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康德美学的先验方法论原则,一方面应用"反思判断力"去超越美本体从而对本质主义美学进行颠覆,用"先验原理"去为情感寻求必然性从而对心理学关学进行重构;另一方面又应用知性直观去连接先验反思判断力和经验感性表象以求得对审美的正确解释.先验方法论在美学应用中体现的两条最根本的原则——先验反思和知性直观,是理解康德美学两套话语系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康德认为在人类文化中一切学问的目标都是力图用于人世间,所以他的批判哲学的最终归宿正是实用人类学。情感是人类最熟悉,同时又是最陌生的东西。在康德学说中,作为高级认识的中间环节的判断力会赋予情感以先天规则,产生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这种判断力指的是反思判断力,包括审美判断力和目的论判断力,反思判断力是通过它的先验原则——自然的形式合目的性把规则赋予情感,其中审美判断力直接关涉情感。  相似文献   

3.
康德美学的先验方法论原则,一方面应用“反思判断力”去超越美本体从而对本质主义美学进行颠覆,用“先验原理”去为情感寻求必然性从而对心理学美学进行重构;另一方面又应用知性直观去连接先验反思判断力和经验感性表象以求得对审美的正确解释。先验方法论在美学应用中体现的两条最根本的原则——先验反思和知性直观,是理解康德美学两套话语系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康德写作《判断力批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弥合前两个批判之间的裂缝,在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完成他的整个批判哲学体系。康德通过判断力来解决这两者的沟通问题。判断力之所以能够作为联结彼此的中介,关键在于它的一个先验原则——自然的合目的性原则。自然的合目的性包括“形式的合目的性”与“质料的合目的性”,亦即主观的合目的性与客观的合目的性两种,它们或者是自然的合目的性的关学袁象,或者是自然的合目的性的逻辑表象,前者是《判断力批判》中的“审美判断力批判”部分,后者是“目的论判断力批判”部分。正是对审美判断的探讨,使我们发现仅仅依靠主观的纯粹形式的合目的性来沟通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是不够的,还需要自然在“质料”上的合目的性,亦即自然的客观的合目的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将自然界看成一个由低到高不断进展的目的系统,因而使得从自然到自由的沟通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康德的自由理论是整个批判哲学的中心,是贯穿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的要旨。在康德的"三大批判"中,先验自由的可能性在其第一批判中得到了诠释,第二批判论证了在实践理性领域中自由的实在性,而人类对自然和自由统一的探究、对至善自由的追求,在其第三批判中通过反思判断力得以实现。本文试图从先验的自由、实践的自由和至善的自由三个方面来分析康德自由思想的内涵,揭示康德哲学体系中自由概念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冀志强 《唐山学院学报》2016,29(2):33-36,59
感性在康德哲学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从经验的层面,针对于感性所受到的贬低,康德对感性进行了认知意义上的辩护。从先验的层面,他提出时间和空间是人所具有的两种先验直观形式,这种先验感性是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的最基本方式。根据康德的先验感性论,韦尔施发现了美学在哲学以及文化中的基础地位。想象力是一种重要的感性能力,它内在地沟通了康德哲学中的感性和知性。作为反思判断力主要内容的审美判断力在沟通自然和自由中担任着重要角色,而在审美判断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又是情感和想象力。所以感性在康德的哲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近代西方哲学史上的经验论和唯物论就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和普遍必然性来源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论争,但都没有为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和普遍必然性找到终极依据。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者康德力图调和经验论和唯物论来解决这一问题。他在肯定感觉经验为科学知识提供客观性的同时,提出了所谓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在改造和发展笛卡尔“自我意识”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先验自我意识”概念,试图从认知主体的先天认知结构和形式中为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寻求终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论自然在康德美学中至关重要,它一方面保证了康德有机整体自然观念建构的完成,更重要的是它保证了康德鉴赏判断的实现。它是康德美学从经验美学走向先验美学的契机所在,同时也是理解审美判断力和目的论判断力关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一版与第二版中,就“概念分析论”部分的“范畴先验演绎”分别提出了“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绎”两种演绎方式,构成了康德批判哲学的一大难点。康德“范畴先验演绎”的内在逻辑矛盾成为德国古典哲学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康德在其先验逻辑中说明“先天综合判断”的存在,认为是主体创造了客体,人为自然立法,从而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对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了抽象的发挥。“二律背反”学说则是先验逻辑的精华所在。它赋予理性矛盾以特有的形式,机智地批判了旧形而上学的僵硬和独断,达到了消极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1.
德国古典哲学关于“自我”的思辨哲学的建构,经历了康德的“先验自我”、费希特的“行动自我”、谢林的“绝对同一”的“自我”的逻辑发展过程,并在黑格尔哲学中达到最高、最抽象的同一。德国古典哲学关于“自我”的思辨哲学的建构历程,实际上就是德国思辨哲学的发展史;黑格尔哲学的解体意味着整个思辨哲学的解体;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本质之处就是以“现实的个人”、以现实的个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呈现出“先验自我”的现实根基。  相似文献   

12.
康德哲学之“先验哲学”之名一般指其认识论,本文认为康德实践哲学也具有康德意义上的先验特征,主要体现为道德法则的证成过程中,康德步步追溯,最后达至“理性的事实”这一先验的理由,表现出理论的先验性。  相似文献   

13.
康德是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伟大人物,是他与黑格尔、歌德等人以德国古典哲学为基础.创立了西方文艺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德国古典文艺理论。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先验性是康德审美形式的首要肯定。康德提出在进行认识之前先要审查人的先天认识能力,他认为人先天秉有三种互异的能力:认知、欲求、快与不快,并以此为根基,确定了三种先验科学的合法性,这三种科学即认识论、伦理学、审美学。进而用“分析法”证明先验审美形式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笛卡尔开创了近代西方哲学,同时也是以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理性主义为特征的二元论的创始人,贝克莱 休谟从彻底的经验主义立场出发,发展了笛卡尔的主体性思想,宣告了客观知识的破产,颠覆了理性,最终以怀疑论告终,康德则综合了二者的思想,开辟了超越论的主体性哲学。但是,他们的主体性思想都是不够彻底的,始终夹带着心理主义的痕迹,从而贬低了自身的价值。胡塞尔认为,真正的哲学是纯粹超越论的主体性哲学,这就是他自己的超越论现象学哲学。超越论现象学批判地继承了传统的主体性思想,同时不仅解决了认识的超越问题,而且在认识论上大大超越了它们。  相似文献   

15.
评价是教育学中的重要环节,而最广泛意义上的评价也是一种社会治理与控制。一般意义上.通常所指的评价与教育评价都是指基于过往经验的。本文试图从康德的先验判断力给予的洞见着手,结合精神现象学的理论,阐释相对于经验的先验评价以及体验性评价原则。希望可以给经验性评价某种启示与反思。  相似文献   

16.
生与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如何在德性的力量中超越生死更是康德倾力解决的核心道德问题。他以人的意志自由为超越性平台,并通过独有的道德神学实现了人类对生死的超越与人性的升华。同时也正是对生死的探讨构筑了其整体意志自由理论的神学之维。  相似文献   

17.
康德哲学的时空观体现了康德哲学的本质和特点。这样一个判断对于洛克哲学也是成立的。对康德哲学与洛克哲学的时空观作一个比较,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康德哲学,也能够更好地认识洛克哲学、乃至近代经验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