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有的读者看过本文前部分并不满足,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新闻中的立意要新颖、要高深,这些是从哪里来的呢? 笔者的回答有如下几点: 首先应明确,新闻中的立意如何,是报道题材本身所具有的。它不是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文件可以获得的。所以,新闻中的立意既不能随意拔高,更不可凭空臆造。它只能从现实生活中产生,从报道的事实中产生。有的立意蕴涵于  相似文献   

2.
写新闻作品时如何选择新闻角度呢?笔者认为要选择好新闻角度,就要从新闻角度的立意、选材和表现角度入手,体现立意有亮点,选材有重点,表现要巧妙。立意要有亮点。新闻注重一个“新”字,这个新也要包括新闻角度的新颖。一篇新闻作品,立意角度是否新颖,是否有亮点,这是一篇新闻作品有没有生命力的所在。记者面对同一事件如果不从新颖的角度作新闻报道,肯定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让读者厌烦。前不久,深圳市公布劳动力市场价格,对这件事,很多新闻单位都作了报道。但几乎千篇一律地报道深圳市劳动  相似文献   

3.
袁万兵 《新闻世界》2013,(10):28-29
如何创新经济新闻的写作技巧、提高经济新闻的报道质量、改善经济新闻的报道效果,笔者的体会是选题的口子要小,主题的立意要新,素材挖掘要深,标题要朴实醒目。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些新闻核心期刊纷纷刊登有关新闻策划的文章,文章中提出新闻策划这一概念,诸如《加强策划使新闻不断出新》等文章不断抛出。有的提出新闻的新是策划出来的,而不是新闻本身所具有的:有的提出策划性新闻是新闻媒界之间激烈竞争中行之有效的秘密武器。这些观点给我们一个疑问:新闻到底是策划出的还是报道出来的。我们先来看看有关新闻策划的定义、邢文才在《新闻学苑》1996第6期《新闻策划是提高宣传质量的法宝》一文中提出:所谓新闻策划,就是指视角新、立意高、开拓深,介入及时的战役性、系列性、话题性,并能形成新闻强…  相似文献   

5.
我们看一些电视会议新闻,特别是地方电视会议新闻报道时,感觉常常是在给观众汇报材料,而 没有真正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缺乏新闻报道应有的特色和艺术性。电视画面上都是台上台下的人头亮相,新闻稿件内容简单枯燥,调动不起观众继续收看的欲望。观众不仅对这样的会议新闻产生反感,甚至对我们如此报道新闻的媒体也会产生反感。笔者作为县级电视台的记者,在长期从事新闻报道的实践中觉得,会议报道应该在可视性和贴近性上做文章,力求使新闻作品在立意上出新、在内容上出色、在形式上出彩。  相似文献   

6.
新闻摄影作为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手段,能够迅速反映现实生活中极富新意和美感的生动瞬间。它一方面要客观报道新闻事实本身,另一方面又要通过用光、构图、角度把握、形象观察等艺术手段来完成摄影的艺术创造过程,以期达到迅速及时、真切生动地报道新闻事实的目的。新闻摄影兼跨新闻和艺术两个门类,具有两  相似文献   

7.
新闻摄影要不要进行深度探索?这在新闻界,甚至在新闻摄影界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新闻摄影是运用照相机对新闻事件进行现场拍照、机械记录,还讲什么深度。这种看法阻碍着新闻摄影向深度发展。我认为,新闻摄影和文字报道一样,不仅要传播新闻事实本身,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事实表达时代的某种思想与观点,因此必须在报道深度上多下功夫进行研究. 那么,如何增强新闻摄影的深度?我以为应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立意要高。就是说摄影记者选定的报道主题,要紧扣时代脉搏,揭示时代特征,弘扬时代精神.这与“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同为一旨。从一些报纸上的新闻照片看,有相当多的作者不  相似文献   

8.
一、寻找时间上的最近处。陆定一同志给新闻下了一个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报道。”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时间近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时间越近,越具有新闻价值。因此,在寻找“新闻由头”时,要从时间的最近处着笔。二、挖掘内容上的最新点。新闻要时间新,但时间新不是新闻的惟一要求,它同时还特别强调内容新。如果能从内容新上寻找“新闻由头”,也能够写出好的报道来。三、发现事实上的新变动。我们在平时的采访中,时常遇到“迟到”的新闻。就是说,等发现是好新闻之后早已过时了。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不少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我国电视媒体中悄然兴起的新闻连线节目,从它一产生就以其形式新颖、信息量大、报道深度广、现场感强等优势受到观众欢迎。从20世纪末湖南卫视等南方电视台首先出现的股评连线节目,到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中的“时空连线”,新闻连线节目已具雏形;从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韩日世界杯连线报道,到最近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国际频道对伊拉克战争的连线报道,新闻连线节目很快从稚嫩走向成熟,成为电视新闻报道中一种新生的、充满活力的节目形式,受到业界的普遍青睐。一、新闻连线节目产生的背景新闻连线节目是指充分运用先进的视音…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相对于文字新闻、广播新闻而言,是凭借视听兼备、声画俱有、场景直观、细节生动的优势,以强烈的现场感、参与感、溶入感吸引观众,活灵活现地还原新闻事件。虽然说电视节目源于现实生活,但绝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机械再现,而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再创造,这与电视记者和编辑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福安市广播电视台在近两年的抗台抢险准直播报道中,由于一线记者加强了编辑意识,所拍摄出的画面整洁、稳定又具有连续性,使观众备感真实、可信,进一步提高了电视的公信度和影响力。在日常工作中,记者与编辑的分工是比较明确的。电视节目的制作…  相似文献   

11.
一、新闻具有信息属性 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但新闻报道的并不是某一事实本身,而是关于这一事实的信息,因此说,新闻其实是关于某一(或某些)事实信息的报道.从这一意义上说,新闻具有信息属性,或者说,新闻本身是一种信息.  相似文献   

12.
宋彦春 《新闻窗》2010,(4):58-58
在电视新闻中,现场短新闻是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形式.它以新、短、快、活见长,现场感、时代感、立体感强烈,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运用现场短新闻可以扩充单位时间内新闻的信息量,满足观众的现场同步感和参与感。随着人们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  相似文献   

13.
杨保军 《新闻知识》2000,(10):31-33
如何再现新闻事实,即以什么样的方法和形式反映事实,这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最主要的一是要事实本身的特征,符合对象特征的再现方式才能较好地反映对象;二是要看报道的目的,目的不同,对同一事实的再现常常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在新闻传括实践中,报道方式总是这两种主要因素的统一,但往往也会侧重于某一因素。这里所说的再现方式不是指新闻实务中的具体报道方法或形式,像林永年先生在《新闻报道形式大全》一书中所说的那样,有60多种,而是透过这众多具体的形式,从几个主要角度揭示出所有形式具有的普遍的东西。(一)从再现的内容特…  相似文献   

14.
报告文学是用文学的手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闻作品中具有鲜明个性的一支。它是兼有新闻性与文学性的一种新闻体裁。 通过报告文学作品,人们能够及时地、生动地看到现实生活发生的急剧变化,感到时代前进的步伐。 随着我国的日益繁荣富强,报告文学发展很快,已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生动地描写人们瞩目的问题,或是探幽索微切中时弊,特别是关于当代先进人物风貌的刻画,极易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报告文学在我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不但数量多,而且从思想到艺术都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一、新闻编辑的作用1.选择在新闻编辑中的重要性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说"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形形色色的人或事,电视新闻的目的就是将这些形形色色的人或事报道出来,而新闻编辑的工作就是在这些或新奇或平常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或事件中选择有意义、能够吸引观众、引起观众  相似文献   

16.
陈艳 《东南传播》2012,(10):173-175
在知识爆炸、信息资讯随处可得的今天,各电视新闻媒体也以简明、快捷的新闻报道为观众提供各种有效实用的信息、资讯、知识等。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服务性新闻,笔者以为,在日常新闻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新闻也可以从素材中挖掘出观众需要、喜欢、有指导性或者参考性作用的实用信息,而不是流于简单的、表面的报道。本文尝试着从会议新闻、专业行业新闻,以及一些常见的民生小新闻来探讨如何挖掘新闻中的实用信息来服务观众,让新闻信息更加丰富,新闻价值更加彰显。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体育报道中,有关体育明星结婚的报道越来越多,这种做法值得商榷。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情理之中的事,体育明星也不例外,他们“喜结良缘”本身并不是新闻,要不要报道,应根据它是否有新闻价值而定。那种凡属体育明星结婚统统报道的做法,不宜提倡。最近见到的一条明星婚礼的消息就没有多少新闻价值,它通篇说的是何人与何人结婚,内容  相似文献   

18.
电视经济新闻在电视新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播出条数多,所占比例高,播出时间长。但是,它的观众并不很多,影响、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据观众调查,愿看电视经济新闻的只占20%左右。究其原因:内容单一,枯燥乏味;从业务角度报道多,从群众关心的角度报道少;见物不见事,见事不见人,简单肤浅;解说和画面脱节,不管解说怎么说,画面总是机器运转、烟囱冒烟、麦浪翻滚、新房成群,可看的东西不多。电视经济新闻如何改进才能受到观众欢迎呢?我认为要重点突破,在“宽、近、人、画”四个字上多下  相似文献   

19.
孙丽 《新闻世界》2012,(10):51-52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电视新闻是通过画面、声音和文字营造着一个无限逼近于现实的荧屏世界,让观众“耳闻目睹”后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观其形。然而,当前“原汁原味”现场感强的电视新闻并不多,观众对电视新闻存在着某种距离感、陌生感甚至不信任感。要拉近与观众的距离,笔者认为要杜绝虚假报道,让电视新闻回归新闻事件,通过增强现场感走电视新闻生态之路。新闻现场感是新闻事件的客观现场在记者和观众心里引起的主观感受,它既是记者在采访、拍摄过程中产生的现场感受,也是观众通过电视新闻的画面和声音所获得的一种亲历事件现场的真切感受。。如何使电视新闻生态化,增强现场感,笔者结合多年基层采访实践谈谈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通常是指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将所见所闻的新闻事实,直接以口头方式报道给观众。电视记者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新闻现场,从多角度引导观众获取更多的现场信息,感受现场气氛,使观众对新闻事件产生同步感、现场感、参与感,这是当今受众普遍欢迎、喜闻乐见的一种电视传播方式。但是,要做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并非易事,它要求记者有较强的现场驾驭能力,能够在新闻现场不间断地同时完成采、编、播、评等工作。为此,记者需要具备以下五种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