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西审美文化是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形成的,中西哲学思想、美学思想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中西审美文化。中国审美文化是追求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美,讲求意境美的文化,西方审美文化则是追求主客二分,强调人工美,讲求形式美的文化。中西审美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势不可挡,只有把握中西审美文化的差异,才能在吸收借鉴外来审美文化资源和总结本土审美文化经验的基础上,实现本民族审美文化的创新,从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彰显审美文化的本土特色。以中西园林文化为基点,从中西哲学思想、美学思想的角度出发来探讨中西审美文化,在相互比照中寻求相互认知,重建中西审美文化的意识和观念,实现审美文化的多元化,从而开拓崭新的当代审美文化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和谐与崇高:中西审美文化的比较研究徐良中西美学是两个不同的独立的发展系统,由之形成的审美文化也有着根本的差异,如何对此进行有效的比较研究,寻求新的跨世纪的沟通和理解,乃是当代中国美学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此展开积极有益的探讨,以求教于学术界。一、和...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美学有三大发展趋势,一是美学基础理论的研究重点由审美哲学转向审美心理学,二是众多部门美学的相继建立,三是中西美学比较研究的逐步展开。从总体上看,与硕果累累的审美心理学及蓬勃发展的部门美学相比,中酉美学比较研究显得略为逊色。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只顾进行鸟瞰式的宏观审视,而相对忽视了解剖式的微观分析。所谓微观分析,就是对中西美学的代表人物、基本范畴和重要观点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某些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东酉。作为微观分析的一个尝试,本文将对老子美学与黑格尔美学进行一番概要比较。将相距两千多年的中西方两大哲人的美学思想进行比较,是否有点不伦不类呢?不。既然我们承认人类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和审美心理,那么,就不能不承认这种比较具有可靠的现实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审美意象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意象是作为一个重要的中西美学范畴“会合点”进入中西比较美学视野的。本文分别就中西方美学对审美意象的生成过程、审美意象的内在结构以及审美意象的虚幻性特征的论述进行了梳理比较,分析把握其异质性与共识性交织的状态,以期对实现中西美学的相互沟通、理解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心物关系是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中西美学形成了著名的心物感应说和模仿说。两者的差异,体现了中西方人在审美态度、审美心境、艺术类别及艺术境界等诸多方面的不同。这些不同既有思维方式的差异,也有文化传统的差异。中西美学各有优长又各有缺陷,如何建立完美的审美形态,正是当今美学研究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艺美学的研究和中西文艺美学的比较研究应该在整体性研究的基础上走向具体艺术门类的深入研究。文艺美学以艺术中的具体审美经验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学科的逻辑支撑点,这是它与哲学美学、艺术哲学研究范式的根本差异,它也不同于文艺社会学与文艺心理学。文艺美学在中国和西方都是事实性的存在,这种事实性的存在本身表现出中西文艺美学切实的相关性。全球化的文化语境动摇了欧洲文化中心论和西方文化中心论的根基,使得比较文学、比较美学的研究发生了从西方中心化向世界范围的国际化的逐步位移。在中西文艺美学比较研究中,我们应追求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文艺美学的互见、互识、互证、通达、会通。  相似文献   

7.
试论道家的审美自然观对传统建筑的美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军宏  郭明生 《河西学院学报》2005,21(6):109-109,111
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的审美自然观,是古人对建筑文化进行美学观照的一种审美精神。此在探寻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美学精神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揭示其文化符号特征和文化本蕴。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标示艺术本体的概念,而中西文化中的"意象"涵义截然不同,这由中西方不同的民族哲学文化结构和思维方式所致。中西的意象在其各自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本文以中西传统绘画中的意象为切入点,通过其审美本质与审美语言形态的比较,以发现意象性在绘画中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音乐美学领域内,关于音乐审美体验的论述日趋丰富。然而,关于中西音乐审美体验的比较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音乐审美体验意义的探讨尚处于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10.
爱情自古乃人类美感之追求且恒古不老话题,中西之间爱情文学无论在表达方式、意义内涵还是情欲诉求都差别大而又互动缺乏。中西之间均将爱情视作美好,而探其美之差异不仅为比较文学研究有益并对中西爱情审美文化研究提供另一条视界。本文利用接受美学探析中西爱情文学中美的衬现,分析其差异以期促进比较文学研究、跨国交流。  相似文献   

11.
从审美意识出发 ,对建筑艺术的特性、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以及中西古建筑中两种不同的艺术时空表现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先秦儒家的美学观念最突出的是“中和”,他们在艺术上崇尚“和”的精神;先秦道家的美学观念最突出的是“虚无”,他们在艺术上追求“虚”的意境。论文仅从“中和”准则和“虚无”思想这两方面,谈谈先秦儒道的美学观念对中国艺术的审美特征的影响,并以音乐、建筑、舞蹈、绘画等艺术为例,试作中西比较。  相似文献   

13.
宗白华在其美学生涯中,一直致力于实现一种审美化的生存,在追求这种审美人生的过程中,他从中西方的文化中分别寻找到晋人和歌德作为其审美理想范型,以此为出发点,建构了其独特的美学理论,并将之融入到人生实践之中,从而实现其审美人生的理想。  相似文献   

14.
鲜明的中西羡学比较、丰富的美学实例分析和构建中国美学体系和审美范畴的自觉意识,三者紧密联系,共同铸就了宗白华美学批评的理性特征,宗白华美学批评的理性特征与其美学批评的诗性特征是融合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哲学传统,中西方悲剧具有各自不同的形态。与西方悲剧相比,中国悲剧的美学特色主要表现在:悲剧冲突的伦理性、悲剧人物的平凡性、悲剧结局的中和性和审美效果的教化性这四个方面。以《窦娥冤》为范本,文章分析了中国悲剧与西方悲剧的差异,从而总结出中国悲剧的民族特色,也足见中西悲剧各有各自的民族性烙印,与本民族的文化心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唯美主义代表人物王尔德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从中西审美文化交融的角度透视王尔德的文本及其矛盾复杂的人格,从他的审美思想出发,归纳总结其作品所体现的艺术不确定性,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庄子的审美思想,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从全新的视角重新解读这个颠覆性的作家.  相似文献   

17.
当丑被引入美学领域时就成为美学上的丑,它作为一种否定性的审美评价一般是以艺术美的形式来体现的,即通常意义上的审丑。以审丑为美学追求的西方现代派对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坛产生重要影响。1990年代以来,贾平凹创作的美学视角开始转轨,[1]文本中大量运用西方现代派的审丑理论是其长篇小说的显著特点,《高老庄》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周作人作为一位现代散文大家,在传统语言向现代语言转换变革过程中,成功地实现了散文语言的现代化。其散文小品语言熔铸中西、融化古今的组合方式为研究中国语言的流变提供了活化石,而质朴简洁、幽默含蓄、富于情趣美、理趣美的审美品质则反映了在文学运动浪潮下,一代文化的审美理想和情感结构。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西文学对于女性人体的表现形成了不同的审美传统,建构了截然不同的理想美范型。而至西风东渐的近代,中国大批作家受东西方文学碰撞交融的影响,带来了现代中国女性审美标准的嬗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核心观点是“礼乐教化”,作为“乐”的一个类型,中国古代建筑从空间组织、造型与装潢及自然观等三个方面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具有浓厚的美育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