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以沧州部分学生和从事武术专业及经常习武的人群为对象,调查对沧州传统武术的认知程度,对沧州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外来文化对它的冲击三个角度,对沧州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中发展的困境进行研究。针对调查结果,通过数据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为研究沧州传统武术的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河北沧州是一座儒学积淀很深的古城,自古就有办学兴教的传统。沧州士绅重视教育,借助宗族组织、地方政府积极发展教育,对促进邑民个人修身、建立地方社会秩序和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方面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结合地理学知识,对沧州武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进行了研究。针对调查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客观地反映了沧州武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现状,得出了较为科学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为沧州传统武术的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吕芳 《沧州师专学报》2013,29(1):100-103
沧州段京杭大运河历史悠久,受其影响,沧州地区遗留了诸多历史文化遗迹,留有沧州落子、沧州武术、吴桥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简述沧州段京杭大运河历史上对沧州文化多样性发展的积极影响,指出保护和有效开发利用沧州段京杭大运河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沧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沧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突出沧州地方特色,充分发挥毗邻京津的优势,利用京津的人才优势、资金资源和管理模式,加快产业整合,从而拉动沧州文化产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元末明初的战乱使沧州人口锐减,为弥补人口损失,明洪武、永乐年间分别组织了向该地的移民,移民带来了沧州经济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2000年开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现代就业制度,国家不再包分配.五年来,沧州市所辖各县(市)的教师进口关闭,师范类毕业生在教育系统内就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师范类毕业生不能在教育系统就业,一方面影响了沧州师专的招生和办学,另一方面造成了沧州市基础教育人才断层,教师青黄不接,直接影响了沧州市教育事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此展开调研,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城市精神对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增强市民的凝聚力、提升城市向心力的重要作用。沧州精神清晰地镌刻着沧州的地域特点与历史文脉。"勤奋上进、友爱善良、坚韧侠义、勇于担当"已经成为沧州人民的精神纽带和价值共识。沧州作为新型沿海城市,要想在新一轮的发展经济、壮大硬实力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必须改变传统思维定势,立足自身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沧州精神的特殊作用,挖掘沧州人文特色资源,打造沧州历史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沧州综合发展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农村体育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全面提升,有利于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调查沧县、河间市等五县(市)农村居民体育现状,结果表明:沧州农村居民随着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他们关注自身健康、参与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多,强身健体、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不断增强.但农村体育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活动场地及设施器材等建设和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政府对农村体育活动的服务和组织引导相对欠缺,尚难满足群众的运动需求等.建议:加大农村体育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居民体育消费意识;加强体育专业人才的引进及培训工作,科学指导农村居民的体育锻炼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培养他们终身锻炼的习惯等.  相似文献   

10.
在沧州被纳入京津都市圈规划、京沪高铁健康运营、邯黄铁路建成通车、河北省及相关地市启动石港(石家庄到黄骅港)高速、沧州机场、石衡沧港城际铁路项目前期工作等构建沧州立体式大交通等利好的推动下,并以2014年承办河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为契机,沧州市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将实现大突破,旅游扩容市场为沧州的酒店业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为其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面对机遇,沧州目前的酒店接待规模和水平都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沧州工贸学校为例,阐述了该校中职教育与沧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衔接的优势,就如何利用这些优势,将优势转化为竞争力,开创职业教育的新局面,作者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沧州基层学术社团发展迅速。明代沧州士人以弘扬理学为己任,重视理学的理论建设,士人结社的学术意味浓厚。明清之际沧州士人结社的学术性发生了明显的政治转向。从清乾隆统治时期开始,沧州社团的政治性慢慢向社会文化意义转变。  相似文献   

13.
武术是沧州独特的地域文化载体,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也是彰显沧州城市魅力的靓丽名片。如何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很好地融入武术文化元素,营造个性化城市,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沧州武术与城市文化建设相结合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是多方面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就如何在城市文化建设中融入武术文化元素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丰富的沧州方言口语资料的实验分析,揭示了沧州方言语调的语法作用、表义作用以及表情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沧州地区自古就有传授、研究《诗经》的优良传统,尤其是西汉初四家诗之一的韩诗、毛诗的传授以及隋唐时期刘炫的《诗经》研究著作被收入孔颖达《毛诗正义》,分别形成了《诗经》研究史上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里程碑。先贤遗留下来的珍贵而丰厚的《诗经》文化遗产,值得今人传承延续、发扬光大,并以此为契机促进沧州地区的区域经济、文化事业、旅游事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沧州落子"为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民间舞蹈之一,由此形成的"跑落子"习俗曾遍布沧州市多个县市。首先对作为民间舞蹈的沧州落子和"跑落子"习俗进行具体的描述,然后说明沧州落子的现状,并分析了造成这种生存状况的诸多原因。  相似文献   

17.
几十年来,沧州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英勇的反帝反封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沧州是共产党组织建立较早的地区,并且,在地方党组织创建过程中具有自己的特点。本从津南爱国学生投身“五四”运动;沧州早期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中共沧州地方党支部的广泛建立及津南循委的成立;中共沧州地方党组织创建的特点四个方面,对沧州地区共产党组织创建的过程及特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在沧州城郊失地农民就业状况调查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沧州城郊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失地农民的失业水平总体较高;职业培训、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失地农民就业起正向作用;失地补偿金、年龄等因素对失地农民就业起负向作用;征地补偿金和生活补助费不利于失地农民就业;失地程度和征地用途对就业影响不大;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就业.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沧州城郊失地农民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沧州是中华武术的发源地之一,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武术文化是沧州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植根于民间的中华武术的缩影.沧州武术谚语作为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用简练生动的语言阐述深奥的武术思想,描述复杂的武术动作,归纳精辟的武术要领,是习武者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晶.试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沧州武术谚语进行探究,揭示蕴含其中的隐喻思维,从而加深对沧州武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始于明末的沧州回族经堂教育,是带有回族特色的一种宗教教育体系,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宗教人才和普及宗教知识。沧州回族经堂教育作为回族民间教育的主流,它在伊斯兰文化的传承、回族人才的培养以及回族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