当今集邮图书出版的真实情况。2006年《集邮博览》第2期文献集邮栏目刊登了著名集邮家郭润康的一篇文章《浅说自费出版集邮图书》,表达了老集邮家对当今集邮图书出版难的无奈;特别是出版社“赚作者的钱”更加让集邮者痛心疾首。集邮图书出版从兴旺走向萧条的原因我想读者都很清楚,那就是市场变化的结果。因为图书市场对集邮图书的需求在萎缩,使集邮图书不能为出版社带来稳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10多年前,我在一篇序言中写了这么一段话:中国的集邮活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但集邮真正成为社会性的文化活动,却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有社会影响的邮票市场,也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才得以诞生并发展壮大。我国集邮事业的兴旺,是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人民对文化生活需求不断提高的结果。集邮的春天,源于政治的宽松和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86年10月,全国集邮联"二大"在北京召开,我有幸参加当时的盛会。一天晚饭后,几位代表来到老集邮家,甘肃省集邮协会副会长杨世昌住处聊天,听杨老讲集邮"经"。杨老说:"我看上了集邮这个道,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