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扬 《科教导刊》2020,(1):75-76,83
法学专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法律人才,在法学专业本科教育中,不仅要教授学生各种法学理论知识,而且要使得学生理解法学服务于社会的意义,具备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法律问题的能力。因此,要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水平。本文分析在大学校园中进行“法律咨询”实践课的意义与实例,以期探讨法学专业本科学生实践课程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高校是培养法律人才的重要阵地,法学教育关乎人才培养的成败。目前,高校法学教育模式存在学生法治思维意识淡薄、教学方式线性单一、理论与实践能力培育不足及反馈机制严重滞后等问题,反映出高校培养的法学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的矛盾。为此,需要完善法学体系,培养法学思维,丰富法学教学方式,构建长效的实践与反馈机制,优化高校法学教育,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3.
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前提是要有一大批法学理论与法律实务双过硬的教师,偏废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水平的应用型法律人才。目前法学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应转变,要通过代理案件、提供法律咨询、到司法机关挂职等形式强化法律实践能力,尽快打造一支法学理论功底深厚、法律实践技能娴熟、法律职业道德高尚的全面发展的法学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4.
田鹏辉  曲扉扉 《丹东师专学报》2010,(1):154-156,F0003
诊所式法律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大学法学院教育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质的法律教育课程。这种模式通过设立法律诊所,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法学教师作为指导,由学生去代理或者以其它方式接触各类案件,接触真实的案件当事人,在法学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为当事人处理案件,解答法律咨询。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法律知识,锻炼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进而缩小理论培养与实践技能的差距。目前,在我国实施本土诊所式法学教育,存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机构等方面的障碍。应结合国情,转变法学教育理念,合理筹化教育经费,并将诊所教育纳入系统法学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5.
我国法学教育的职业化趋向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比如解决问题、法律分析与推理、事实调查、谈判、辩论、文书制作等基本技能,通过角色扮演、翔实的案例材料分析与模拟、更为严格的实习与常态化的法律咨询活动是培养学生法律职业技能较为现实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法律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法学人才,法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当今社会的发展使法学人才走向职业化道路成为大势所趋。因此,我国的法律教育应该跟上时代发展潮流趋势,为国家培养法律职业化人才,让法律专业的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法律教育的职业化要求法学教育要明确职业教育的定位目标,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育体制,结合司法考试,提高我国法律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化水平,为我国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法律人才。本文结合法律教学实际,对我国法律教育的职业化发展作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法学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传统法学教育所不具备的优势,但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存在不足。在诊所式法律教育中树立品德培养目标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付诸实现,对于丰富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内涵,培养杰出的法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学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法学教育受到大陆法系的影响,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学到了系统的法学理论,但是法律实践能力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民办高校想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发挥自身优势,在充分借鉴英美法系法学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探索适合自身的法学教学方法以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学法学教育的现状、困境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法学教育越来越陷入困境,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举步维艰,剖析法学教育的现实困境,法学发展的机遇仍在。改革现有的法学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法学教育应培养治国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人才作为建设法治社会的智力因素至关重要。反思我国目前法律人才的表现尤为欠佳,法律职业功利主义倾向严重,法律人的法律伦理、法律信仰、公平正义观念缺失,司法不公和腐败层出不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法学教育的失败难辞其咎。追本溯源,应当改革目前实用主义的法学教育观,加强法律信仰和伦理教育,拓展法学学生的人文视野,整合现有法学教育资源,集约化而不是粗放经营,建设高质量的法学院品牌,走精英化而非大众化的法学教育之路,以真正培养社会满意的治国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1.
法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法学教育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周世中 《高教论坛》2003,(5):111-113
市场经济对法学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法科学生具有扎实的法学和经济学知识,而且要求法科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一枝硬笔、一张铁嘴”形象地表述了实践能力的具体内容。法学教育应当适应这一形势的要求,从教师的应用、课程的设置到教学方法和教学的硬件建设,都应围绕着培养法科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一中心来进行,使法科学生在走向社会时,适应法律工作,创造灿烂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实践性教学:中国法学教育的改革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法学教育经过了三十年的发展,逐渐成为显学。但是,法学毕业生"就业难"凸显了法学理论填鸭式教学方式产生的质量问题。提升法学教育的质量必须对法学教育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在现有的法学师资和资源情况下,统一司法考试及诊所教育方式并不能真正达到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预期目的。要实现实践性教学改革的目的应转变法学师资的评价标准,构建法学院与实务部门的资源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3.
关于法律职业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法律职业教育是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它需要法学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要有相应的改变,诊所法律教育适应了这一目标要求,成为法律职业教育中值得引进、借鉴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4.
逻辑学知识是法学理论通向法学实践的桥梁。在我国当前的法学教育环境下,法学人士的逻辑学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加强法学本科教育中法律逻辑学的教学工作,是提高法学人士逻辑学水平的必要条件。从讲授该门课程的切身经历出发,结合案卷调查,对法学本科阶段是否有必要开设《法律逻辑学》、在什么阶段开设以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一些思考。只有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可能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法制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造就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法制国家建设要求的优秀人才有着重要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实现了法律素质和道德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为新形势下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养创造了机遇和条件。  相似文献   

16.
随着建设法治国家目标的切实推进,我国的法律制度建设相较从前得到了长足发展,法治状况以及人民对法律制度的满意程度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若要能够切实有效推进法治进程,国家仍旧需要更多的法律人才,而与人才息息相关的莫过于法律教育.就当下而言,我国的法律教育更多是着眼于理论的教育,而忽略了对于学生职业理性的教育和培养,导致法律人在践行法律的过程中失掉了法律人应有的法律理性,缺失了身为法律人最为宝贵的精神.如何能使法律人的职业化发展取得更加全面的发展,通过反思后认为,除了理论教育的深入,同时也应树立法律人的理性.  相似文献   

17.
雷雯 《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9):73-74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高素质的职业法律人才,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因此法律职业教育必须树立专业素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一体化的教育理念,使职业教育贯穿法学教育的全过程,依据不同层次法律职业的不同要求,建立分层次、分阶段递进式的法律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当前传统的以学历教育为主的成人法学教育正处于发展的瓶颈期,这种教育模式需要改革,法律诊所教育正好契合了成人法学教育改革的需要,有利于提升成人法学教育的水平,锤炼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诊所法律教育在成人法学教育中的开展有一定的基础条件,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戴向芸 《高教论坛》2014,(12):126-129
开展高职生职业法律素质教育是提高高职生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法制教育要以培养学生职业法律素质为核心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科学建构高职生职业法律素质教育课程体系,逐步形成基础性法律课程、专业性法律课程和专门性法律课程结合的多层次的职业法律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完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发展迅速,却仍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要解决好当前法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创新法律人才培养方式。促进法律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法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法律人才职业道德素质,完善我国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推动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