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电子出版》2004,(1):65-66
现代社会信息的流动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网络、报纸、视频传媒,各种信息数不胜数,信息纷繁复杂,名类众多,让人目不暇接。而信息的管理也就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面对如此多的信息,人们自然会选择对自己有帮助、有用的信息来保  相似文献   

2.
《电子出版》2003,(6):39-39
在经济迅猛发展,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名片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载体,在人们的日常活动中扮演着一种不可缺少的角色。而对于商务人士来说,名片更是承载着重要的资源、机遇,甚至是效益。但是,名片数量一旦增多,名片的保存、查询都将成为非常烦琐、麻烦的事情。 对名片进行管理的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借助数据库技术,因此需要将大量名片信息输入电脑或其他信息终端中,名片上大量的英文和数字手工录入费时费力,文通e-card的出现,就完全解决了困扰商务人士的烦恼。e-card采用了TH-OCR技术为核心,拥有较之过去产品更为全面的应用功能,不论是英文,中文、数字还是简体、繁体字的名片都能被快速扫描和自动识别。扫描后用户可将识别后的名片信息备份到数据库而不必担心数据的丢失,安全的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将确保客户的数据万无一失。e-card每分钟可扫描识别至少15张名片,它的速度和准确率让手工录入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3.
记者的名片     
前些日子,听一位省级报刊的记者谈起两件不见得有趣的趣闻。其中一件事是,某家灯具厂的厂长助理手持该报一位记者的名片来编辑部讨账,声称这位记者“买”走价值500元的灯具时并未付款,只留下了这张名片,结果查实这张名片虽然的确是这位记者的,但他并未去过该厂,连厂长助理也说不是这个人拿走灯具的。另一件事是,一位出租汽车司机也拿着一张冠有“记者”头衔的名片来该报诉苦,声称这位记者要走12升汽油后,长期不归还,结果是该报编辑部并没有这个人。  相似文献   

4.
如此日本人     
日本人特别注意现实中的等级关系。在与人接触时,总是细心地注意自己和对方的地位,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并且揣测对方的地位,来决定交流时应采用的对策和所持的态度。日本人有面对生人紧张的心理,当确认了对方的地位,知道自己该如何做,便解除了紧张。有一个最典型、也是被日本人或非日本人论说日本人时百举不厌的例子,就是利用名片。名片一般都注明了能立即了解对方地位的所属集团、从事职业、官衔级别等信息。人们公认日本人特别地喜好名片。除了初次见面,第一个有效动作是交换名片以外,持有某大人物的名片也是炫耀自己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如此日本人     
王志强 《出版参考》2006,(17):11-12
日本人特别注意现实中的等级关系.在与人接触时,总是细心地注意自己和对方的地位,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并且揣测对方的地位,来决定交流时应采用的对策和所持的态度.日本人有面对生人紧张的心理,当确认了对方的地位,知道自己该如何做,便解除了紧张.有一个最典型、也是被日本人或非日本人论说日本人时百举不厌的例子,就是利用名片.名片一般都注明了能立即了解对方地位的所属集团、从事职业、官衔级别等信息.人们公认日本人特别地喜好名片.除了初次见面,第一个有效动作是交换名片以外,持有某大人物的名片也是炫耀自己的手段.在日本的社交场合,名人的跟前总是排起长队,小人物们争先恐后地交换名片.我还见过一张名人的名片,被数人借去复印以备收藏的情景.他们的等级观念是非常严密的,上下关系清清楚楚,似乎谁也不想"越雷池一步".  相似文献   

6.
现代人初见兴送名片。书和人初见也有“名片”,我指的是书封面封底的介绍语。这“名片”用于介绍作者、书的内容、评论者和出版人对书的评语等等。它不是简单地把过去的“内容简介”移出印到封面来,它带有鲜明的广告意图。名片这东西是有个性的。读不同人的名片,感觉有时会有很大差异,读不同的书的“名片”也是一样。  相似文献   

7.
系列报道有两种:一种是围绕一个问题,以消息、通讯、评论等不同新闻体裁,展开系列报道。另一种在同一系列中每篇报道的体裁、形式、篇幅大小都相同.作者始终是固定的一个人或几个人。前者往往需要较大的运作背景,其题材应是“重”、“大”、“热”。后者多为记者自己选题.只要在题材的深度广度上下功夫,看似轻、小、冷的题材出能够写出颇具影响力的系列报道。新闻报道强调新、短、快。但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仅靠一事一报的短新闻难以胜任,而系列报道却能发挥重磅炸弹的威力。特别是报纸与广播、电视激烈竞争的今天,以深度、广度、…  相似文献   

8.
名片大战     
一、印名片臭了街了你印过名片吗?我印过。你可能会说,“你看上去像个谦谦君子,人五人六的,怎么会干这种行当”。看来你不是从那个时代经历过的人,当年干名片行当的还真不少是人五人六的身份。哪像现在尽是一帮外地进京的老农,描在出租屋里黑着做,被工商和警察撵得跟兔子似的到处跑。那时做名片讲究的是设计、印刷、用纸的精巧和大家手笔。我们不仅为此做了专门的软件,还请艺术大师设计了200款名片,配合不同墨色和最昂贵的纸张,印了样本同名片软件一同赠送。并一起撰了本书,企图推行一种大雅的名片文化。从此名片似乎是雅了一阵…  相似文献   

9.
“新闻记者”一词从开始就与调查研究密不可分,新闻记者这一名词,是随着现代新闻事业的出现而出现的,至今大约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曾经将新闻记者称之为访员、访事、访事人。“访”即走访、调查。新闻记者的工作性质就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传播新闻信息、传播典型人物和经验的宣传教育工作。而新闻信息和典型人物和经验的得来,又需要通过...  相似文献   

10.
孙月沐 《传媒》2014,(7):22-24
正这是一段时间以来,笔者在各种公开场合反复强调的一个理念:在如今这个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如今这个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我们这些从事新闻出版、信息传播的行业及行业人,当下最重要的,是应该有一个很好的选家思维、选家意识、选家自觉,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选家时代。笔者的这一看法一经抛出,立即得到了业界和社会的充分关注。今年年初,在笔者所在的中国出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随着信息经济社会的不断升级和走向成熟,一个新的文化经济时代——传媒经济时代(注:简称为传媒时代)将在信息经济社会内部形成,并成为信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智能化推促力和重要的新型商业传输力。要保证传播媒介智能化推促力和新型商业传输力的充分发挥,转变传统传播媒介认识观、确立科学的传播媒介思维方式是关键。合格的传媒经营者,一定要在懂得传媒经营技巧和传媒政策的前提下,还要真正懂得三种最基础性的传媒理论,即传播媒介的定义、传播媒介理论和传播媒介革命。传媒本体是指人、事、物,而这种人、事、物绝对不是指自然人和没有任何内容的事、物,而是拥有丰富信息内容的人、事、物,也只有这样,传媒促使双方或多方关系的作用力才能真正的发挥出来。能够发挥传媒作用的人、事、物是一个整体,真正实现了人与事、物的最佳结合,绝对不是分离的,因为人与事、物的分离就会造成人脑中储存的信息失去了传输的渠道和载体,就会造成载有文字、声音、图像、数据等信息的媒质(介质)变成毫无价值的东西。传媒社会是指以传播媒介为支柱的社会,是从传媒的角度对信息社会的解析。可见,传媒社会与信息社会同属于一个社会范畴。传媒社会是从传播媒介的角度分析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从信息的角度分析信息社会。在传媒社会里,传播媒介是轴心,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传媒这个轴心连接起来;在信息社会里,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信息为中心进行的。传媒"产事剥离"模式是指依据传播媒介发展规律和传播媒介在国家还存在的人类社会体系内所具有的政治性、经济性基本特质的要求建立起来的传媒文化事业体制与传媒文化产业体制的共同体。要保证传媒"产事剥离"模式功能力的实现,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树立科学的传媒思维观,这是有效保护我国传媒绿水青山的关键。四十年来,我国传媒改革的实践和理论告诉人们:传媒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并成为文化经济体系中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主要有三大根本性的支柱:1.传媒形态;2.传媒技术;3.传媒信息。  相似文献   

12.
拜湃 《报林求索》2009,(2):34-34
<正>长春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如果说电影是雕刻时光,那么长春就是雕刻时光的城市。电影是长春的名片,而长春电影制片厂则是这名片的代言人。新中国第一部电影在长春诞生。许多有一定年纪的人都是看长影的电影长大的。  相似文献   

13.
周丽宏 《大观周刊》2012,(32):300-3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博物馆在城市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博物馆是重要的社会信息资源;是城市的文化名片;在社区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4.
现行文件开放与档案开放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档案界而言,档案开放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而现行件开放只是近两、三年的事。然而,随着我国“人世”及政务信息公开广泛而深入地进行,现行件开放已经提到档案工作的议事日程,成为档案界当前研究的重点课题。现行件开放与档案开放都是向社会全体公民提供档案件信息服务的重要方  相似文献   

15.
飞花拾零     
钱学森谈文艺管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文艺事业的组织管理属于软科学工作,要培养专业管理人才。文艺工作的宏观管理应借鉴系统工程方法,即掌握信息、定量化使用和采用经济、法律手段;微观层次上的管理要放活,国家应依赖间接手段从宏观上加以引导和调节。文艺作品接受者的文化水平要不断提高. 古代名片妙用古代使用名片有不少讲究,以明清为例:一般人使用“白刺”,显贵们使用“红刺”,他们的名片还故意不写出自己的姓名,有的在名片上书王者,有的书号,以示  相似文献   

16.
王洁 《青年记者》2002,(5):27-28
在采访中,谈话是采访的主要形式,而在谈话采访中,记者是否善于运用情感因素,则影响着谈话采访的效果和质量。如何营造有利于采访的情感呢?笔者认为采访中宜采用以下几种调控情感的方法:化异为同法。在人际交往中,一致性往往成为双方倾谈的重要因素。双方初次接触,刚开始,也许因生疏不好交流,但若一方说出双方意见一致的话题,彼此就有可能谈得很投机很融洽,对方就会感到你与他有共同语言,然后你再问想了解的事就容易多了。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名片效应”,即以提出对方赞同的意见作为引出随后观点的“名片”。在采访中,记者应充分利用这种“名片效应”,增强记者与采访对象的一致性,化异为同。  相似文献   

17.
我在军事部后勤组实习近两个月以来,感受最深的就是:新闻稿件是我们每个人的“名片”。从这张“名片”上,可以体现出作者的写作水平和风格。而只有不断丰富这张“名片”的内涵,才能使别人愿意接受这张“名片”。一、老师帮我做“名片”新闻以时效新、内容新、写作形式新而取胜。但在编辑部实习期间,时效性不强的稿件经常见到。比如有篇通讯,说的是一位计生工作者在计生战线上默默奉献,被人们称为巴蜀大地上“不知疲倦的战士”。聂中林编辑让我把稿子改成一篇消息。稿子编好后,聂编辑对我讲,导语没有合适的由头,因为主人公被评为全…  相似文献   

18.
(一) 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受众获取社会热点问题信息的欲望,远远大于获取其他信息的欲望。因为人兼有自然的和社会的两种属性,而人的本质不在其“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270页),这是其一。其二,在人的内质中,有一种猎奇的天性,一有稀奇古怪的新鲜事,就立即将注意力聚焦在这类事上,甚至你越是不想让人知道的事,人们越是想通过各种渠道打听这类事,可谓抽刀断水水更流。其三,从众心理使然。既然街头巷尾人们都在关心这事,我了解一下也无妨,这也许是绝大多数人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吴旖旎 《大观周刊》2012,(51):465-465
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作为网络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因网络舆情的演化和扩散而短时间内在现实中触发的突发性事件。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的舆情信息收集工作要注重收集的内容和方法。公安机关既要从人、载体、事方面来研究信息收集的内容,也要运用及时和系统的信息收集方式。  相似文献   

20.
名片趣话     
名片古已有之,汉代就较为通行,只不过那时不叫名片,称为名刺、名谒、名帖等。就中外历史上看,面积最大的名片是清代李鸿章出使美国期间特制的那张长六尺的名片;而体积最大的又是清代乾隆年间,高丽国宰相李银为向郑板桥索取字画送来的高一尺二寸、阔五寸、厚半寸、如“金版玉片”的名片;最贵重的名片要数日本三菱公司推出的厚十五微米、重一克、加有封套的纯金嘉庆礼仪名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