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亲社会行为是个体为了他人的或社会的利益而自发作出的意志性行为,其中也包括利他性行为。它有助于人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因此,了解制约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各种因素,能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其教育的有效性。   一、认知发展水平和移情是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内因   (一 )认知发展水平是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沈娴 《家庭教育》2001,(11):36-36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更广泛的合作精神,这就需要下一代有较强的交往能力。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幼儿在与伙伴的交往中交流知识、经验与技能;在交往中认识自己、了解他人,体验欢乐和痛苦;并从中培养同情、分享、合作、友爱等良好情感和行为。  相似文献   

3.
吴化婷 《知识文库》2024,(7):163-166
<正>幼儿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期,是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阶段。而幼儿具有独特的心理发展特点,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知和亲社会行为还需要成人进行引导。绘本教学以“图+文”的形式开展,具有鲜明的视觉形象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加注重幼儿亲社会行为和社会性的培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学前儿童对社会领域的相关内容进行循序渐进地学习,使其社会性发展不断完善,从而奠定良好的人格基础。而亲社会行为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能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亲社会行为表现出来的积极帮助他人、与他人分享、愿意友好与人交往等积极品质,能增强幼儿对幼儿园环境的适应能力和降低入园焦虑等。除此之外,幼儿时期正是一个人人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也是塑造各种良好品行的关键阶段,幼儿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可塑性,正是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好契机。为此,本文将以绘本教学作为载体来探讨,绘本教学在幼儿亲社会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要改善幼儿的同伴地位,提高幼儿的社会能力,必须改善幼儿的行为特征。途径有三:一是加强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二是全面公正地评价每个幼儿,并引导幼儿正确地评价他人;三是家庭与幼儿园协作,共同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和活动机会。  相似文献   

5.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其先天因素,也有家庭、社会、同伴等后天因素。基于此,可创设宽松民主的家庭教育环境,营造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提供温馨和谐的同伴交往环境。为幼儿树立榜样,通过多种方式强化行为,建立自控能力,从而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6.
熊玲 《学前教育》2021,(7):9-11
助人行为是亲社会性行为中重要且突出的部分。3~6岁是幼儿亲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基于幼儿园集体教学环境和我国传统集体主义社会氛围,从小培养幼儿的助人意识对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做出外在的助人行为,首先需要其能够观察并注意到他人的需要、困难所在,理解他人的感受,继而分析问题,采取不同策略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因此,幼儿助人行为是幼儿的观察能力、共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7.
社会性教育是让幼儿在与父母、教师、同伴及其他人接触交往的过程中,逐渐适应各种人际关系,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思想、情感和意向,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学前阶段是进行社会性教育的关键期,抓住这一关键期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必将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各类人才。因此,怎样认识社会性教育的重要性,促进社会性发展就成了当今幼儿教师所面临的一个课题。一、明确社会性教育的目的,培养幼儿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社会性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幼儿形成初步的自我意识,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守纪律、不怕挫折的品…  相似文献   

8.
王小燕 《林区教学》2013,(8):110-111
良好的交往水平,一定的合作技巧,是幼儿在未来社会中成功的基础之一。在幼儿园里,教师为幼儿创设交往与合作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开展社会性角色游戏对幼儿的交往合作水平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不仅能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成人世界,遵守社会行为规则,还能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合作水平、交往的主动性、语言表达能力等,是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9.
幼儿攻击性行为阻碍幼儿社会性、个性的健康发展,也影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幼儿认知水平,注重幼儿体验,激起情感共鸣,从而预防幼儿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10.
桑林林 《动漫界》2022,(4):59-60
幼儿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阶段,幼儿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他人、习得人际交往技能.但在交往中,冲突、争抢行为屡见不鲜.面对幼儿的争抢行为,家长也屡屡犯难.本文剖析了幼儿争抢行为产生的原因,引导家长及时与幼儿进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支持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学习与同伴交往的技能,逐渐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社会性情感是幼儿品德形成的心理尽础,而“移情”是沟通自我与他人间关系的重要的社会性情感因素。由于幼儿大部分还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很少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再加上日益增多的独生子女和日趋单元化的现代住宅,减少了幼儿同伴间的交往机会。因此,许多幼儿不会与人正确地交往,社会性能力差。为了促使幼儿学会与人交往,作出与人合作互助、捐献、分享等亲社会行为,最近,我们在幼儿园大、中班进行了一次移情训练的实验研究,效果良好。现将训练的过程和效果作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品质,满足幼儿的交往和活动需求,营造轻松童趣的环境。而绘本辅助幼儿园社会教学是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可以通过简单、直观的方式向幼儿教授各种本土特色的社会行为和道德素养,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因此,积极研究幼儿园的社会教学,可以使幼儿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同情心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幸遭遇产生的情感共鸣。它使人能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愿望和需要,进而见诸行动,给予相应的关怀、支持和帮助。对于幼儿的社会化发展而言,同情心不仅可以抑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而且可以增加幼儿在社会交往中 的谦让、帮助、合作和分享等亲社会行为,它被看成是幼儿产生亲社会行为最主要的前提条件。因此.探讨幼儿同情心的产生机制及培养策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现在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的地位十分优越,受宠爱,娇生惯养,从而出现任性自私、不关心他人等现象。这些问题,势必让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产生障碍,减少了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应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创设民主和谐的气氛,帮助他们克服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利于社会交往的行为,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5.
幼儿欺负行为是幼儿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普遍出现的行为,不利于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及幼儿人格和社会性的健全发展。幼儿欺负行为的产生与幼儿的气质类型、交往技能、性别、移情能力、成人行为以及社会大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成人需加强幼儿的移情训练。规范自身的行为.创设良好的环境以及采用适宜的教育手段等干预措施来减少幼儿的欺负行为,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幼儿期是产生交往动机,有意行为日益发展的时期,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幼儿长大后能否与社会、集体以及他人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以良好的个性去积极地影响社会,也就是说,关系到将来幼儿能否“生存”于这个现实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有隐性和显性之分,然而一切交往都应该是与活动密切联系的。创设适宜的环境和契机让孩子获得积极的交往体验,培养他们良好的交往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活动和交往,奠定了幼儿个体全部发展的基础。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证明,幼儿的发展是与环境的相  相似文献   

17.
幼儿期是产生交往动机,有意行为日益发展的时期,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幼儿长大后能否与社会、集体以及他人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以良好的个性去积极地影响社会,也就是说,关系到将来幼儿能否“生存”于这个现实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有隐性和显性之分,然而一切交往都应该是与活动密切联系的。创设适宜的环境和契机让孩子获得积极的交往体验,培养他们良好的交往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活动和交往,奠定了幼儿个体全部发展的基础。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证明,幼儿的发展是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幼儿的社…  相似文献   

18.
《幼儿教育》2013,(17):24-25
三、社会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  相似文献   

19.
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架起沟通、友谊桥梁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社会人类发展的需要.而这种需要正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更显得日益强烈了.促进幼儿同伴交往.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符合当前社会改革的迫切需要.同时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和机会.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如何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呢?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上海地区农村幼儿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质量也不断提高。然而,农村幼儿的社会性行为却不容乐观,如不少孩子胆怯,不会合作,不会交往,有些孩子对人不宽容,交往时横行霸道,不讲道理,不懂礼貌等,这些都表明他们的社会性行为能力缺乏。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农村幼儿的交往范围较狭窄,导致其社会认知和行为水平较低下。  模拟社会情景的种种游戏,能把真实的社会生活融入虚构的游戏之中,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社会性行为。特别是自选游戏,幼儿自由结伴、自由游戏,能非常有效地促使幼儿从自我中心过渡到做一个社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