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欣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 ,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 ,真正成为审美主体。通过“听”、“唱”“想”“说”引导学生投入到音乐欣赏活动中 ,从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活动型学科课程是课内议题活动的延伸、拓展和深化,“研学+”活动型课程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载体。在“研学+”民族团结活动型课程教育中,通过“走新”突出新亮点、“走心”做到更贴心,实现“研学+”活动型课程评价方式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通过人的劳动进行信息交换、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即三大交换活动协同运动。生物个体即个人的“三大交换”是基础,社会“三大交换”是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个人的“三大交换”与社会“三大交换”的活动就是“私”与“公”的矛盾。“私”与“公”矛盾的运动,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私”、“公”矛盾的运动过程,也就是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动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正确处理“公”、“私”矛盾,主要是树立“公”、“私”分明的观念,实践劳动是人生存发展之本,正确把握个人角色的变换。  相似文献   

4.
刘军豪 《教育评论》2023,(5):156-161
“五指活动”是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体系的内容构成,是“活教育”实践推进的阶段性产物,同时奠定了“活教育”深入实施的课程路径。“五指活动”以“建立中国儿童教育新方案”为目标,探索将传统零碎的科目归并为系统联系的五项活动,其发端于小学教育课程实验,并逐渐拓展到师范教育、幼儿园教育,成为贯通多学段的课程实验。“五指活动”课程实验指向“儿童完整生活”的实现,兼具理论创新性与实践妥协性,虽然在当时实施中面临诸多理论争议与现实挑战,但依然被有效承继并发展,对于新时代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逍遥”接近于我们今天说的“自由”的概念,只要“放于自得之场”、“物任其性”,则都可得“逍遥”。所谓“有待”、“无待”只是相对而言,属于不同的逍遥境界,但无论是哪种逍遥,都要以“各安其性”为基础。《逍遥游》的“游”字,多与“心”联在一起,是具有特殊含义的专用辞,也可以说是用以表达主观精神活动的专用辞。这个游便是心游,唯有“游心”才能得以精神上的逍遥。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人”地位,将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智慧“学堂”。推行“活动单导学”,以生为本地设计出活动单、优化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活动和体验,是实施智慧课堂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类”思维是指人们在人类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借助于“类”概念不断反思、设计、实现和评价自身“类”本质的程式和方法。其现实性必须从“类”存在的人、全球问题及全球化问题以及矛盾思维、辩证思维、实践思维的逻辑关系方面入手分析。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教学中各种非语文之“动”名目繁多、屡见不鲜,一是“界外活动”多于“界内活动”,二是“肢体活动”多于“心智活动”。这样的“动”,常常使语言习得受到削弱甚至被架空。语文教学并不完全排斥“动”,关键是要“动”得其所,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在“动”的基础上巧妙而扎实地进行语言训练。要为语言习得而“动”。  相似文献   

9.
对于幼儿园来说,常见的节日活动主要有“六一”国际儿童节、“十一”国庆节、元旦、中秋节、毕业典礼等等。与幼儿园活动联系紧密的相关法定节日活动包括“五一”国际劳动节、国庆节、元旦、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非法定节日活动又可以分为国际或国内通行的节假日庆祝与娱乐活动,如“六一”儿童节、“三八”国际妇女节、植树节、教师节、圣诞节、重阳节等;  相似文献   

10.
一、听力教学的重要意义 听是言语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人们获得信息、进行交流和实现语言交际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据有关专家统计,在人们的日常言语交流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仅占9%。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由传统的教学生记诵什么,思考什么,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交往,如何发现,教师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合作、咨询。为此人们提出课堂教学“活动化”。实践证明,活动化课堂教学要念好“三字经”,应在“玩”“找”“做”字上下工夫。具体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2.
受哲学中主客体关系思维模式的影响,教育理论对“我”与“身体”、“灵”与“肉”的认识基本上处于二元对立状态,“我”、“灵”优位于“身体”、“肉”,多种思维方式体现在教育理念、管理方式、教育实践活动中,致使教育中的“个体精神”、“无根”、“漂浮”。  相似文献   

13.
实施新课程后,教师已充分认识到操作活动的重要性,能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操作活动。但是,反观课堂中的操作活动,不难发现,很多操作活动有“形”无“质”。其实,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手是否“动”了起来,更要关注学生的头脑是否“动”了起来,是主“动”还是被“动”。操作了,不等于经历了,只有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才能提升操作活动的价值。下面以“圆的周长”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幼儿教育改革中,“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成了教师们的热门话题。其实,作为课程的生成方式,“生成”一词并不惹眼,它只是一个没有思想内容的动词而已。然而,当“生成性课程”被视为一种课程模式时,它突然变得惹眼起来,特别是当《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将“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存在方式而加以理念性宣导时,新一波讨论在实践领域展开了:教师预设性活动和幼儿生成性活动的内涵是什么?两类活动的关系怎样,如何转化?如何关注和回应幼儿生成的活动?教师预设性活动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活动有什么区别?等等。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挟师为主,以“讲”为主。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被冠以“被动灌输”的帽子。本文题目中提到的变“课堂”为“学堂”,意思是说把以“教”为核心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为核心,把讲堂变学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这是新课程带给教师的巨大变化,也是一种新理念的实践和探索。因此,教师要尽快地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让课堂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6.
戚敏华 《广西教育》2007,(10A):21-21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两者共同的实践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体现出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否则就会出现“教多”与“学少”的反差,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学生在校时间发生了大变动.自由“说”活动是在“双减”提出保证课后服务时间的背景下,基于对加强学生学习力培养的思考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活动.自由“说”活动强调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让“说”成为读与思的方向和归宿,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自由“说”活动不仅为学生的表达搭建平台,为学生的知识内化提供途径,还拓展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文章以“勾股定理”的教学为例,从明晰主题、收集信息、展示成果和师生评价四个方面谈五分钟自由“说”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历岗 《小学语文》2007,(9):43-43
问:“作”和“做”在使用上常常发生混淆,请问:怎样辨别它们的不同用法?答:“作”和“做”同属动词,都有“从事某项活动”或“制作”的意义,用法上存在着部分通用的情况,如“叫做”“当做”“做主”也写作“叫作”“当作”“作主”。但是,“作”和“做”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可从以下方面加以区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林丽 《教师》2010,(12):110-110
近年来,选美活动愈演愈烈,首先是选美活动名目繁多,从“环球小姐”大赛到“国际小姐”“世界小姐”“地方选美”“校园选美”,无奇不有,花样翻新;其次是层出不穷的造美工程,有关“人造美女”的新闻不断爆料,从北京一家私人美容中心出资30万元打造“中国第一人造美女”,到随后广州、四川等地纷纷开始了“人造美女”工程;  相似文献   

20.
蒋小燕 《学前教育》2011,(10):32-33
《比比和朋友》第三单元主要是关于“朋友”和“友谊”方面的内容。在这一单元前,我想,应该首先了解一下孩子对于“朋友”和“友谊”已有的认识,以便于单元活动的顺利开展。就在这个时候,两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情引起了我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