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咸丰时期的戊午顺天乡试科场案,是有清一代最大的科场案。这是一起在当时官场风气普遍腐败的政治生态下,考官试生沆瀣一气、主同考官员以中式为交易、玩忽职守的腐败弊案。  相似文献   

2.
清光绪十九年(1893)秋,照例举行乡试。在这次考试前夕,浙江发生了一起轰动朝野的科场案。丁忧在籍的内阁中书周福清交通关节,贿嘱考官,犯下科场舞弊罪。经审理后,周福清被革职监禁。本文依据清代官方档案,概述这起科场案始末。周福清,宇介事。谱名致福,后来改名为福清。浙江绍兴府会糟县人。是鲁迅先生的祖父。他于同治六年(1867)由附生参加甲子科补考(因战争停考)得中举人。同治十年辛本科会试,周福清中第199名贡土,取得了参加股试的资格。股试是科举最高一级的考试,由皇帝在保和欧亲自主持对会试取中者的策问,考中者称…  相似文献   

3.
科举取士是朝廷大事,也是读书士子改变命运的大事.但一些考官却并不把它当成一回事,迷信取士、容貌取士的事也时有发生,真可谓“草菅”科名,这些考官自然也成为科场讽刺联抨击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关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顺天乡试科场案,学者们从当时政治环境出发,认为副主考焦竑是受政治对手排挤而遭诬陷,此说似乎已成定论。然而,基于当时科场案发生的原因、案件的审理程序和对史料的梳理,包括不同史料来源及后世正史对科场案的记载来看,焦竑在政治上受排挤是事实,但科道官指摘其"文体险诞"也是职责所在。在科场案中,焦竑承担过失的确过重,但完全归咎于政治对手排挤和诬陷也有失偏颇。把此案放在时代背景中加以考察,可知该科场案并非个例。焦竑科场案的发生,反映了明中后期社会文化的多元化趋势和阳明心学、佛道二氏等思想对科举文体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清朝有三次大的科场案,其中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发生在南京贡院的江南科场案震惊朝野。这不仅是因为扬州盐商子弟科场舞弊中举,更离奇的是作弊者和审判者最后一起被问罪。对于在扬州开审的这起案件,到底有没有审  相似文献   

6.
咸丰八年顺天乡试科场案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咸丰八年(1858年)顺天乡试科场案,是有清一代最大的科场案狱之一。因该年为戊午年,又顺天乡试贡院亦称“北闱”,故此案多谓之“戊午科场案”或“戊午北闱之狱”。该案情节错综复杂,正主考官柏葰听受嘱托,副主考官程庭桂交通关节,案情重重,头绪纷繁。这一科场大案由怡亲王载垣等遵旨查办,咸丰帝依情节分两批审决,先后共惩处九十余人,其中  相似文献   

7.
<幽恨集>是已经写样但未能刊刻的清稿本.作者朱又贞,浙江嘉善人,其夫张我朴为清初顺治丁酉科场案发后被斩首的七位顺天闱分房考官之一.<幽恨集>中诗篇多是在其夫遭难,朱氏只身被羁押的半年间所作,排列次第大致以作诗时间为先后.朱又贞在被孤身流放至贬所的第二年初含恨而逝.其遗稿为同行难友丁澎自贬所携归,然终未能付梓,以致辗转流落于浙中达三百年,20世纪60年代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庋藏.  相似文献   

8.
元代科考文献考官批语辑录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所存元代科考文献中的考官批语进行辑录是有价值的。批语前的考官官职、姓名有助于了解元代科举考官来源情况,批语更能了解考官在选人中的权力以及科举选文标准与元代盛世文风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清代的科举制基本沿袭明制,每三年举行一次,分四级进行考试,第 一级为童试,取中者为“秀才”;第二级为乡试,取中者为“举人”;第三级为会试,取中 者为“贡士”;第四级为殿试,取中者为“进士”。因科举是清政府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 统治者对它极为重视,称其为“抡才大典”。为杜绝场闱中不断出现的种种弊端,清廷在对 临场考官之监试及应试考生之答卷等方面,均做有极详明的条例规定,并于每届科试前,一 再严申历朝有关圣谕及科场例禁,以对考官及士子进行警示。现从馆藏档案中选出光绪十九年(癸巳,1893年)广东举行乡试的部分史料,予以刊布,供研究清代科举制度参考。——编选者丁进军  相似文献   

10.
清朝的大面积腐败是从乾隆晚年开始的,和坤腐败治国,全体官员上行下效。嘉庆年间更是常有腐败大案发生,如臭名昭著的王伸汉案。到了道光、咸丰以后,贪污受贿,上下其手,风气腐败,黑幕重重,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层层压榨。官大的收了下面的礼往上面送,官小的就盘剥百姓,权大的就进行钱权交易,权小的就贪赃枉法。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月24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少有地就郑筱萸案听取了监察部的汇报。郑案被定性为“严重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件”。“最令中央震怒的是,郑案不仅仅是个人腐败,而是类似于‘有组织的犯罪’,涉及到不同层次药监系统和地方局的官员,影响恶劣。”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传媒的迅猛发展,新闻舆论监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涉案刑事侦查亦是如此.媒体对侦查机关的监督,有利于弘扬正气、杜绝腐败、规范执法,甚至推动立法.如佘祥林案、赵作海案、杜培武案在媒体的影响下,有效地促进社会各界对刑讯逼供危害的进一步认识,对于相关法规的出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发生了南北榜案,事件经过已可基本还原。通过分析,论证这次事件不是科场舞弊案件,而是一次由明太祖发动的政治事件。其目的在于解决当时科举考试中出现的南北失衡问题,以维护政治格局的平衡,避免遗留国家动荡的祸根,最终成为明朝科举制度改革的开端,以宏观视角分析明太祖发动这一事件的政治原因,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上正流传一篇名为《中国四大“腐败帮凶”律师》的文章,将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主任田文昌列为四大“腐败帮凶”之首。在代理刘涌案之后,没有哪个律师像田文昌这样引起中国公众这样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15.
商衍鎏先生以亲身参与科第之人,著《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一书,述有清一代科举与学校制度,其材料充实,内容丰富,广征博引,为研究清代科举制度最有影响著作之一。笔者在阅读此书时,发现作者在述及进士及关于进士系内之各种考试和清代科场案相关内容时,所记时间有几处错误,现分述并校订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个自底层走出来的农家子弟,几无蹉跎而官至杭州市副市长,却最终倒在了贪腐路上。在长达15年的腐败路上,监督是如何失效的?这或许是许迈永案留给世人的最大警示  相似文献   

17.
乾隆朝整饬科场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科举成为士人进身仕途的主要途径之后,科场考试之中的舞弊现象也日益严重。从童试到乡试,雇用枪手、代倩、怀扶、联号等弊窦层出不穷。为此,整饬科场也就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这组史料选自馆藏宫中米批奏折,从中可见科场弊端种种情形。现予刊发,供研究参考。——编选者王澈河南巡抚胡宝为剔除科场弊窦事奏折乾隆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日河南巡抚臣胡宝谨奏,为奏明剔除科场弊窦以昭严肃事。窃照三年大比,选拔真才,务必诸弊尽除,乃克瑞典始进。虽豫省土风愿(原文如此——编选者)朴,年来防范严密,旧习渐除,究难信其必无一二希图…  相似文献   

18.
书香     
《陕西档案》2013,(6):51-51
《利剑高悬》作者:高委主编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打老虎"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手段。本书精心选取党从瑞金时期到新时期查办的十个典型性重大腐败案件,以纪实笔法还原和解密了"打大老虎"的惊心过程。案件包括":中国共产党反腐第一枪":谢步升案;"毛泽东挥泪斩马谡":黄克功案;"不容  相似文献   

19.
一上点年纪的人大多知道,解放初期,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痛下决心枪决了天津的地委书记张子善、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刘青山,对这两个功臣进城后的腐败行为给予了最严厉的惩处,这一震惊天下的铁腕举动,教育了全国广大党员干部。人们大多以为这是全国首例惩腐案,  相似文献   

20.
夹带,又称怀挟,是指考生把与考试内容相关的书籍和文字私藏在应用科学物考具之中带进考场,以备答卷时抄袭,这是科举时代士子场闱作弊最常见的方法。明清时期,科场夹带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猜题习作及优秀考卷汇集成的程文,对科场夹带作弊,历朝严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