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08年5月12日的大地震,给北川羌族自治县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一座美丽的山城瞬间夷为平地。北川县档案馆全部坍塌,馆藏档案、资料全部被埋没。灾后,四川省档案部门立即采取了迅速而有效的应急措施,先后三次从废墟中抢救出6.5万余卷档案资料。其中有1.2万余卷档案因长期遭受雨淋、水淹,损坏现象罕见,损坏程度严重。6、7月份北川正值高温高湿多雨季节,加之被抢救出的档案在废墟中掩埋近两个月,其中相当一部分多次遭受雨淋,严重受潮档案高达40%,30%的档案已严重滋生霉菌,粘连、水解现象严重。如不及时处置,从废墟中抢救出来的档案必然在霉变和水解双重作用下迅速损毁,致使前期抢救成果损失殆尽,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2.
档案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档案部门应对突发事件时存在的问题 1.思想麻痹--防范意识不强.档案部门多是身居深宅大院,防范措施相对比较完善.尤其是近些年所建的档案馆,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强,这难免使一些人滋长麻痹大意思想.另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国力不断增强,内忧外患逐渐减少,长时期没有发生重大事件,这也淡化了档案部门对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研究.在一些突发事件面前,不是措手不及,就是束手无策,给档案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某市新建档案馆进水,大量档案被淹,到场参加抢救的人员乱作一团,抢救过程毫无章法,不但未将损失控制在最小限度,反而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3.
馆藏国家重点档案抢救的技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管理》2007,(2):68-68
我省各级档案馆馆藏有大量的国家重点档案.但由于形成年代久远,加上战争等人为因素的破坏,这些档案不同程度地存在破损、虫蛀、霉变、纸张酸化、字迹褪变等现象.尽快抢救并保护好这些档案,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随着"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投入的加大和国家对此项工作要求的提高,档案馆不能囿于传统的抢救模式,必须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技术与方法开展馆藏重点档案的抢救.  相似文献   

4.
刘静 《黑龙江档案》2014,(4):106-106
正档案承载着"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现实"的重要作用,档案的安全保管是档案工作最基本的任务。2009年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提出的今后10年全国档案工作主要任务中明确提出要努力把各级国家档案馆建设成为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五位一体"的公共档案馆。近些年自然灾害频发,对当地及周边地区档案馆库建筑造成了巨大破坏,一些存有安全隐患的档案楼馆在地震或洪灾泥石流中倒塌,大量档  相似文献   

5.
档案馆提供的各种证明和依据,大多数是以档案复印件的形式.而这些复印件离开档案馆后,档案馆就不再与之联系了,因此,这就给了某些心术不正的利用者有可乘之机.在档案复印件上"动手脚",值得大家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6.
在倒塌的北川档案馆中抢救出来6.5万卷档案,由于北川震后封城,这些档案已在废墟中掩埋了近两个月。其中相当一部分多次遭到雨淋,有30%的档案被雨水浸泡,已滋生严重的霉菌和害虫,有的案卷已经长出了许多蘑菇,甚至还携带着致病细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舟曲泥石流,汶川和玉树大地震,云南马龙特大洪灾,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也使档案工作遭受重创。这说明档案馆库建设是安全体系建设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灾害突发、馆库倒塌,损失将不可避免。因此,加强档案馆库安全;加强基础建设监管;强化制度管理,构筑安全体系,确保国家档案的安全保管,确保人员生命及国家财产的安全是我国档案工作安全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必须攻坚克难打基础、千方百计保安全。  相似文献   

8.
郭艺 《档案管理》2022,(2):91-92
2021年7月河南省部分地区遭受严重的暴雨灾害,给档案安全造成重大隐患.调查首先对全网涉及"河南档案馆受灾"的舆情统计,分析舆情焦点,梳理河南档案馆在灾前预防及灾害应急措施;其次总结档案馆行业提供的档案受灾抢救知识及社会各界提供的各种形式支援服务;最后对档案受损、水泡和水浸等问题提出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9.
档案馆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世间,谁都不愿遇到不测,但谁都无法预料可能发生的不测.笔者担任档案馆馆长14年,任职期间,头脑里始终有一根弦放松不了:档案馆千万不可遭遇不测,而万一发生突发事件又该怎么办?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不可预料性,甚至不可抗拒性,我们只有防患于未然,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才能对突如其来的事件作出及时、科学、有效的处置,使突发事件给档案造成的损毁减少到最低限度,甚至避免对档案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正>修裱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抢救破损档案,以达到更好地保护档案、提供利用的目的.目前破损档案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霉腐变质的档案;二是破损严重纸张已经发黄成碎片状的档案;三是受潮后已形成“砖” 块形状的档案.怎样才能修复好这些破损的档案呢?这需要修复者正确掌握传统修裱技术基础上不断改进档案技术  相似文献   

11.
慰问信     
《四川档案》2004,(5):9-9
达州、南充、巴中、广安等市档案局:2004年9月3日至9月6日,我省东北部出现了今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达州、南充、巴中、广安等地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百年不遇的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同时也给我省的档案事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灾情就是命令”。达州、南充、巴中、广安市档案部门的广大干部职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带领下紧急行动起来,全力投入抗洪抗灾的战斗。洪灾发生后,档案部门的广大干部职工立即深入到灾情较重的地方,实地调查,指导受损档案的抢救修复工作,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尽最大努力减轻档案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抚顺市档案馆民国抚顺县公署档案总计2.6万余件,记录和反映了1906年至1931年抚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状况,是抚顺清末和民国历史的真实写照.它是抚顺市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最珍贵的档案,2007年经省档案局列入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保护范围.抢救保护、整理保管、开发利用这部分档案对于抚顺市档案馆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提高档案开发能力、加强抚顺民国史研究和开展宣传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此,抚顺市档案馆于2011年初建立了"民国档案4D工作模式",即由档案整理(Dispose)、档案数据库建设(Data base)、档案发掘(Detect)和档案开发(Develop)四个阶段、四项功能构成的民国档案系统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做好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作用,不断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各级档案馆、室尤其是基层档案馆、室在不断研究档案馆、室藏档案内容和成分的基础上。编写出版或内部印发了大量的档案编研成果。这些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编研出来的档案编研成果是否得到充分利用了呢?据笔对部分地县档案馆、室调查了解。目前已出版或内部印发的档案编研成果材料在实际利用上大致有四种情况;一是赠送利用的多。面向社会销售利用的少,而赠送利用的除档案部门相互交换之外,大多数赠送利用的对象是有关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  相似文献   

14.
谈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因特网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档案工作不可能游离于社会发展之外,从80年代开始,计算机就已经开始应用于档案管理,但由于众多的原因,各个档案馆的计算机管理档案大多还只处于部分档案的计算机检索、统计等方面,计算机这一先进技术在档案馆工作中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档案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社会提出的档案利用需求与档案馆所能提供的档案信息利用方式之间的矛盾一直难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如今只要你登录辽宁档案信息网,过去因不易获取相关政策文件而对养老保险、工资工龄、医疗卫生等问题所存的很多疑问都可能明晰起来.辽宁的大部分已公开现行档案已经为民所用.而且,省档案馆已经逐步完成了建国前档案鉴定开放工作,开放了部分建国后档案,开放档案共计96.6万卷.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地震、洪水、火灾、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档案馆作为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一旦遭遇自然灾害的袭击,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各种有形或无形的损失。高度重视自然灾害的危害,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预防措施,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是档案馆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为进一步拓展档案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档案事业,由北京市档案馆创办的"京大档案办公用品服务中心"、"安凯晓荣档案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和"碧海兰台咨询有限公司"已正式成立.4月16日上午,北京市档案馆为这三个公司举行了隆重的挂牌仪式,部分市属委、办、局、总公司和各区、县档案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了挂牌仪式.  相似文献   

18.
读了数篇关于文书档案立卷方法改革的文章后,很受启发.但同时也感到,这些文章大多数来自档案馆或档案局,基层档案室的不多,所以有些观点的提法不太适合于基层单位.比如有的作者提出:"由于归档文件是按形成时间顺序排列,因此每份需归档的文件可以在处理完毕后随即归档.  相似文献   

19.
服务是档案工作者永恒的主题,数字时代的信息发展一日千里,对于档案工作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各级档案馆都希望馆藏档案资源能够"广而全",为社会服务能够"细而准"。各类档案馆、档案室之间的资源发生了质的变化,电子文件已显示出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社会.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档案馆通过互联网络开展档案利用服务已成为档案工作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结果。网上档案利用服务是指档案馆将馆藏档案及相关资料数字化,建成独立的计算机工作站,并与国际互联网络相联,利用者从互联网络进入档案馆网站后,经登录办理相关手续后,容许进入网站的相关数据库检索、阅读所需的档案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