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享财富     
世界上到处都有聪明的、智商高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但不是所有人都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成功.也许他们最后找到了一份薪水很高的工作,足以满足他们基本的需求,但是他们的最终目标还是离他们很遥远.这个世界上同样有很多没有学历、没有什么技能的人,就像我一样的男人和女人们.他们开始创业的时候什么也没有,只有梦想的支撑,希望有一个巨变能够给他们带来成功.但是巨变也不会光顾到很多人的身上.  相似文献   

2.
我与外甥     
周末休息,我被姐姐安排了一项任务,哄上小学的外甥。姐姐叮嘱说:不能让他玩游戏,少看电视,要以课外教育为主。我拍着胸脯答应下来,因为这是我的长项,反正把脑子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讲出来,启发启发他就是了。我们的对话就开始了。1.凿壁偷光我:汉朝时,一个少年叫匡衡,他非常好学。晚上,因为家里穷,点不起蜡烛,他就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借用邻居家的烛光看书……外甥:等等,他为什么不开灯呢?我:因为没有电。外甥:是因为电力紧缺?我:(气喘吁吁)不是,汉朝离现在两千年了,那时还没有发明电。外甥:哦。(停顿)他什么时候凿的洞?我:(愣)嗯?晚、晚…  相似文献   

3.
2014年10月13日,一位名叫高露的姑娘来到门头沟区档案馆,把一本名为《我的回忆——难忘的岁月》的书捐赠给区档案馆.她说:"这是我父亲的回忆录."笔者翻开书,两张照片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姑娘指着一张单人证件照说:"这就是我的父亲鲁鸣,原名谭潾,土生土长的斋堂人."接着又指着一张与毛主席合影的照片说:"这是我父亲1964年与领导人的合影,毛泽东身后的这个人就是我父亲."接着高露讲起了她父亲鲁鸣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我生在北京西郊大学区里.长大以后,到美国留学,想要恭维港台来的同学,就说:你国语讲得不坏!他们也很识趣,马上恭维回来:不能和你比呀.北京乃是文化古都,历朝历代人文荟萃,语音也是所有中国话里最高尚的一种,海外华人佩服之至.我曾在美国华文报纸上读到一篇华裔教授的大陆游记,说到他遭服务小姐数落的情形:只听得一串京片子,又急又快,字字清楚,就想起了《老残游记》里大明湖上黑妞说书,不禁目瞪口呆,连人家说什么都没有去想--我们北京人的语音就有如此的魅力.当然,教授愣完了,开始想那些话,就臊得老脸通红.  相似文献   

5.
近来一段时间,关于“都市报的冬天已经来临“之说,在报业颇为盛行.支撑这一说法的有诸多相关统计数字(参见吴海民《媒体变局:谁动了报业的蛋糕》一文,载《中国报业》2005年第11期)--如果这些数字没有问题的话,那么,“冬天“说确实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傅绍万 《青年记者》2017,(24):34-35
读罢孙巍交给我的书稿,感觉到它沉甸甸的分量和价值.可以说,在当前这个极其浮躁、新学新说迭起的时代,它为新闻清源头,为新闻工作者开心智,为有志于新闻工作的人提供方法,“授人以渔”. 在我就职大众日报的35年间,孙巍是大众日报的特色记者之一.说这个话,我有资格.因为这35年间,我一直没有脱离业务岗位.而且,从1992年到1996年,和孙巍一起干机动记者4年.和孙巍打交道,开始处理他的稿件,则是从上世纪80年代我在大众日报总编室做一版编辑开始.  相似文献   

7.
那一位导师     
二○二一年一月十日,沈昌文先生病逝,我心痛万分,一时六神无主.参加完沈先生的告别仪式,我回到家中,给钟叔河先生打电话,聊了十几分钟.最后钟先生说:"你与沈先生的师徒情谊,很难得啊!"听到这里,我心中一阵刺痛,不自觉中,眼里滚落几滴清泪.我做出版己近四十年,说到师徒关系,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追随沈昌文先生做事,直至他老人家九十岁高龄,溘然仙逝,尊师之情,须臾未敢懈怠.  相似文献   

8.
1956年春,大概是三月间,我到纽约胡适之先生家里去看望他和他夫人。胡先生见到我就说:"你知道我这几天作甚么?我在写丁在君(文江)的传。他曾经告诉我说,《野叟曝言》里写的中国西南地理,大致不错。你有《野叟曝言》没有?"  相似文献   

9.
凌先威 《大观周刊》2012,(31):16-16
孔子思想的最高范畴是什么,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定论,有人说是仁,有人说是忠恕,有人说是中庸,其实孔子思想的最高范畴是“道”,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无论是“仁”、“忠恕”还是“中庸”都是“一”的代指,“一”是用来贯穿“道”的终始的,可见.道才是孔子思想的最高范畴。  相似文献   

10.
某天,北京市规委召开一年一度的征求意见会议,邀请我去参加.会上同桌坐着一位小伙子,我想可能是房地产发展商.会议开始前,他很神秘地轻声对我说:"我问你一个私人的问题,要不方便的话你也可以不回答."我说:"你说吧."他说:"你是不是用纳美尔?"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就问他这是干什么的,他说是护肤的.  相似文献   

11.
正2010年4月,我联系了一个到丹麦的采访机会。夜晚,我们一行到浦东机场办登机牌。卡塔尔航空说:"冰岛火山喷发,影响欧洲航线,去哥本哈根的航班取消了。你们回去吧!"我一愣,从来没有想到过火山灰蔓延会这么可怕。前一天,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下的火山开始喷发。随着火山灰的扩散,欧洲多国领空管制。但我们没有放弃,一直在柜台交涉,看看有没有其他线路。过一会儿,卡塔尔航空说,让你们飞雅典。希腊雅典总归在欧洲。  相似文献   

12.
公司经理要招聘一名女秘书,来报名的女子挤破了房子,通过文化考试,最后只剩下美女、才女、淑女三人. 最重要的面试开始了. 第一位到总经理室面试的是美女. 美女柳腰丰乳,红唇可人.经理见她进来,眼睛狼一样地看着她说:"小姐,你知道我找女秘书最需要什么吗?"  相似文献   

13.
赵金 《青年记者》2003,(1):53-55
主持:赵金 嘉宾:敏瑞(笔名) 山东电视台国际部制片人 培宇:济南某报记者 赵:最近,接到一位在圈内供职的师弟的电话,告诉我他又另谋高就了.挂上电话我细想了想,这位师弟从毕业到现在两年多的时间,已经换了5次工作了,有3家报社、1家杂志社,现在又到了电视台.他在电话里自嘲说:"我已经跳槽跳得找不到北了!"  相似文献   

14.
问:什么原因让你开始创业的? 傅盛:我当时是因为一个我没有意料到的原因离开了原来的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我想我当时并不知道什么是创业,但是我觉得我可以揣摩一下什么是创业. 问:什么事让你有了创业的勇气? 傅盛:我曾经做过一个项目,我们4个人一起在一张乒乓球台旁边开始自己的内部创业,从那时候开始我做的这款产品用户量从几千、几万到上亿,在这个过程中我每天晚上都反思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我每天都在想如何能让用户知道我的产品,我每天都在看用户的反馈.这样的经历让我相信只要做起来就会有机会,创业可以从非常小的点开始做.  相似文献   

15.
1989年5月,我被分配到泌阳县委通讯组工作。怎样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当时我没有一点儿经验,上班一个多月,竟没有发表一篇稿子,急得我回家就发脾气。父亲劝我说:“民谚云,不织网的蜘蛛是捉不到虫子的,你应该学会织网。”我听从了父亲的话,开始注意研究党的路线、方针、政  相似文献   

16.
我的一位同窗,已作了十五年的民办教师,有天拿着一张报纸来找我:“编辑同志,这是什么意思?”我顺着手指看去:“中国电影观群的欣赏习惯……。”我说那是排错了.想不到她却十分认真地说严白纸黑字,怎么能错呢?”这使我想起杂文家公今度的话:“中国老百姓对铅字的东西抱有无限信仰。”然而,也有对铅字不那么看重的,其中不少就是白纸黑字的制作者们。报刊上差错之多、  相似文献   

17.
笔为谁而握?     
一九四九年南下的时候,我开始对自己的职业育了选择.干什么呢?我考虑了好久,最后自己暗暗决定:"到南方干记者工作去!"到了武汉以后,组织上果然把我分配到广播电台工作去了.为什么我选择记者工作呢?理由有两条:第一,我爱好写作;笫二,记者容易出名.记者生活开始了,一切都是陌生的.出去采访要有人带着,怎样写消息、通讯,一窍不通.第一篇难产的稿子终于写出来了.可是整篇文章千孔百疮,错字、别字连篇,标点符号也不会点,句子不通更不用说了.可是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2周年前夕,辽宁省档案局(馆)开展"兰台情·中国梦——档案人的职业道德建设"主题征文活动。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要把对党的热爱和信仰用在实际工作中来报答,我深深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  相似文献   

19.
《日子》成书的日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懿翎 《编辑之友》2001,(5):38-40
在写这篇文章的开始,我要首先承认自己是用拙劣的强制之举认识倪萍的.1997年冬暮的时候,我搞到了倪萍的呼机号码,我每天平均呼她三次以上,而且连续呼了近半个月.倘若当时我稍作冷静的忖思,我会对自己的行为赧然,倪萍不是一部供人阅览的文献,倪萍更不是茫茫黑夜前的最后一道晚餐,任意横征暴敛他人的宁静与时间,该是大不当的.倪萍没有让我失望,尽管当时她正忙碌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上,她还是给我回了电话,说年后再联系.  相似文献   

20.
我过去是个文盲,一个大字不识,连自己姓的三横一竖那个“王”字都写不上,别说写稿子了.打从—九五○年起.我们新胜乡一开始扫盲,我就积极参加学习.有了点文化,可也不多.心里捉摸着怎样把学来的用上,就是不敢写.团支书战汗庭到县里开会,报社和他说,要大力发动青年写稿, 战支书就来动员我.我说:不行!我连啥叫文章都不懂,那能写稿呢!说话好说,一写就很别扭,啥字都有,写这字忘那字,蹩了满脑袋汗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