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9 毫秒
1.
著名的川籍现代作家李劼人在其创作中呈现的独异性不仅是无人替代的,也是不可复制的。这不仅表现在作品里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还体现在他小说叙史的民间立场,这种独异性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作家的巴蜀意识、市民体验,还有异质文化浸染的融合。近年悄然兴起的新历史主义的小说创作潮流,关注大历史背后的芸芸众生的叙史方式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李劼人的小说叙事立场,借此探讨其对当代文学叙史的意义,真正把李劼人的叙史内涵转化为重建中华民族学术文化整体格局的珍贵资源。  相似文献   

2.
认清一个文化的源流对于认识这个文化的内核来说至关重要。来源于阿拉伯口传文学形式的英雄史诗《昂泰拉传奇》长期以来不仅被作为阿拉伯民间叙事文学的"开山之作"而大放异彩,更是在诸多的阿拉伯史中作为反映阿拉伯古代部族历史的重要参考史料而屡次出现。这主要是由于英雄史诗《昂泰拉传奇》折射出古代阿拉伯游牧文化的因子,而这种游牧文化因子参与了对后世阿拉伯文化精神的塑造。  相似文献   

3.
徐晓霞 《华章》2007,3(11):208
《白鹿原》作为一部具有着史诗品格的当代文学作品,本文试从个人的心灵史、家族史的叙事意义、民族的文化精神嬗变史三个角度来解读《白鹿原》,分析其中不同层面历史的所指及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间文学也称为口头文学,指各个民族所有运用口头语言创作和流传的文学作品。从作品的样式上来说,民间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史诗、叙事诗、歌谣等,是各民族重要的文化财富,是文坛的一株奇葩。  相似文献   

5.
民间歌谣,作为民间艺术艺术发展的重要成果,体现了老百姓的聪明才智,具有多重重要的文化功能与艺术特色。深入地分析探讨民歌歌谣的文化功能及艺术特色,能够推动民间歌谣更为有效地发展,更好地发挥民间歌谣的社会文化价值功能。本文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在分析民间歌谣所具备的文化功能基础上,期望能够推动民间歌谣的持续高效发展,以丰富老百姓的精神文明生活。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歌谣学运动的兴起将俗文学研究带入了一个广阔无比的天地,民间文学、说唱文学等等文学样式与小说、戏曲一并进入研究者的视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人文背景下,歌谣学运动的蓬勃发展引导着俗文学的研究走向平民,走向启蒙,甚而走向"民间崇拜"。歌谣学运动的历史价值是多重的、丰富的、深远的,她在俗文学研究史上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任何研究俗文学学科史的学者都不可能绕开歌谣学运动这一历史文化个案。  相似文献   

7.
民间文学也称为口头文学,指各个民族所有运用口头语言创作和流传的文学作品,从作品的样式上来说,民间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史诗、叙事诗、歌谣等,是各民族重要的文化财富,是文坛的一株奇葩。[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与西方小说相比,中国古典小说预叙极为发达。这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浸润与濡染。首先,远古时期,巫史不分,这造成史传对以预叙形式出现的占卜等神秘文化的大量叙写。而史传是孕育小说的母体,自然古典小说就继承了史传的这种叙述传统,而以这些神秘文化作为预叙方式。其次,“兴”这一审美思堆的导引起启功能,也导致古典小说出现了包括入话、楔子在内的各种预叙形式而古典小说评论家所谓的“弄引法”、“将雪见霰,将雨闻雷”、“隔年下种”、“草蛇灰线”等与预叙有关的手法,也与“兴”密切相关。再次,作者的文化视野,造成他们对种种预叙方式的偏爱。最后,为满足读者的蛄果期待意识。古典小说以副标题或回目来预叙;作者又巧妙地利用读者的这种审美心理以制造悬疑,于是章回小说每回结尾出现了预叙的俗套。在情节惊险处也经常出现预叙。  相似文献   

9.
“本土”既是全球化话语霸权的产物,是第三世界作家进入国际文化流通市场的地方性标识,也是置身全球化语境的中国作家突破西方主流文化编码的重要依据.王安忆上海历史叙事以空间化的叙史方式与本土化的民间叙史立场,鲜明地体现着其本土性建构的意图.王安忆“本土上海”建构中的文化认同焦虑,既是作家个体文化心理认同困境的体现,也表征着身处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作家本土性建构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汪毓 《文教资料》2008,(32):65-67
民间歌谣是一地民风民俗的反映,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桐城作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特定的文化底蕴也催生出内涵丰富的桐城歌谣.本文以桐城歌谣为分析对象,指出它在方言研究及文化贮存方面的作用,着重分析了桐城歌谣承载的文化内容,以增强人们对桐城歌谣的保护和研究意识.  相似文献   

11.
既有时代对于现代叙事诗的呼唤和深谙中国传统叙事诗现实主义精神的诗作者自身的创作要求与热情,又有西方叙事诗成熟写作经验的可资借鉴,而以白话为主要标志的现代语言的建立亦为新诗人自由灵便地进行叙事诗的创作提供了完全意义上的可能,于是,这些有利因素一起促成了现代叙事诗在20世纪前期中国文坛的成功出场。  相似文献   

12.
《周易》爻辞是歌体结构的,而且属于口头歌谣创作的产物;“套语”是西方对口头文学的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重在对口头文学创作形式的研究。虽然这一理论的文本根据是《荷马史诗》,但是作为口头文学的最初阶段,中国的上古歌谣——《周易》爻辞,在形式创作上也同样体现了“套语”的特征。此时的“套语”还尚未形成成熟的套语系统,但也出现了“句法套语”和“主题套语”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黄石民间歌谣中的词语修辞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衬词的运用,起到了美化声音、加强语气、增加形象、强化感情、扩充结构的修辞效果;大量使用的方言词语,是黄石民间歌谣乡土美形成的重要修辞要素;博采口语词,使歌谣畅达、平易、生动,呈现出朴实之美。  相似文献   

14.
15.
叶芝在他早期的四部诗集中大量使用凯尔特和古爱尔兰的神话传说及民间谣曲的题材来象征他的感情、思想和生活经历。正是这些题材的运用使他的早期诗歌飘逸着唯关主义的浪漫奇幻的史诗风貌。他的诗剧和长篇叙事诗有着强烈的史诗性叙事态度,给他抒情诗的总体创作开辟了宏大的象征场域,虽多为短制。仍弥漫着叶芝再创造后独特的史诗气息。因时段不同的各种经历,在四部诗集中叶芝微妙的情感象征略显差异,而整体风貌一致。  相似文献   

16.
支嘎阿鲁在彝族神话、史诗、传说、故事、歌谣中广泛传颂,渗透到各种彝族文艺形式之中,形成了高大丰满的形象,在彝族文艺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支嘎阿鲁形象对彝族的认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人物或者形象都无法代替的。即使到了今天,支嘎阿鲁形象的影响仍然广泛而深远,承载着彝族的共同精神寄托,是彝族认同的重要纽带,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云南籍作家刘御的<幸存集>、<延安短歌>等诗集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革命诗歌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充分体现了革命诗歌创作的艺术魅力.刘御用自己对革命事业的满腔热情表现了一位革命青年在国难当头时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他用文学表现革命的主题,让革命融入文学的胸怀,边地气质与乡野韵味的双重呈现,体现了艺术的民族性和民族精神的融合.另外,刘御以质朴理性的语言和散文化的笔法来抒写时代大主题,体现了作者激情狂飙的抒情气势与具有浪漫情怀的表意方式.  相似文献   

18.
证券市场是典型的信息非对称市场,证券市场的信息非对称,必然导致虚假信息充斥于市,使证券市场变成“柠檬市场”.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制度缺陷,使中国证券市场上信息造假和信息欺诈屡禁不绝极大地伤害了投资者的信心,危及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的信息非对称性及其原因,并围绕构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诚信机制、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为核心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国高校学报历史发展的简要回顾,说明了中国高校学报是具有鲜明时代进步特征的产物,虽屡经磨难仍得以顽强生存并不断发展壮大,为国家振兴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喻示了学报存在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办刊特色、办刊规模、发行销售、办刊质量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高校学报发展现状,同时又从办刊理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办刊模式四个方面重点阐释了解决新问题,走出困境的途径:学报必须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创新,才能够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持续发展,为国家科技兴国,科教兴邦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创世史诗是民族的集体记忆在历史延续和流变过程中不断沉淀和积累的结晶,具有历史的性质;同时,它往往以幻想的艺术形式来解释天地、万物、人类以及民族的起源,具有诗性的气质。流传在云南楚雄双柏地区的彝族创世史诗《查姆》就是通过对历史记忆和审美想象的集中书写,表达了极富生态文化内涵的观念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