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劳模,作为工人的典型力量,为我们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曾经豪迈地唱着“咱们工人有力量”,诚心向劳模致敬和学习。本刊基于非常朴素的想法,还原了几个不同时期劳模代表的形象,并希望从他们身上,看到我们社会变迁的大致脉络。我们依然坚守劳工神圣的观念,虽然今天人们对劳工的定义多有不同。我们依然认为劳动光荣,因为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更需要那份朴实,那份感动。  相似文献   

2.
我写劳模     
如果有人问我:你当记者最受采写什么样的新闻?我会不加思索地告诉他:采写劳模。我做新闻工作近二十年,曾经采编报道了三四百个劳模先进人物,直接采写的就有几十个,其中著名的有潘星兰、余国印、郭和平、邬宏胜、蒋再英、王涛等。从1991年起,我连续八年编辑湖北电台报道劳模的“主人翁风采”专题,每年编辑播发三四十个劳模的新闻。为什么这样热衷报道劳模?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一直跑工交财贸战线,客观上有较多的采访劳模的机会,而更主要的则是劳模本身吸引我,促使我要报道他们。 劳动模范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优秀分子,是时代的精…  相似文献   

3.
劳模,作为工人的典型力量,为我们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曾经豪迈地唱着“咱们工人有力量”,诚心向劳模致敬和学习。 本刊基于非常朴素的想法,还原了几个不同时期劳模代表的形象,并希望从他们身上,看到我们社会变迁的大致脉络。 我们依然坚守劳工神圣的观念,虽然今天人们对劳工的定义多有不同。我们依然认为劳动光荣,因为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更需要那份朴实,那份感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信息地图     
为劳模伉俪金婚证明 9月25日,由河南省新乡市委宣传部、新乡市总工会、新乡市文明办主办的“爱在幸福新乡”劳模金婚庆典在新乡电视台演播大厅进行。演播现场用短片再现了劳模夫妇50年来相濡以沫、携手并肩的场景。参加劳模金婚庆典的22对夫妇来自该市各个行业,是全市劳模的代表。他们朋50年的经历诠释着”将爱情和亲情进行到底”,他们也存自己的本职岗位上谱写了意义非儿的篇章。  相似文献   

5.
以牺牲节假日和个人休息时间为代价,没日没夜地干活儿——如今,昔日人们脑海中劳动模范的社会形象。正在大规模地移植到城市中的常人身上。他们的工作强度,大大超出了常规的“敬业”标准,比起传统意义上的“劳模”,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6.
有一年我很荣幸地被评为劳模,并随省上组织的参观团到南方去参观学习。但令人尴尬的是,一开始同行的劳模们总以为我是“带队干部”。因为他们不管男女衣着都是那么地朴素相象,独我一天一样地换;他们无论老少的脸上都是黄黄的本色,我却将自己的一张小脸抹得红红白白,跟广大劳模确实有点格格不入的味道。后来熟识了,不再受“排斥”,可他们仍坚持说我“不像”。我被说得莫名其妙,糊里糊涂,“不像?不像谁?”难道有人为劳模画了图影,像了才能当,不像就不能当?  相似文献   

7.
《新闻世界》2007,(5):6-9
在传统的眼光中,劳模总是“老黄牛”的形象,总是和“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等词汇联系在一起,诚然不错。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在劳模身上,还有着与“吃苦耐劳”品质遥相呼应的另一方面——“聪明才智”。在农业、工业、商业等各个领域,都能看到他们的天才创新。他们在平凡的劳动中奇迹般地提高效率,增加财富,施惠于人,推动着社会进步。读者您,也许同样可以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8.
刘圣红 《传媒》2017,(16):44-46
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智能手机设备的发展和普及,让人们实现了极密切、广泛的相互链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便捷、自主和高效”。随着Facebook、微信用户规模的迅猛蓬勃发展,社会似乎都沉浸在“手机媒体的社交功能让沟通更美好”的陶醉中,在众人皆醉中也有清醒者在思考:手机媒体的社交功能在为人们消除了物理层面的“交流困境”的同时,是否真正满足了人们“内在的、情感的交流需求”?在新的社交网络中,人们是否又陷入了“链接频繁,但情感孤独”的新交流困境?  相似文献   

9.
陈小娟 《新闻窗》2007,(6):46-47
“春节”和“中秋”是中华民族的两大传统节日,中央电视台为这两大节日倾心打造的“春节晚会”和“中秋晚会”巳然成为全球华人欢度佳节必不可少的节日娱乐内容。在习惯了大年三十晚上看“春晚”之后,人们是否能够建立起中秋之夜看“秋晚”的习惯呢?春节晚会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节日文艺形式,秋晚是否也具备了形成央视特色品牌的实力和条件呢?  相似文献   

10.
高静一 《新闻世界》2010,(12):103-104
“80后”这个词出现以后,媒体对它的关注从未间断过,那么“80后”的媒介形象是怎样的?又发生过怎样的变化呢?媒体的报道是否影响人们对这一群体的认识?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术教育机构的“官本位”程度究竟深几许?在通常的模糊感知之外是否有精确的量化指标?日前,中国人民大学顾海兵教授的几项研究给人们提供了这种参照。  相似文献   

12.
消息的构思     
构思一词文学多用.泛指文学家在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包括素材的选取,主题的酝酿确定,人物活动与事件进展的布局,确定最适当的表现形式等等。消息写作是否亦需要构思?回答是肯定的.而且构思对于一条好的消息的产生.起着助产与催生的决定性作用。新闻以真实性为前提杜绝虚构,但不能虚构。不等于不需要构思。采访调查到的大量素材.如何取舍剪裁,如何从大量的素材中确定鲜明的对当前工作有指导意义与典型意义的主题,就需要构思。构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主题的确定过程,角度的选择过程.所谓“驭文之论术一谋篇之大端”.…  相似文献   

13.
苏久青 《传媒》2023,(10):83-86
大生产运动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边区人民绝境求生存的伟大胜利。在组织和动员大生产运动的诸多信息传播载体中,《解放日报》因其党报的特殊地位发挥了强劲的宣传影响力。通过“劳模文化”的传播,《解放日报》宣传阐释了党的方针政策,唤起了边区人民以主人翁意识“学劳模”“赛劳模”积极投身革命根据地建设的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14.
趣味驿站     
《出版参考》2010,(7):28-29
没有妻子的生活 两个男人在谈论他们的妻子。 杰克:“你是否想过没有她你会怎样?” 马丁:“开销更少。”  相似文献   

15.
2002年末,工人日报社为了在社会上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加强对劳模事迹报道,在全国新闻单位首开先河,开办了专门报道劳模的版面《劳模视点》。两年多编辑《劳模视点》专版的工作,多数时间都在做着宣传典型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的正面报道,因此对“表扬稿”的采写有了一些体会。如今,对先进人物特别是劳动模范的宣传常常流于固定模式和套路,因此“表扬稿”看似好写,但要出彩,在现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并非易事。分析起来,我觉得,要做好劳模报道,要注意角度问题。一、捕捉当代劳模精神的闪光点弘扬劳模精神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2月1号,鞍钢集团鞍山矿业公司新建的“劳模楼”里传来阵阵欢笑声,公司的34位处级干部如愿以偿地分到了“劳模楼”里的住房,有的人攥着刚领来的新房钥匙,带着家人高高兴兴来看房。附近的老百姓指着“劳模楼”说:“这楼里压根儿就没劳模,处长们住进劳模楼,那是挂着羊头卖狗肉!”  相似文献   

17.
企业常产生各级评出的劳模、先进工作者及各种优胜奖的获得者。企业报不应把他们只看成个人荣誉的拥有者,一些芸芸众生中的幸运儿;而应视作企业的宝贵财富,是企业报最可珍贵的新闻题材。这些人就生活在职工中间,其高尚行为亲近可学,其精神内涵直观易懂、说服力强,因之造成舆论宣传上的“劳模效应”强势是显而易见的。大多数企业报都懂得这一点,并想方设法策划造成“劳模效应”的各种  相似文献   

18.
“白领”也罢,“中产阶级”也罢,在人们的头脑里,一个观念正在形成:有这样一群人,年纪不大,收入不低,头脑不笨.发展不慢,他们是“精英”。是希望,代表高的消费能力,对媒体来说,他们更代表不可忽视的市场资源.所以,很多媒体的现有定位是否需要调整,是否需要“追高”甚至是否需要“高举高打”成为媒体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向菲 《新闻三昧》2005,(9):14-17
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有两名身负命案的逃犯在我的陪同下自首,此事被各家媒体报道得沸沸扬扬,一时间,我似乎成了一名“传奇”女子。几个月来,被提问频率最高的就是两个问题,“你是如何让这两个逃犯相信你的?”,“难道你不害怕吗?”。我想,人们之所以会在这两个问题上疑惑重重,原因在于,许多人眼中辜海军和袁炳涛的第一身份是“杀人逃犯”,带着这样的“标签”,在人们眼里他们就是凶恶的、危险的、良心泯灭的、不可靠近的。而在我眼中,他们的第一身份是喜爱我节目的忠实听众,其次,他们才是“在逃犯”。因此——  相似文献   

20.
近日,省总工会主办的全省“劳模宣传月”暨“走近最美劳动者”记者行采访活动启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田喜荣为“走近最美劳动者”记者团授旗。“劳模宣传月”活动包括“推进发展做表率,富民强省建新功”劳模服务社会“四送(送文化、送医疗、送法律、送技术)”活动、“十百千”劳模宣传活动、“走近最美劳动者”记者行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