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与环境中的各子系统联系紧密,作为青少年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学校、家庭和社区便成为青少年社区教育的重要载体。“融合型”青少年社区教育是指:以社区为本,依托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以下称社工机构)为纽带,将“学校”“家庭”“社区”等服务主体紧密联系和衔接,从而构成“家庭”“学校”“社区”“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四维一体的有机整体,并以此对青少年的社区教育进行可行性探讨和途径研究。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是老龄化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嵌入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共同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以Z市为个案的实践中,社会工作嵌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形式嵌入"和"实践脱嵌"的现实困境,影响专业角色发挥和服务成效。从社会工作嵌入式发展的内涵出发,发挥社会工作多元角色,从多层面构建社会工作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多重嵌入"体系。  相似文献   

3.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河北省社区社会工作人才带来新机遇和挑战,调研分析我省社区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的困境,包括人才数量不足、人才类型较为单一、人才层级部分缺失、人才素质结构不合理、人才培育及管理机制不顺畅、人才服务缺乏实效性等问题。并提出构建多元社区社会工作人员培养培训机制,健全社区居民等服务需求反馈机制,构建多元考评机制,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建设,构建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机制,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社区与居民、社区之间、社区与政府等良性互动机制等完善河北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人才需求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社会工作拥有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是检验社区社会工作管理机制的一个大好时机。通过结合当前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的现状,从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力求对我国当前社区社会工作管理机制作出客观表述,同时也希望社区社会工作在我国能够得到长足发展,服务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浅析农村扶贫中以人为本的内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分析我国政府在农村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运用"助人自助"、"以人为本"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通过倡导社区能力建设,提升贫困人口自我意识和自身能力,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树立以人为本的内源发展观,帮助贫困人口树立起脱贫致富的能力和信念,从而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个案研究法,对广州市B街道长者社会工作服务实践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对调研报告、服务文书、自评报告、观察日志、督导日志、访谈记录等原始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比较,重点分析长者社会工作介入过程、维度及策略。在深度个案分析的基础上建构出"能力为本的社区长者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以便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大部分社区矫正工作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社会工作的方法和理论逐渐被应用到社区矫正过程中,也同时推动了社会工作者逐渐成为社区矫正中的重要力量。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介入方式。  相似文献   

8.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助人的专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备了价值理念、系统的分析视角、优势视角和专业方法技巧等方面的优势,具体可以分为治疗式学校社会工作模式、变迁式学校社会工作模式和社区式学校社会工作模式等,还可以将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工作方法介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化和专业化水平,立德树人,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作为保障单位的家庭和作为保障资源的土地对农民养老的保障功能正在不断弱化,而"新农保"保障水平较低,我国农村养老的"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社保养老"三种基本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多元化养老需求;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推动了农村社区,尤其是农转居社区的形成和发展,也为探索和发展农村社区综合养老模式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区作为服务平台和粘合剂的作用,调动整合家庭和社区资源;另一方面,要从社会、行政和市场这三个逻辑面向出发,实现保障主体、筹资机制的多元化。目前,应重点完善家庭支持福利政策和社区统筹支持福利政策,建设和完善农转居社区综合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并建立以生存、生活公平为底线的一体化的社保体系。  相似文献   

10.
运用特尔斐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文献研究等方法,对"体育生活化"、"体育生活化社区"进行了概念的界定;避开管理、行政路线,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反映体育生活化本质的指标入手,提出两个特色指标"体育家庭"和"体育骨干";共进行专家问卷法3轮,最终构建的《体育生活化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集,其中四个一级指标分别为政府提供体育公共服务产品、社区体育社会化程度、锻炼人群行为与态度以及家庭体育活动与体育家庭等;12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场地设施及经费的社会化、居民锻炼的行为与效果、体育家庭健身特征等;29个三级指标分别为有3个以上社区体育居民自治组织、有民间体育社团、辖区内单位体育场地开放率80%以上等。旨在为政府有关部门推广、评价体育生活化社区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街道、社区管理者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有潜在的紧密联系。疫情背景下,广大社会工作者发挥专业优势,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与技巧,通过疫情教育、班会教育、家庭互动等措施介入思想政治教育。同时,社会工作者还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关注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从而为提高我国社会治理能力贡献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12.
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学习需求、管理制度、教学方法都影响着以学生和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的效果。高校实现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后,高校教学工作面临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整体教育水平下降等困境。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是助人自助。与高校教学工作教书育人的宗旨吻合。本文试图将社会工作的发展理论、优势视角理论等用于指导课堂教学工作,通过"增权"等手段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并借鉴个案、小组、社区的工作内容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对湖北X市农村灾后重建案例的呈现,运用"能力与脆弱性"框架分析探讨灾害社会工作介入路径。研究发现,社会工作者通过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方法介入,为农村灾区居民提供"喘息服务",通过建立关系、激发潜能、聚焦弱势这一行动逻辑逐步出现从区隔到融合、先受益后转变、从度危机到谋发展的良好效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村民在物质、社会及动机层面的脆弱性并实现增能。但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仍存在不可持续等困境。  相似文献   

14.
民族志方法在人类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已有诸多应用,特别是教育领域也出现了教育民族志研究,但在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空白。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大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工作实习及其他应用领域课程的教学。结合民族志方法的内涵和特征分析,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场景性、参与性、教学形式多样性以及社工教师自身条件都有利于开展民族志研究,民族志方法也创新了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研究视角。社工教师可以通过确定研究问题、掌握研究步骤、重视研究伦理以及正视研究局限等策略开展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民族志研究。社工教师运用民族志方法为完善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开辟了另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5.
加快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对于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王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本文以朝阳区社区专职工作者培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社区专职工作者七年来培训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社区专职工作者教育培训提出了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作"在地化"是指利用在地资源、培养在地社工人才、发展在地经济文化、探索社会工作可持续发展路径.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社会工作"在地化"发展在后续乡村振兴工作中大有可为,但也面临着行政化与专业化两难、无限管控与有限权责冲突、专业性和专业价值缺失与融入性和排他性共存等问题.针对社会工作"在地化"发展困境,提出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在地职能、在地价值和在地文化融入的解决对策,对社会工作"在地化"发展介入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社会工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的必要性.主张把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平等与尊重"和"服务"等理念以及社会工作的"三大手法"介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和创新提供有益的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叙事治疗作为社会工作研究的新范式,为社区心理服务实践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域和方法指引。本文重点探讨了叙事治疗与社区心理服务的契合性以及叙事治疗在我国社区心理服务中的应用及其文化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工作专业逐步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与情况复杂并存的阶段,在这样一个阶段,不仅要积极探索,同时也需要及时回顾和梳理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尤其是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史的研究更应当提上日程,这应当成为"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中社会工作研究人员的主动选择.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视角出发,运用角色理论分析一个发生在现代城市家庭中的婆媳纠葛案例,尝试和案主一起厘清家庭冲突产生的原因,探寻解决问题的专业方法。重在探索整合社会工作的认知理论、优势视角和社会认同重构理论等理论针对个案设计干预方案,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评估方案。最后,笔者给出研究结果的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