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国内出版了不少近现代名家的日记、书信、年谱及传记之类的图书,有心的读者不难从中发现学者文人与出版业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确实,知识分子涉身出版是中国近现代出版业的一大特点.一来文人学者的作品需要借助出版传播,关注出版乃在情理之中;二来现代出版制度为知识分子投身出版提供了可能与条件.  相似文献   

2.
李雅 《出版科学》2010,18(1):105-108
朴社是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创办的一家较为成功的出版机构。作为朴社的领导者,顾颉刚做出了一系列成果:他参与创办上海朴社,之后以一人之力重组北京朴社,巩固事业基础 编写出版了《古史辨》和《辨伪丛刊》等学术书籍,积极推动出版事业的发展 挖掘和培养青年作者,扩大学术研究队伍和出版队伍。朴社的经营管理对后来知识分子参与出版业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1 概说出版业与学者文人的关系出版是精神产品的传播工作 ,它一开始便注定了要与知识分子发生密切的联系。如果说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人生选择着力于仕途的追求 ,希图通过政治活动将其拥有的知识价值转化为社会财富 ,出版还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的话 ,那么 ,到了近现代 ,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 ,帝制的结束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赖以生存的学统失去了效用 ,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随之发生了转移 ,思想文化运动成为失去了仕途的现代知识分子的主要活动方式。而举凡革命主张的鼓吹、世界思潮的介绍、现代文学的提倡、新兴艺术的引进、科学精神的展开、哲学…  相似文献   

4.
现代出版与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旦学报》一九九三年第三期发表陈思和的文章,指出,出版乃是知识分子实现自身价值的安身立命之地。从文化的角度看,知识分子所依附的“皮”并不是社会上某一阶级或阶层,更不是统治集团,而是中国的学术文化传统。在“君臣模式”的社会机制里,知识分子的自身价值是靠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借助政治来实现的。只有当知识分子的学术传统被排斥在政治领域之外时,才会考虑通过招生讲学和整理古籍去传播学术。由孔子建立起来的学术传统,正是通过无数图书一代一代相传而保存,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安身立命之根本。于是中国知识分子与出版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5.
纵观我国近代发展史,尤其是在内忧外患的国内外形势下,我国近代知识分子纷纷通过报刊等传播媒介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在民族危难之时提出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等理念,以此表达他们的爱国之心和忧民意识.他们的出版活动对我国近代出版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就此展开分析,旨在探讨近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诉求对我国出版的影响及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文化自觉的演变中,张元济、高梦旦、邹韬奋、郑振铎、叶圣陶等出版人作为"少数人"的代表,形成了知识分子的群体自觉,完成了从传统士大夫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这一转型既以近代出版业为平台,也与出版的现代化同步。在转型中分化出来的两大主流——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成为中国出版业的中流砥柱,也成为近代文化自觉中从"少数人"走向"多数人"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泰东图书局是五四时期期刊出版的重要平台,其灵活多样的出版方式为泰东赢得了出版规模;其"趋新"的出版理念为进步社团、为新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出版支持;其商业化的经营思路为知识分子提供了言说的空间,但同时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其落后的、随意的管理又为自身的长期发展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8.
郭璨 《出版广角》2013,(4):88-89
不能单纯地将出版工作看成简单的编辑工作,而是将教育贯彻在整个出版事业中,这样才能真正融汇教育的思想,才能真正使得出版成为"传播教育精神以及内容的有效工具"。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我国一部分知识分子在经历维新变法失败后意识到,如果没有近代的文化思想以及教育思想背景,中国很难继续发展。于是,知识分子们逐渐走上以教育为主要手段的救国之路,而在出版界便形成了相应的教育出版观念。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有才之士投入到我国的出版工作中,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  相似文献   

9.
商务印书馆作为近代中国史上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出版机构,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不仅竭力传承中国文化,而且长期秉持"介绍西方文化"的宗旨,默默致力于近代思想启蒙工作,始终与中国现代文化转型与知识分子求索同呼吸、共命运,创造了中国文化出版事业的辉煌,在近代中国文化社会转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一个多世纪以来,在历代出版人和知识分子的不断努力下,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大量学术名著,从创办《世界丛书》到《汉译世界名著丛书》,从出版《林译小说丛书》到《严译名著丛刊》,硕果累累、影响深远,逐渐成为近代西学东渐、传播西学、开启民智的文化平台和学术高地。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的学术名著,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出版人的文化使命,推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思考现代文化转型的不懈追求,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10.
书情书讯     
《建国日记》:一个知识分子的新中国记忆本刊讯(记者韩阳)日前,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年之际,一个普通知识分子1949年前后所写的个人日记被公开出版。与市场上众多名人回忆录以及  相似文献   

11.
孙晶 《出版广角》2013,(5):34-37
出版的品质取决于出版人的素质,具体而言,也就是出版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追求。这一理念也正在为更多的出版人所认可。出版物是文明成果得到积累、文化传统得以流传的重要载体,出版人则是这一工作系统的重要一环。如果没有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贯注其中,出版事业便丧失了其内在的文化属性,外化为一种单纯的商业行为;一旦有了知识分子人文精神的贯注,出版则成为文化建设之中,成为国民精神发展、人类文明承传的重要渠道。通观中外有影响的出版人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影响出版品质的因  相似文献   

12.
仝冠军 《出版广角》2013,(Z1):86-88,85
纵观吴宓的出版理想与《学衡》杂志的出版历程,吴宓出版理想的实际命运与《学衡》杂志的创办过程紧紧联系在一起。吴宓的出版理想在现实中遇到诸多困难,而其出版理想现实命运的主要原因之一,即是知识分子对于出版业的天真幻想:单纯追求文化理想,而不计功利。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一直关心和重视知识分子队伍建设,包括文化、科学、教育、新闻、出版等部门的队伍建设。这篇文章在适当全面介绍他的知识分子队伍建设论述的同时,侧重介绍他的新闻、出版队伍建设论述。在这个重要的问题上,周恩来有许多感人至深的论述和事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明确知识分子是革命真理和科学文化的宣传者;第二,要实行尊重、信任、团结的方针;第三,在  相似文献   

14.
扫叶山房是一家有着浓厚知识分子传统的出版机构,重视经史子集类的书籍出版。晚清至民国年间,该书坊的笔记小说出版,由注重出版符合书坊宗旨的传统学者型笔记小说,到力图实现笔记小说类型的变革与突破,继而在民国年间向学者型笔记小说出版传统进行回归,形成笔记小说出版的"扫叶山房模式",使笔记小说的出版成为其品牌。  相似文献   

15.
晚清经世致用思想与翻译出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波 《编辑之友》2005,(6):76-78
晚清的翻译出版是我国出版翻译史上的第三次高潮,这次高潮与汉唐时期的佛经翻译出版、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出版不同,它是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历史进程的写照.中国精英知识分子,在国家深陷危难之际,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为吸收西方文化经世致用思想,从而使晚清的翻译出版选题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笔者走访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专家、著名学者、复旦大学中文系系主任陈思和教授,就现代出版与媒体批评等话题与陈教授进行了愉快的交谈。(▲记者●陈思和) 我觉得编辑、出版是属于知识分子的岗位,它使知识分子的思想文化传播走向正常▲记得您曾经讲过“关于现代文学与现代出版的关系研究,一直是我所关心的题目”,您所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许多以此为选题,比如张涛甫的《〈晨报副刊〉研究》、柳珊的《1910-1920年的(小说月报)研究》等。前些时候看到广西  相似文献   

17.
"理想国"一词源于古希腊哲学大师柏拉图的哲学著作名称。书中描述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同样为读者勾勒了一个精神的彼岸——"理想国"沙龙。这里有传统知识分子的传道授业、有先锋知识分子的含情批判,以及游走在社会和政体之间的公共知识分子的严谨辨析。它的确为我们提供了想象的另外一种可能。本期"广角沙龙"再现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成立25周年暨人文理想国文化沙龙之首场——"大学·人文·出版",嘉宾汇集了张铁志、张信刚、章诒和、贺卫方、小宝、熊培云活跃于海峡两岸暨香港的一流研究者、时评人。他们对大学、人文、出版以及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做出了自己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谭楚子 《图书馆》2011,(2):12-19
悬置政治-社会层面"不可抗因素"不论,20世纪80年代末以降并迄今方兴未艾,出版、印刷等传统纸质传媒式微,电视、数字、网络等新兴电子传媒汹涌勃兴的同时,介入公共话语、充当社会正义良知代言人的知识分子日渐退隐最终逍遁于无形,之后来者自觉演变分化为学院知识分子和媒介知识分子(或称电视知识分子),即本质上规避道义担当、抛却社会责任的所谓"知道分子"。进一步研究发现,出版、印刷传统纸质传媒与电视、数字、网络等现代电子传媒分别构成了知识分子文化与知道分子文化的重要形式表征,由此揭橥凸显了公共图书馆文献馆藏意义层面长期以来被繁茂芜杂的技术细节所遮蔽着的一个重要事实:纸质印刷文本不仅为知识分子提供了言说空间,而且也在一定意义上建构起了知识分子的反思精神与批判立场;以纸质印刷文本庋藏、传播为己任的公共图书馆,实乃当下"后知识分子时代"知识分子文化传承最具操作可能的重要途径。今日知识分子公共话语集体失语,民众趋之公共图书馆寻觅精神家园,寄望其能肩起道义担当,引领崇高价值。因含此内在独特天然优势,公共图书馆确具民智启蒙、人文引领等道义担当之可能向度。藉此,热闹经年的"全民阅读"活动不再只是驻足于浅表意义层面上的应景运作,而终于找到了自身赖之安身立命的真正魂魄;同理,沸沸扬扬的"公共图书馆精神"、"公共图书馆核心价值"等大而无当之类空泛的理念讨论,也终于找回了自己真正的精髓或归宿。  相似文献   

19.
高迟  朱然 《传媒》2019,(11):27-28,30
30年多来,出版社始终坚持以"光明日报使命和品牌在出版领域的延伸"为基本定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先进文化的办社方针,立足知识界,面向全社会,发扬"知识密集型、理论前沿型、学术探索型"的传统风格,致力于和《光明日报》同向而行建设"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形成独具特色的知识分子出版阵地。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已经20年过去了。而商务印书馆在这20年的改革开放中,也不断发展、壮大,提高了出版水平和自身的实力。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是搞好新时期出版工作的思想基础。同时,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使出版工作的发展有了人才的保证。商务印书馆在五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